趙亮
【摘要】有效的課堂是一種知識的課堂,更是一種智慧的課堂。要在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智慧,教師就不能“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而是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
【關鍵詞】有效 巧設 鋪墊 提問 游戲 動手操作
一、課堂教學中應巧設“鋪墊”,提高教學效率
寫作需要做好鋪墊,數學教學亦是如此。這里所謂的“鋪墊”,就是指教學之前,巧妙地為新知識的學習和探究奠定基礎。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數學廣角——統(tǒng)籌安排時間》的沏茶問題時,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想讓學生得出結論:燒水的同時,可以洗茶杯,找茶葉。然而,學生事先沒有“同時”這個概念,導致對這一問題的闡述含糊其辭,教師則質疑學生是否已理解,一遍遍地請學生說,浪費了不少時間。若換一種方式教學,情況就不同了。如在新課探究前,先讓學生熱身一下,拋出一個易理解的生活實例:鄰居甜甜是個愛勞動的孩子,每天早上她都要幫媽媽做兩件事,煮雞蛋(8分鐘)、掃地(5分鐘)請你算一算甜甜做這兩件事一共用了幾分鐘?能很輕松地幫助學生引出并理解“同時”一詞,這就巧妙地為后續(xù)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做好了鋪墊,奠定了基礎。
二、課堂教學中應巧設“提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美國教學專家卡爾漢認為:“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課堂提問不僅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門教學藝術。在教學中,提問要由書本數學走向生活數學,只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教學才能煥發(fā)生命活力。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聯系生活實際向學生提問:“你們知道為什么下水道的蓋子是圓形的,而不是方形的嗎?”有的學生很快說出:因為圓形的蓋子好看。我適時引導他們:“所有的下水道蓋子都是圓形的,只是因為美觀嗎?”這個問題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他們積極思考、熱烈討論,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最后學生聯系所學知識得出:因為圓的直徑相等,圓形的蓋子翻起時,不怕掉下去這一結論??梢?,好的問題可以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促進有效學習。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提出有深度和廣度的問題,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引發(fā)大多數學生的思考和討論,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共享智慧和知識!切忌自問自答,無耐心等待學生去思考,或者只與少數學生一問一答,而忽視讓大多數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三、課堂教學中應巧設“游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好的數學游戲應能充分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理,凝聚學生的注意力,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以游戲形式進行教學,可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例如,在初步認識集合時,教師以玩游戲形式導入,學生通過兩次搶凳子游戲,分別得到兩組獲勝的學生,用兩個呼啦圈分別圈住兩組獲勝的學生,但是其中一位學生兩次都參加了,而且都獲勝了,他不知自己該在哪個圈里。于是,教師又把問題拋給全班學生,他們在激烈的討論、交流和實踐中,不僅探索出了交集的概念,而且深刻地理解了集合的含義。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經歷了真正的探究,親歷了知識的形式過程,他們的想法和見解在表達碰撞中不斷提升,并完成了對知識的主動建構。又如,在教學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時,教師可設置抽獎活動,準備四個禮盒,只有兩個禮盒中有禮品,學生在抽獎的過程中,抽到獎的可能性在不斷變化,教師在每次抽獎前都提問:現在抽到獎的可能性是多少?一次次的可能性牽動著學生抽到禮品的強烈愿望,使得課堂成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生動交流的平臺,種種生成性的問題在交流與研討中隨之產生。
四、課堂教學中應巧設“動手操作”,促進學生的理解并拓展思維
小學數學的學習最重要的當然是理解為首,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可使學生很好的理解掌握知識。也就是說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讓學生了解、經歷知識的發(fā)生過程,從而形成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漸使學生的思維方式靈活多變起來,從而達到發(fā)展學生智力的目的。例如,在探索《三角形的分類》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的親身體驗,不但學習興致很高,而且在短短的時間里巧妙的抓住了“角”和“邊”的特征。再如,教學《梯形的面積》時,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剪一剪、拼一拼等多種方法探索梯形面積的求法。學生們在做中悟,悟中創(chuàng)的過程中,展示了個性化的研究思路與成果,思維得到了拓展,能力也隨之提升了??傊?,要讓學生發(fā)現知識及規(guī)律產生的過程,長一雙充滿智慧、善于捕捉問題,發(fā)現問題和研究問題的眼睛。教師要以數學知識為媒介,以學生動手操作為途徑,讓學生在做中感悟、在做中體驗、在做中提升,這樣的小學數學課堂必定會更加精彩而有效。
有效的課堂教學,教師應在學習過程中給予學生大量參與和自由表達的機會;應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展廣闊的心靈,為學生持續(xù)、有效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