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紅琳
摘要:在初中語文新課標中提出了“應該重視語文語言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重視人文教育”。語文學習當中,最基本目標便是實施感恩教育,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應該逐步滲透感恩教育。因此,本文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感恩教育的滲透作用做出了進一步探究,對初中語文教學與滲透感恩教育之間的關系、感受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感受祖國的偉大恩情,常懷愛國之心給出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語文教學;感恩教育;滲透作用
在初中語文的日常授課當中,非常明確的指出了,要注重語文語言對學生帶來的熏染作用,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實施人文教育。在初中的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章文質兼美,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涵蓋了非常深刻的育人內容。此外,語文課堂也是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語文教師要利用文章中的內容等,對學生實施良好的德育教育,使學生內外兼修,成為綜合型人才。
一、初中語文教學與滲透感恩教育之間的關系
當前,在中學階段設施的所有科目當中,語文科目是滲透感恩教育最佳的科目,從某種意義上進行分析,感恩教育與語文教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初中語文教材當中的內容,不但需要學生學習其中的知識點,還需要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懂得感恩。因此,在語文教學中,無論是閱讀、寫作還是文言文的學習,都在啟迪學生,使其里體驗文章內容中的情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其中,實施感恩教育就是教學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可內化學生的思想情感,簡單來說便是一個人進行體驗的過程。在新課程標準當中,明確指出了要對從學生實施感恩教育,使學生懷揣一顆感恩的心,更加堅強、更加善良,以個體的生命對課文的內容進行詮釋,感悟文章的真諦。這樣的教學,可使學生與文章在心靈上有所溝通,讓學生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完成教書育人的教學目的。
二、感受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在初中的課文中,有很多表達父母恩情的文章,其中非常著名的一篇文章便是《背影》。背影中講述了父母送別兒子時,為兒子買橘子的故事,當中的父親剛剛失去了母親,沒有了工作,但愛子之心仍是那么的強烈,展現(xiàn)了父愛的寬廣和偉大,催人淚下。在授課中,教師要深入分析文章的內容,引導學生感受其中的內容。例如:可引導學生分析全文共寫到了父親的幾次背影?幾次淚?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的?作者為什么都止不住流下了眼淚?指導學生明確(思念父親)惦記背影——難過的淚;望父買橘)刻畫背影——感激的淚;(父子分手)惜別背影——惜別的淚;(別后懷念)再現(xiàn)背影——心酸的淚。在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所感悟之后,可以讓學生講講自己對文章的感觸,如針對父親攀過柵欄買橘子,在閱讀這段時有什么情感想要表達。之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與父親的故事,并表達自己對父親的感恩。通過這樣的教育,學生在朱自清父親身上會感受到自己的父愛,將其與自己聯(lián)系,更能感悟到自己父親養(yǎng)育自己的辛苦,逐步使學生學會了感恩。
三、感受祖國的偉大恩情,常懷愛國之心
自古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愛國人士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的壯懷激烈,以身殉國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高傲的脊梁。這些都是培養(yǎng)學生懷有感恩之心的例子。例如:在學習《我用殘損的手掌》時,?需要學生品味詩歌語言,深層體會變幻多姿的抒情風格,理解詩歌對比手法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培養(yǎng)學生解讀詩歌意象的能力,體會詩人對苦難祖國的深切關注和真摯愛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以“雨巷詩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在日寇鐵窗下向苦難祖國的抒懷之作?!皻垞p的手掌”既是寫實,又是詩人堅貞不屈意志的寫照。詩歌一方面從實處著筆,描寫淪陷區(qū)的陰暗表現(xiàn)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注;另一方面抒寫解放區(qū)的明麗側重于寫意,對象征著“永恒的中國”的土地,發(fā)出深情贊美。在感情的哀怨與歡快上完美統(tǒng)一,抒情風格變幻多姿。其中,可以讓學生對詩歌進行誦讀,整體感知詩意,思考這首詩描寫了哪些具體形象?作者借此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體會詩人用“殘損的手掌”“摸索”祖國土地時的種種感覺,說說詩人內心深處情感的變化起伏,使學生明確自己對祖國的責任,感恩國家的偉大恩情,常懷愛國之心。
四、通過實踐活動,將感恩應用在實踐中
在語文的教學中,還要應用一些實踐活動,深入對學生滲透感恩教育。其中可以奉獻一次愛心的活動。在活動中,可以為學生布置不同的任務。如感謝一次自己想感謝的人,為父母做一次飯等。其中,有些學生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寫了一封感謝養(yǎng)育之恩的信,說出了自己不好意思說出口的愛,在書信中,表達了由于自己的任性給媽媽帶來的傷害等。這樣敞開心扉的書信,讓學生與父母之間不在有隔閡,使學生學會了感恩。還有學生親自買菜、為父母做個一頓飯,雖然菜樣很簡單,顏色也不好看,但學生學會了表達自己的感謝,用心的切、炒,在這一過程中,也感受了媽媽做飯的辛勞。通過真實的活動,對學生實施感恩滲透會更加真切,使其學會了感恩,實現(xiàn)了感恩教育的目標。
之后,在課堂上,還要進行一次總結性學習。讓學生把自己完成的任務寫成一篇文章,其中可以配上自己和家人的照片等,在全面同學面前展示一下。最后,在讓學生思考下,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忽略了哪些東西,哪些人等等,之后應該怎么做,怎么彌補。這樣的課堂,學生情真意切的表達出了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感謝、自己的愧疚等等,學會了知恩圖報、不忘父母養(yǎng)育之恩、教師教授之恩、知遇之恩以及祖國的恩情。
五、結語
總之,在日常授課中,要將感恩教育滲透其中,深入挖掘教材當中的內容,以文章當中的內容作為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心,讓學生懂得什么是感恩。此外,還要增加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達到的教育效果會更加理想,更好的完成感恩滲透教育。
參考文獻:
[1]翁亞林.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初探[J].課外閱讀:中下,2012(16):302.
[2]韋光輝.談談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J].中學教學參考,2011(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