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奇
摘 要:在素質教育不斷發(fā)展與進步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學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童話教學屬于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童話教學進行研究,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策略
社會的建設發(fā)展對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結合新課程改革思想探索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進而增強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加以培養(yǎng)。因此新時期應該加強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視,積極探索教學改革措施,為小學語文教學實務操作提供一定理論指導。
一、品讀重點,把握結構
對于童話來說,其是當前文學作品中一個比較特殊的形式,屬于兒童文學中的一種,所以說教師在創(chuàng)設了相應的教學情境之后,還應當對其進行仔細的體味以及審視,要學會用文學的眼光來看待童話。
首先,教師應當逐步引導學生對童話的多個部分進行自己的閱讀,其次還要避免出現(xiàn)學生的分之理解,要讓學生對整個故事的脈絡掌握好,要讓學生清醒的意識到那些經(jīng)典情節(jié)自身的價值所在,對于那些重點的情節(jié),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其進行仔細的揣摩。
同時也可以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體會,彼此之間進行感受的交流,只有這樣才會將學生感知童話的能力進一步提升,之后教師應當不斷引導學生對童話故事的內(nèi)在進行理解,把握好故事的發(fā)展方向,引導學生把握好故事的整體發(fā)展方向。
當然,對于童話教學來說,其成效并不僅僅體現(xiàn)在課堂的教學上,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
二、處理好虛構與真實的關系
眾所周知,童話故事是虛構和幻想出來的,但卻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反應,所以說,教師在進行童話教學的時候應當將虛構與現(xiàn)實之間的關系處理好,要引導學生在閱讀童話的時候還應當聯(lián)系自身生活,從而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為了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到故事中所反映出的中心思想,使得學生能夠從故事中有所感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不斷引導學生講童話故事能夠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
三、引導學生理解童話內(nèi)涵
對于童話故事來說,其本身具有明白易懂而且通俗的特征,但是對于很多的教師來說,在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往往會做出微言大義以及深入文本的行為,有些教師往往會抓住其中的一句話或者是兩句話進行文章創(chuàng)作,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創(chuàng)作者的意圖背道而馳的[1]。
對于童話作品來說,其閱讀的對象往往是兒童,教師不應當站在一個成人的角度對其進行過于理性的分析和評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放低身姿,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對童話進行解讀,和學生一起走入童話世界中,和學生一塊分享在童話世界中感受到的喜怒哀樂,要引導學生對童話故事內(nèi)容的本質進行理解,對于童話中所彰顯的一些深刻的東西,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品味,由于童話教學很難做到一步到位,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對童話的理解和感知也是逐步形成的,而非是一蹴而就。
四、充分利用插圖,把握童話人物形象
小學階段的教材中的童話大多配有插圖,這些插圖反映了故事的精髓,以具體生動的形象,把一副精彩的畫面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喚起了孩子們的審美情感。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插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圖文結合,激發(fā)想象,從而更準確的理解故事語言,把握童話中的人物形象。如:在教《陶罐和鐵罐》這篇童話時,教師引導學生看圖描述一下鐵罐的神態(tài),看完了圖好像點燃了學生的語言之火,學生站起來有話可說啦,聲情并貌表現(xiàn)的熱火朝天,有的還加上了自己的動作和神情進行模仿表現(xiàn)出來,如:“挑著眉毛、斜著眼、噘著嘴,真是瞧不起陶罐啊。”這時教師相機點撥“這幅圖正是體現(xiàn)文中的一個詞——輕蔑”通過看圖引起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磮D是為了學文,教師在教學童話時務必要正確的使用圖畫,充分發(fā)揮圖畫對學文的作用。
五、鼓勵個性朗讀,尊重獨特感受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要注重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感?!崩首x是心智活動,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故我們不能忽視學生讀書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成人對同一部文學作品便常常褒貶不一,那么我們就不能要求學生對同一篇文章有統(tǒng)一的認識,課標要求教師應放手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我們教師應尊重并重視學生富有個性的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思維方式,要有童真童趣。在教學《陶罐和鐵罐》一課中,緊緊抓住文本,教師在指導朗讀時,我先放手讓學生自由朗讀,并初步把握陶罐和鐵罐之間對話態(tài)度和語氣;再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合作交流陶罐和鐵罐之間對話態(tài)度和語氣;最后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分角色朗讀,師對其進行指導點撥。同時進行展評,選擇一組分角色朗讀比較出色的學生,延伸到表演陶罐和鐵罐之間的對話,并指導學生添加合適的表情和合適的動作進行表演陶罐和鐵罐之間的對話[2]。這樣就使學生充分加深理解和體驗童話文本內(nèi)容,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童話朗讀審美之樂趣。再者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讓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這就是說,教師在課堂教學要為學生搭建此類朗讀平臺,在和諧、自主的課堂氛圍中,培養(yǎng)學生對身邊事物的獨特感受,讓他們用稚嫩純真的童心自由地去親近童話世界。
參考文獻:
[1]張萌萌.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模式[J].都市家教月刊,2014(2):45-45.
[2]魏榮華.小學語文教學中童話的透析與教學[J].教師,2016(28):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