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文杰 南峰 孫海濤
摘要:新時代高校大學生宗教信仰呈現上升的趨勢,基于學生管理層面積極研究大學生宗教信仰現狀和主要特征,信仰宗教程度及不同形態(tài),探究大學生形成宗教信仰的原因。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層面提出加強學生支部建設、培養(yǎng)業(yè)務素質過硬的輔導員隊伍、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場所全覆蓋的應對策略,引導高校青年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為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大學生宗教信仰;現狀;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大學生信仰宗教或者對宗教感興趣的學生人數逐漸增加,使得大學生信仰宗教問題已經逐漸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趯W生管理層面對大學生信仰宗教問題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研究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信仰宗教的現狀和背后的原因,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出新的管理方法,有效應對大學生宗教信仰的蔓延。
一、大學生信仰宗教現狀
大學生當前信仰宗教存在接觸宗教文化人數逐漸增多,社會宗教團體不斷滲入大學生群體現象出現,大學生之間宗教傳播速度加快的現狀。產生大學生產生宗教信仰的原因主要包括:民族傳統(tǒng)導致的信仰宗教、家庭影響產生的信仰宗教、網絡開放產生的信仰宗教、大學生互相影響產生的信仰宗教,新時代使得這些因素不斷相互影響,不斷加深。但是,通過對于河北地區(qū)不同高校的調查研究發(fā)現,大學生信仰宗教的現狀和特征與傳統(tǒng)的信教徒不同,多數學生處于淺層免的信教活動,即僅僅是瀏覽和接受部分宗教文化,而不參與宗教活動,不堅定信仰宗教。因此,可以通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而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現狀。
二、大學生信仰宗教原因
(一)民族傳統(tǒng)
中華民族是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大家庭,少數民族有自己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和信仰,這就使得很多少數民族的學生受到家庭的影響,被動的接受宗教信仰。這部分學生由于從小就接觸宗教信仰,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惑時,習慣性的向宗教求助,對于宗教信仰處于較為堅定的狀態(tài)。
(二)思想迷茫
大學生信仰宗教與多元化文化和價值觀的傳播有強烈的關聯,尤其是網絡時代的到來,導致信息傳播迅速而且豐富。初入大學校園的學子們,正是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于信仰正處于朦朧的狀態(tài)。當前,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途徑較為狹窄,與豐富的網絡資源相比,存在欠缺,這就給學生思想迷茫時宗教信仰侵入創(chuàng)造機會,當大學生的理想信念與現實社會存在不一致時,就會尋求精神依托,而豐富多樣的宗教信條,能夠從很大程度上填補大學生精神信仰的缺失。
(三)好奇心重
大學生正處于求知欲旺盛的階段,對于神秘的事物充滿好奇,而宗教的儀式、教義、思想等內容充滿神秘感,大學生對其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而這個契機很多情況下是西方影視的傳播,西方影視鏡頭中經常會營造出一種神圣的宗教氛圍,使得很多學生感覺到新奇,愿意去了解和接觸這些文化。
而驅利化的社會針對青年人對于西方宗教的好新奇,開展有關宗教文化的商業(yè)活動,例如:大力宣傳圣誕節(jié)、感恩節(jié)、情人節(jié)等節(jié)日。這些愈發(fā)普遍被社會接受的宣傳行為,在某種程度上鼓勵大學生去接觸這些宗教文化,為了更好地融入這些商業(yè)活動中,感興趣的青年大學生會更加深入的去了解西方宗教文化,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四)心理缺失
大學生心理問題與宗教信仰的結合愈發(fā)緊密,大學生心理狀況的脆弱在某種程度上催生宗教文化的傳播。在我國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下,大學生在初高中階段學到的是“應試教育”,在步入大學之前沒有經歷足夠的生活歷練和社會實踐,獨立思考的意識和砥礪挫折的能力都略顯不足,一旦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就業(yè)等方面遇到挫折或壓力自我無法解決、無法承受、無法宣泄時,或是心中所追求的理想容易在現實面前產生了極大反差,往往會產生精神上的失落和內心世界的激烈矛盾和沖突。這種情況下,高校如果缺乏及時的心理慰藉和思想的引領,很容易受到宗教中一些特有文化的吸引,從而產生信仰宗教的現象。
三、大學生管理對策
(一)加強學生支部活動建設
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形式不足、覆蓋層面不夠廣的問題。加強支部活動的推進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支部活動,讓支部活動成為傳播最前沿的國家思想的場所,能夠在思想上解決學生最想解決的問題。同時,發(fā)揮學生黨員、積極分子的模范帶頭作用,帶動周邊學生思想積極進步。
在開展支部活動時,要堅持始終不渝、且潤物細無聲地對青少年、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認識論、歷史觀、道德觀等基本觀點的深入教育與影響,將科學精神、求實精神、創(chuàng)新進取精神及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融入他們的精神信仰之中、生命意識之中、生活實踐之中12]。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到學生思想教育中,使得學生在大學期間能夠受到正確的信仰和價值觀熏陶,從內心深處形成堅定的信仰。這樣就會正確的對待宗教觀念,正確的對待社會各種負面思潮的影響。
另外,支部活動的形式應當更加貼近大學生需求,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一方面在理論教育上緊跟時代發(fā)展,在新時期開展十九大精神系列活動,另一方面,注重儀式教育,帶領支部成員去紅色革命基地實地參觀、瞻仰,在紅色的場所讓學生感受到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二)培養(yǎng)業(yè)務素質過硬的輔導員隊伍
輔導員是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人生導師,但是當前現狀是輔導員專業(yè)多樣,對于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業(yè)務素質不夠,尤其是在面對宗教問題時,很多輔導員表現出不知所措的行為,不知如何進行解決。高校應當針對宗教問題逐漸嚴重的現狀對負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輔導員定期開展系列培訓,將國家對于宗教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政策規(guī)定進行講解,并且對于高校學生信仰宗教的形勢進行梳理和應對策略培訓,培養(yǎng)業(yè)務素質過硬的輔導員隊伍,使得一線學生管理隊伍能夠在復雜的宗教問題出現時第一時間予以有效的解決。
(三)開展校園文化活動
學生對于宗教文化的感興趣源于對于中華文化的不自信,高校應當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將對于宗教文化的興趣轉變?yōu)閷χ腥A傳統(tǒng)文化、社會主義文化的興趣。高校可以將團委、學生會、社團聯合會構建文化傳播體系,開展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讓馬克思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文化占領文化傳播的主陣地。例如:開展十九大精神主題演講活動,通過振奮人心的演講讓大家感受社會主義文化的魅力;組織觀看《輝煌中國》紀錄片,在感受國家飛速發(fā)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豪感中,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性;開展讀中華傳統(tǒng)經典活動,看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髓,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感受經典;開展各項社會實踐活動,使得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感受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我國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優(yōu)勢,從而增強文化自信。
(四)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場所全覆蓋
大學生在校期間,學校教育覆蓋的場所有限,存在宗教信仰傳播的真空地帶,這就給一些傳播宗教思想的團體創(chuàng)造了機會。所以,應當將思想政治教育全覆蓋,主要包括:
①大學生宿舍這一成為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而大學生的信仰很多情況下正是在宿舍形成的,作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當敏銳抓住宿舍這一場所,注重經常走訪宿舍,了解學生思想,對于發(fā)現有宗教信仰苗頭的學生及時溝通了解,進行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積極引導。
②大學教育中重專業(yè)教育,輕思想政治教育的現象普遍存在,課堂這個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場所沒有好好的利用起來。應當有意識的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課程教育體系當中,同時,注重發(fā)揮專業(yè)課教師在專業(yè)課傳授過程中,與馬克思主義思想有機結合。
③網絡場所正逐漸成為大學生接觸宗教思想最重要的場所,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網絡教育的力度和層面還不夠。與此同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可持續(xù)學習體系不足,難以針對大學生出現的問題第一時間做出最為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普遍存在滯后性的現象出現。加強網絡思政,站好新媒體陣地,有意識地為學生傳授正確的信仰觀念,開辟網絡監(jiān)控平臺,對于學生有問題及時有效的解決,避免學生遇到心靈困惑時,自己在網絡上尋找?guī)椭?/p>
新時代是全球化的時代,也是多元化文化融合的時代,從而產生高校青年學生宗教信仰逐漸升溫的現狀。宗教問題的發(fā)展對于大學生正確的理想信念形成極為不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當認識到宗教問題的嚴重性,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堅決杜絕大學生參與進非法宗教活動。高校應當從學校層面、學院層面、班級層面層層聯動,形成大學生宗教信仰管理體系,全方位的做好大學生宗教信仰教育工作,最終使得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