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珍
【摘要】閱讀是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對成長中孩子的審美情趣、文學修養(yǎng)、人格形成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但農村孩子的閱讀量遠遠不足。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從書中汲取到成長養(yǎng)分,我們必須推進農村小學的課外閱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閱讀天地,讓孩子插上閱讀翅膀,提升人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農村小學;課外閱讀;做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個人知識的積累、心靈的成長、人格的形成,都離不開閱讀。蘇霍姆林斯基說:“應該無限相信書籍的教育力量?!币粋€人如果熱愛讀書,他就能從書中得到文化的滋養(yǎng),找到人生的榜樣?!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課外閱讀提出要求:“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小學閱讀總量不少于400萬字?!笨梢?,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筆者發(fā)現(xiàn),農村小學的課外閱讀狀況不容樂觀。他們幾乎不進行課外閱讀,知識寬度和廣度都十分有限。因此,加強農村小學課外閱讀刻不容緩。如何讓農村孩子更好地投入到閱讀中,甚至愛上閱讀呢?
一、創(chuàng)造氛圍,激發(fā)閱讀興趣
(一)創(chuàng)設書香校園
1.充分利用宣傳欄。學校的宣傳欄是最吸引孩子的地方,把孩子的優(yōu)秀作品,如征文、好書推薦、閱讀小報等在宣傳欄里展出,肯定他們的閱讀成果。
2.打造學校文化。學校的樓道、走廊、操場,是孩子們常活動的地方,充分利用這些場所,在這些場所打造文化墻,墻上隨處可見經典故事、名言警句、古詩詞等,讓孩子們走到哪里,讀到哪里。
3.共享圖書。學校開放圖書室,設立閱覽室,讓孩子們有書可讀,有場所可讀。每個教室設圖書交換站,學生之間互換著書讀。
(二)構建書香家庭
1.學校指導。學校發(fā)出“構建書香家庭”倡議書,專門開設讀書專題講座,介紹讀書的好處,對讀什么書、怎樣讀進行指導。
2.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孩子在家里要有專門學習的地方,在學習的時候,家長做到不看電視,不玩手機、電腦。孩子在閱讀的時候,可以放些舒緩輕柔的音樂,構建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3.親子共讀。學校制訂親子共讀經典計劃,幫家長確定親子共讀的書目,要做到跟蹤落實。要求家長做到:每天與孩子一同閱讀的時間不少于20分鐘,每周同背一首古詩,每月共讀一本書。每共讀完一本書籍,要及時與孩子交流讀后感。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
1.開展好書推薦活動。為了讓學生讀到更貼近他們的學習和成長的書籍,班級定期開展好書推薦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激發(fā)孩子的閱讀欲望。
2.舉行故事會比賽。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會讀到很多精彩的故 事,如成語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等,教師創(chuàng)造平臺,舉行故事會比賽,評選“故事大王”。通過活動,學生不僅增加知識面,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也更濃厚了。
3.定期舉行閱讀交流會。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布置共讀一本書的任務。選擇他們共同喜歡的書籍,如《窗邊的小豆豆》《青銅葵花》等,布置利用兩周的時間讀完。學生讀完后,教師專門開設一堂閱讀交流課,對共讀后的感受進行交流分享?!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利用這樣的閱讀交流會,不僅激發(fā)閱讀興趣,還可以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
4.定期舉辦讀書筆記展評。讀書筆記是學生的閱讀成果,舉辦讀書筆記展評,是對孩子閱讀的檢閱,更是一種鼓勵。首先,評價的內容可以多樣化:可以對作品的主題、情節(jié)等談體會,也可對作品人物說看法;其次,評價的主體要多元化:既可以師評,也可以學生互評。在此基礎上,教師為學生修改讀書心得,在班內展出優(yōu)秀的讀書筆記。
二、植根課堂,擴展閱讀天地
(一)針對主題,補充閱讀
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一般是一單元圍繞一個主題來組織的。如人教版十一冊第四單元《只有一個地球》《鹿和狼的故事》等課文,與地球環(huán)境有關。教師可以搜集《不幸的地球》《田野中哭聲》等相關的文章來進行補充性的閱讀,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二)學習“節(jié)選”,擴讀名著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很多課文都是從名著中節(jié)選出來的,教學此類課文,可以進行拓展閱讀。比如學習《草船借箭》,就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利用諸葛亮這個神奇人物,吊足學生的胃口,激起學生對閱讀《三國演義》的欲望。
(三)利用文本,走近名家
小學語文教材的文章都是選擇一些名家的作品,我們可以通過一篇文章的學習,帶動學生的課外閱讀。例如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班級可以組織開展“走近魯迅”的閱讀活動,引領學生拓展閱讀魯迅的《故鄉(xiāng)》《吶喊》等系列書籍,帶領學生走進魯迅的世界,從而對魯迅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三、傳授讀法,插上閱讀翅膀
(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
在激發(fā)孩子閱讀興趣的同時,對孩子的閱讀方法、要求、技巧等加以具體的指導,授之以漁。
1.速讀。有些文章篇幅長、故事性強,我們只需把握故事的情節(jié)時,可指導學生用掃描的方法,做到一目十行,加快閱讀速度,提高閱讀能力。
2.品讀。一些文學作品語言精美、蘊含哲理,需要學生細細品 味,感悟語言的魅力,這就要品讀。一般品讀方法有四種:一是抓住關鍵字詞;二是聯(lián)系上下文;三是展開想象;四是聯(lián)系生活。在閱讀中教給孩子這些方法,訓練品讀能力,提高孩子的語言鑒賞 能力。
3.略讀。這是一種粗略的閱讀方法。它可以隨便翻翻,略知大意;也可只抓住某個片段,弄清主要觀點。
4.識記讀。一些知識性較強的科普性讀物,它需要學生吸收各個知識點,并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就可以用這種方式。
當然,閱讀的方法還有很多,如選讀、泛讀、跳讀等,不同的作品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強對閱讀筆記的指導
1.批注。學生在閱讀時,遇到自己喜歡的句子,可以用波浪線畫出來,多讀幾遍,細細品味;遇到自己感受較深的句子,可以在旁邊作批注,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2.摘抄。每個學生準備一本《好書拾貝》本子,把文章的好詞好句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摘抄下來,進行積累。
3.心得。心得就是讀后感,可以分析故事情節(jié),可以評價書中人物,也可以談談你從中受到的啟迪。
4.縮寫。訓練學生把讀過的文章寫成內容梗概,或提煉成提綱,便于整體感知。
四、美文誦讀,提升人文素養(yǎng)
美文誦讀是語文積累的有效途徑。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一)誦讀經典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利用晨讀時間,把適合學生積累的經典名言名句、詩歌、古詩文、散文等,讓學生美美地誦讀,在美的享受中提高鑒賞能力和藝術修養(yǎng)。
(二)誦讀展示
定期舉行誦讀展示活動,比比誰讀得好,誰背得多,評選“誦讀小明星”,給予獎勵。有了這些激勵,學生的誦讀興趣就更濃了,積極性也更高了。一學期下來,學生們積累了大量的美文,語感增強了,語言素養(yǎng)也得到了提升。
熱愛讀書的人,知識不會老化;善于讀書的人,才思不會枯竭。農村小學的孩子,更需要我們教師的引領,引領他們走進閱讀的天地,感受到“讀書之樂樂無窮”,讓他們在書中與歷史對話,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讓閱讀滋養(yǎng)生命成長,讓閱讀點亮人生。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 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崔巒.小學語文教學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