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密俠
為促進教師資源均衡配置,推進農村教育發(fā)展,使教師隊伍結構優(yōu)化與學科建設相結合,我作為一名支教教師,來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臨潼區(qū)鐵爐初級中學,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對鐵爐中學說熟悉是緣于2015年11月曾在陜西省特級教師名師導航工程中,到鐵爐中學公益幫扶,作“如何上好微型課”專題講座,當時看到教師的精神面貌,對鐵爐中學留下美好印象。說陌生是因為講座結束時天色已晚,就匆匆離開,對學校的具體情況一概不知。
8月底,到鐵爐中學報到,受到校長薛龍剛、教學副校長姜川、教務主任張飛熱情接待,薛校長帶領我參觀校史室,詳細介紹鐵爐中學的發(fā)展歷程,及目前的辦學理念,我被當地的“鐵馬”文化底蘊深深打動著。
臨潼區(qū)鐵爐初級中學是2009年建成的一所農村標準化寄宿制學校,2010年合并了原小金初中和原柳家初中,地處驪山東籬的鐵馬塬區(qū),與藍田縣交界,距離臨潼城區(qū)約30公里。目前,在校學生971人,其中住校生814人,教學班級18個。
我在與校領導交談中了解到,鐵爐中學目前發(fā)展存在的困難:教師課題研究基礎薄弱,學生科學視野狹窄。世界著名的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說:“教育的本質絕對不是把大腦灌輸滿,而是鼓勵和激勵他們的靈魂和心智?!睘閺母旧辖鉀Q學??沙掷m(xù)發(fā)展、教學教研活動可延續(xù)的問題,在與鐵爐中學教學教研秩序對接中,確定我的支教主題是“把燈點亮”,而不是“把籃子裝滿”。對此我制定了一個診斷性支教工作方案:
1.為掃除鐵爐中學教師課題研究的盲區(qū),在我主持的西安市“十三五”攻關規(guī)劃課題“課題研究與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相關性研究”的研究團隊中,引入鐵爐中學教學骨干教師3名,進行“植入式”指導。
2.指導鐵爐中學申報西安市“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研究,根據學校教育教學實際狀況,確立研究課題為“農村留守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學校首個市級課題項目,已成功立項),成立以校長為核心的課題研究團隊,由我擔任課題研究指導教師,進行課題研究輔導。通過“在研究中做指導,在指導中做研究”,驅動引領學校骨干教師學術成長,開啟校本研修新模式。
3.承擔八年級2個班物理教學,創(chuàng)開“趣味物理科學”校本課程,示范引領學??茖W活動。
在課題研究引領指導中,我從課題申請、課題研究方案制訂、開題報告撰寫等等一步一步進行指導。對參與課題研究教師進行專項培訓,輔導調研問卷設計、調查問卷分析等等。雖然改變自己與成就他人一樣難,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結束了,但課題研究指導仍在進行中。
在課堂上接觸到學生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總是表現(xiàn)出膽小、拘謹、不善言談、缺乏自信,怕說錯話,怕同學老師笑話自己,上課發(fā)言基本處于被動狀態(tài),而且聲音特別小。調查分析其原因是:寄宿制教育在鍛造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時,卻因封閉的校園文化生活環(huán)境造成家庭教育、情感呵護缺失?,F(xiàn)實中迫于經濟壓力,家長常外出打工,周末也不能確保有父母陪伴,導致學生在情感、心理和安全等方面出現(xiàn)多種問題,看似“獨立個性”,實則十分脆弱、膽怯。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信,展示青少年青春陽光的個性特征,我在課堂上設計了一系列富有活力、極具趣味的物理實驗,有效調動了學生熱情與興趣。為了給學生爭取父母陪伴的機會與時間,我把課堂上的物理實驗進行拓展,讓學生周末在家里做,利用家庭生活用品,全家總動員,一起準備實驗材料,帶領父母、弟弟妹妹一起參與科學活動。學生做實驗時,家長負責拍照記錄,學生給家長講解實驗中的科學原理,最后把實驗記錄上傳到班級微信群進行分享交流。
為了能讓趣味科學活動長久開展,周末微信群是我時刻關注的,每當看到學生家長在微信群里上傳信息,我立即點評鼓勵,并指出他們實驗過程及記錄技術中的問題,指導家長學生如何更好拍照記錄實驗過程,在一次次細致指導下,學生及家長對于手機的智慧運用能力提升,對科學活動熱情持續(xù)提高。通過開展的系列趣味探究活動在校園內外如火如荼地進行,科學從校園走入生活,從學生移植到家庭成員,智慧在鐵爐塬飛揚,科學在小金山流行。
一個合格教師就是一盞燈,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一定能長久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為此我特意安排在陽春三月開設《誰的力量大》專題講座,在介紹螞蟻的力量、大象的力量有關數據后,將課題引申到“種子的力量”上,伴隨著“尋找種子的力量”科學活動在校園內外、房前屋后、田間地頭的拓展,探究成果在課堂上的交流與分享,學生精神追求有了新的高度與廣度。
看著孩子逐漸自信、大方、陽光,感受著鐵爐中學教師領導對教育的熱情與執(zhí)著,讓我對支教工作產生深深的敬意,感受學生對趣味科學的向往和渴望,感受與我共處的孩子純真可愛,不辜負鄉(xiāng)村孩子們的期待,開啟一扇窗戶,讓他們看到更美好的風景。
唯愿我的支教工作能夠成為學生成長中美好的瞬間,在我人生道路上注入濃墨重彩的一筆,讓我的生命因支教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