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
摘 要:數據驅動學習已經被證明是一種重要的外語教學方法。本文以any為例,探討語料庫驅動的教學方法在外語課堂中的應用。限定詞any能與英語中的三類名詞共現。通過檢索真實數據,學生可充分了解,any和名詞的共現關系有規(guī)律可循,也有例外。研究結果對大學英語教學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外語教學 語料庫 any 共現
一、引語
數據驅動學習(data-driven learning,DDL)在教學中的應用主要受益于計算機和語料庫技術的發(fā)展。其原理是通過激發(fā)學生興趣,讓他們主動發(fā)現以前課堂內外未曾注意過的語言規(guī)律,提高利用語境來推測詞義的能力。近20年以來,隨著學習者語料庫的發(fā)展,DDL有了第二個層面的觀察維度,即自我評估。學習者輸出(學習者數據,learner data)受到重視,這與二語習得領域的諸多理論和方法有直接關聯(lián)。外語學習的過程是不可視的;要掌握其運作機制,最佳途徑是觀察學習者數據。
限定詞和名詞的搭配一貫是中國學生寫作和口語表達中的難點,其中一個突出表現便是不同限定詞和不同名詞類的共現規(guī)則問題。許多語法書(譬如Quirk et al,1985)闡述過各類限定詞和三大類名詞(單數可數名詞、復數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的搭配限制,從而作出語法規(guī)定供教師和學生參考。在具體應用搭配規(guī)則時,最難以掌握的莫過于搭配能力強大、能和兩類甚至三類名詞共現的限定詞,主要包括some、no、any、all等。要判斷三種搭配的合法性問題,除了依靠傳統(tǒng)的規(guī)定性語法,還可以利用強大的研究工具——語料庫。語料庫語言學“以真實的語言數據為研究對象,從宏觀的角度對大數量的語言事實進行分析,從中尋找語言使用的規(guī)律”(楊惠中,2002:4)。
二、any和名詞的共現特征
(一)研究工具和對象
本文所使用的語料庫為包含1億詞次的英國國家語料庫(British National Corpus,以下簡稱BNC),其中約10%為口語語料。英語中的限定詞種類繁多,能和它們搭配的名詞不計其數。經過一系列的初步對比,最終選擇了這樣一對名詞詞組作分析和示范教學:any child和any children。這主要出于三方面考慮。首先,在諸多限定詞中,any是限定功能較為強大的一個。Berry(2001:76)認為“any可用來談論某物,但不肯定它的量或數的存在……它可與單、復數可數名詞及不可數名詞連用。”這種不確定性導致語言學習者常常不能正確把握名詞數的變化。第二,英語中的不規(guī)則名詞在變成復數時一般需在詞干上附加特殊的復數變體,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child-children。這樣的變體有時也被認為是“詞匯決定(lexically conditioned)”(Radford,2000:175,251)。在使用這樣的名詞時,我們通常更加注意單復數的區(qū)分。并且,child不具有“雙重身份”,也就是說它幾乎從來不被視作不可數名詞。第三,這一對短語在BNC中的出現頻率大致相等(any child出現117次,any children出現115次),100次左右的頻數也非常適合教學展示需求。
(二)研究結果
為了作體裁間比較,我們沒有對全部檢索結果(115 + 117)逐一分析,而是選取了四個語域中的相關語料。這些語域基本包含了不同的體裁特征,具有較高的代表性意義。由于四個子庫大小不一,均需將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以每百萬詞來計算、衡量和比較。表一顯示了初步數據。
從表二可以看出,any child和any children最大的分布差異體現在“口語”、“小說”和“學術”這三個語域中。any child在學術文本中出現的次數最多,而any children似乎更常出現在非正式場合。為了進一步解釋語境和詞語搭配之間的關系,我們對所有的詞語索引作進一步的句型分析,結果見表二。
上述對比表明,any child和any children的分布和說話場景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非正式場合中,any children的使用遠比any child更為頻繁,而在正式語境中,情況正好相反,只是程度不一。但是,更為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是句子的語氣。一般認為,any最直接的作用是在疑問句和否定句中表示不定數量。本研究中,四個語域共出現24例疑問句,無一例外地出現在any children的語境中,由此可以推斷any child可能不適合用于疑問語氣。另外還發(fā)現5例if/whether引導的句子,其中的4例使用了any children。可以認為,疑問句大多被用在口頭會話中,這一點在“口語”和“小說”中尤顯突出。
其次,在本次調查中,否定句主要由 no、not、never以及without等否定詞來實現。統(tǒng)計表明,一共45例否定句中,有38例使用了any children。而在這38例中又有32例出現在“口語”和“小說”子庫中。相比而言,正式場合中則較少出現any children。
最后,肯定句的趨勢更加明顯。68例含any child的例句中,有60例是肯定句(占88%之多);而在86例含any children的例句中,只有20例是肯定句(大約只占23%)。包含any children的肯定句中還存在為數不多的“特殊否定語境”,雖然不如not、never等詞語明顯,但其否定的意味亦是不言而喻,比如“……was all right really apart from her inability to produce any children and that ……”
三、教學思考
基于語料庫的外語教學的重要特征是自下而上的推斷和總結。本文的any示范分析對于英語教學——特別是大學英語教學——有積極的參考意義和借鑒價值。長期以來,外語課堂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給學生強灌語法知識的現象。對學生而言,語法意味著“是或不是”的正反面選擇。踐行通過檢查大量語言事實來尋找語言規(guī)律的教師雖有,但很少。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外語教師的語料庫技術水平有限。未經培訓,很難將數據驅動學習方案有效融入課堂教學。第二,DDL主要關注詞語的使用。長期聚焦于語法體系構建和課堂訓練的教師難免覺得瑣碎、零散的詞語學習擠壓了篇章理解和寫作的比重。第三,由于在每周課堂時間極為有限,只能講解少量的詞語索引和例證,因此DDL在課堂中的使用被部分教師視為較為低效的訓練手段。因此,目前來說,重要的是如何掌握基本的語料庫操作知識,通過有效利用好課內外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對探求語言規(guī)律的興趣和規(guī)律。
參考文獻
[1] Berry,R.Determiners & Quantifier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1.
[2] Quirk,R.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New York:Longman,1985.
[3] Radford,A.et al.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 楊惠中.語料庫語言學導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