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佳佳
摘 要 思維導圖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法,作為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創(chuàng)新工具,是值得運用并且廣泛推廣的。運用思維導圖能夠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結合、相適應,其更為開放、靈活、有效的特點,不僅提升學生思維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還使新課改所提倡的模式能夠真正貫徹。其在歷史教學中的突破性進展極大推動了我國新課改政策與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關鍵詞 新課改;高中歷史;思維導圖;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8-0082-01
歷史為高中階段的重點課程之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歷史教師也逐漸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并在課程教學中融入多媒體課件,但部分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課件,反而忽視了傳統(tǒng)教學的獨特優(yōu)勢,不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概述思維導圖的基礎上,分析了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方法,旨在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思維導圖教學方法概述
思維導圖是一種記錄方法,是指將具有關聯性的知識利用相應的方法連接起來,形成知識結構、邏輯結構,進而實現掌握知識的目的。相關研究表明,對于直觀事物,人記憶時的難度會降低,但包含太多信息時,對所有信息的處理與了解則比較難,易弄混事物之間的聯系。在思維導圖中,對各個知識點之間存在的邏輯關系進行梳理、提煉出關鍵詞,并以圖的形式表現出來,便于人們的理解與掌握,形成記憶。思維導圖具有比較強的專業(yè)性,劃分方式不同,思維導圖包含的具體類別也不相同,以教學為劃分依據時,思維導圖包含三種,第一種為歸納型,此類型中,結構化處理知識,降低知識的復雜程度,提升理解與記憶的容易程度,通常,歸納型適合應用于單元復習、考試復習課堂中;第二種為分析型,此種類型的思維導圖通過對知識結構、邏輯關系的梳理,促進存在問題的解決,比較適用于新課教學中,便于學生將知識串聯起來;第三種為發(fā)散型,在一些發(fā)散性問題中,比較適合利用此種類型的思維導圖解決。
二、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一)科學制作思維導圖
高中歷史教學中使用的思維導圖教學方式,思維導圖的制作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在制作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相關的知識具有更全面的認識,并建立起完善的歷史知識體系。因此,教師對于思維導圖的制作方式和制作原則要進行明確的把握。從制作原則來說,要切實遵守以下幾個方面:將中央圖像貫穿使用于整個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明確重難點知識內容;盡可能調用各種顏色,色彩能夠很大程度上刺激大腦的活躍度,通過大腦對于色彩的反應,教師就可以利用其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大多喜歡具有靈活性的事物,教師在制作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使用各式各樣的字體和字號,讓思維導圖盡可能豐富起來。教師在選擇思維導圖制作的背景時,從教學的現實情況考慮,選擇黑板或者多媒體。
(二)應用于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
1.在課前預習中的應用。對于高中歷史教學,學生的預習所達到的程度對于教學效果具有很大的作用。而這里的預習不僅指的是提前學習新的知識內容,還要復習之前學習的內容,讓二者實現良好的交接。例如,教師在教授“秦朝”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進行預習工作,針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相應的思維導圖繪制。教師讓學生繪制預習的思維導圖,不應該具有過高的要求,讓學生具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發(fā)揮空間,促使學生良好地完成課前預習的任務。除此之外,通過課前的預習和思維導圖繪制,學生明確知道自己的缺口處在哪里,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查缺補漏,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思維導圖。
2.在課中筆記中的應用。一般的高中課堂教師都會要求學生記筆記,記筆記的過程中,文字占據了主要部分,筆記上記載的大多都是學習中的重難點和自己不理解的部分,信息眾多,如果記筆記的方式不正確,學生無法在其中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這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是很大的打擊。例如,教師教授“辛亥革命”的內容時,其中所涉及到的重點內容有:同盟會成立,武昌起義,成立中華民國,辛亥革命產生的意義。傳統(tǒng)記筆記的方式無非是將各個問題羅列出來,在標題后寫下相關內容,雖然學生記下了所有的重點內容,但是這個時間本該是學生的聽課時間,但都拿來記筆記,本末倒置了。同時即便記下來,學生無法將這些事件的因果關系連接起來。而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學生能夠將各個事件進行有效的連接,對于各重點內容實現了有效理解。
3.在課后復習中的應用。課后復習也是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復習舊知識時,也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而思維導圖的意義就在于即便學生對于學過的知識有遺忘的情況,也能通過思維導圖很好地連接起來。例如,學生在復習有關“鄧小平理論”知識內容時,其中所涵蓋的知識內容很多,想要完全記憶比較困難,而通過將核心主干列出來,圍繞其進行知識的描述,促使學生能夠高效地完成復習任務。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作者從思維導圖內涵出發(fā),論述其類型、作用、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以及應用需注意的幾點問題,意在告訴廣大教育工作者,在扎扎實實地建立每個思維導圖的時候要注意,這個知識的結構要以參考教輔等資料,并完成各種各樣練習為基本點,在此基礎上進行整理歸納,而不能只是對課本知識進行簡單的羅列、疊加。不然,投入的大量時間都會失去其原本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林騰希.高中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研究[J].名師在線,2018(2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