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夕娥
(蚌埠市特殊教育中心 安徽蚌埠 233000)
中年級采用故事復述、每日一句、生活記錄等方式加強書面語言積累。高年級擴大課外閱讀、加強書面交流、寫短篇日記和中篇作文,注重篇章訓練。
作為從事聾專業(yè)的教育工作者,在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經(jīng)常能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問題:手勢語打得非常熟練的學生,一旦讓他把手勢語所要表達的意思用書面語言寫下來時,總是會出現(xiàn)語句不通或詞不達意等問題。學生家長也時常來學校向我們反映這樣的問題:和孩子用書面語言溝通時,發(fā)現(xiàn)孩子即使學了幾年的語文,也依然寫不出通順的話語,無法和孩子進行準確的交流。因此,筆者針對聾生書面語言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提高聾生書面語言能力進行了研究。[1]
許多聾生家長總是向我們反映,他們?yōu)楹⒆痈冻隽颂嗟男难秃顾墒?,卻很難換來孩子內心對他們的感恩之情和依戀之情。孩子和家長之間沒有交流嗎?答案是否定的。交流是存在的,但效果是不理想的!筆者對家長曾經(jīng)做過一次調查,從調查中,得到這樣的數(shù)據(jù):
圖1 平時與孩子交流的方式
從以上的調查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使用中國手語和孩子溝通的僅占16%,38%的家長采用了書面語言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其他家長和孩子的交流是簡單、無序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提高聾生的書面語言能力迫在眉睫。
圖2 希望與孩子交流的方式
通過這項調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家長還是希望用書面語言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因為這樣的交流方式最能準確地表達出彼此內心的思想。這樣的溝通方式相對手語等形式而言,也是更準確的,更有效的。
圖3 對孩子目前的書面語交流能力滿意度
目前,學生家長對于孩子的書面語言交流能力滿意度還是有待提高的。盡管有48%的家長表示了基本滿意,但主要還是出于孩子缺陷的無奈認同,認為聾生只能擁有目前水平的書面語言能力,對孩子缺少期待和希望,這也給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更多的反思。
在教學中,教師不難發(fā)現(xiàn),聾生常常是對課堂上老師的提問或對某一個內容的分析明明很清楚,讓老師覺得他們似乎已明白其內涵。但是,讓學生把他所分析的觀點或心里感受,用完整的語句落實到書面時,他們卻有無從下筆之勢。寫出來的語句和手語所表達的意思相差甚遠,書面表達成了他們的弱項,阻礙了他們和社會的交流。聾生的書面語表達存在許多通病,具體表現(xiàn)為:[2]
由于手語的局限性,導致聾生對于近義詞的區(qū)分存在很大的困難。例如:“我想(覺得)她來這里干嘛?”“這樣別人會慚愧(難過)的?!薄拔一卮穑▎枺├蠋??!痹趯嶋H寫作中,這樣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聾生在學習這些詞語時,沒有真正理解其意思,僅僅停留在詞義的表層和手語的掌握上。另外,聾生為了強調所表達的意義,常常將近義詞重復使用。如:“我好想盼望太陽早點出來?!薄盀槭裁凑f提我?”“我們班得了冠軍第一名”等等。
(1)動詞誤用為名詞:“我走到宿舍找打籃球?!薄拔矣X得作業(yè)太多了,尤其是數(shù)學寫作業(yè)?!?/p>
(2)名詞誤用為動詞:“我在家里電腦?!薄拔艺谧鳂I(yè)了?!?/p>
(3)動詞誤用為形容詞:“我覺得睡(困)了”“讓我感到欣賞(陶醉)”
(4)形容詞誤用為動詞:“我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薄拔覀兛禳c到公園好玩(玩)吧!”
(1)少實義動詞:“我一直(摸)小狗的毛”“我先(拿)盤子”“我要認真地(聽)陳老師的課?!?/p>
(2)少系動詞“是”:“你(是)打籃球的榜樣?!薄斑@(是)我的事情?!?/p>
(3)述補少補:“你衣服(洗)完了干干凈凈。”“大家在四樓大會議室(畫)完了畫畫。”
(1)述賓動詞后誤加賓語:“媽媽發(fā)火我”“我們鼓掌解放軍”
(2)述賓動詞后誤加補語:“跑步完了”“洗臉好了”
(3)誤加“有”:“我有著急”“去外面有非常冷”
聾生詞語貧乏,掌握語言有限,他們在寫話時總想把學過的一些詞語用上,有時就出現(xiàn)用語不當。如有的學生寫道:“文具盒放在鉛筆里”,還有的學生寫道:“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像兩個大西瓜似的?!?/p>
依據(jù)書面語需求的調查數(shù)據(jù),針對聾生書面語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分年級段,采用不同的訓練方式,循序漸進地提高聾生的書面語能力。
(1)課堂中適當穿插游戲,讓聾生想表達
喜歡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聾生也不例外。他們有著天真、活潑、好動、好玩、自制能力差、情緒極不穩(wěn)定等特點,針對這些特點,在低年級課堂教學過程中,可適當穿插游戲,以貼近生活情景為主,根據(jù)教學內容的需要,帶著孩子在地板上“摸、爬、滾、打”,學小鳥嘰嘰喳喳、學小狗汪汪汪、學小鴨嘎嘎嘎,學小白兔跳跳跳、學熊貓爬等,在這些游戲中,既能提高孩子說的興趣,又鞏固了對動物的認識。老師利用圖片和實物在游戲活動中跟聾生進行對話,教師先進行示范表演,再請聾生和老師對話,最后引導聾生之間對話,要求家長在家庭中也采取同樣的方法進行對話練習。
(2)結合情境,引導聾生多練多說
對于低年級聾生來說,情景教學,不僅是課堂中的情景模擬,更重要的是利用現(xiàn)實生活的各種情境教孩子學會表達。吃飯時,就教他碗、筷子、勺子、吃、喝、酸、甜、苦、辣、咸等詞語;早晨見面問他和誰一起來的,怎么來的,路上人多不多等生活場景;睡覺時就教他床、被子、衣服、脫、睡等詞語,來到教室教他認識桌、椅、板、凳名稱……見什么就說什么。在教學中,模擬現(xiàn)實,布置好生活場景,讓他們扮演角色,邊演邊說。
(3)加強日常訓練,鼓勵聾生下筆多寫
低年級初期,教師鼓勵聾生將游戲、情境訓練中學會的詞語書寫在作業(yè)本上;待聾生養(yǎng)成了寫的習慣,教師可以根據(jù)所學句式,結合生活實際,設置生活情景,引導學生練習說、寫豐富的句子。還可以讓學生看圖或演示,說寫一句通順的話。
聾生到了中年級,語言有了少許的積累,他們會說、寫簡單的句子。在這一階段,教師更要重視聾生語言的積累,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1)故事復述
在加強故事內容的理解和復述方面,教師可先向聾生把故事內容交代清楚,再讓他們看圖講故事,最后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復述故事。故事內容選擇要簡單、有趣、新奇、貼近生活。
(2)每日一句
聾生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應持之以恒。為此,教師可在教室黑板的一側開辟“每日一句”專欄。開始,可讓學生用學過的詞語、句式寫一寫身邊的事和物。逐漸過渡到讓學生用一兩句話記敘自己觀察到的事件或自己的心得體會。每日一生輪流寫,教師課前進行講評,及時指出學生表達時的優(yōu)美之處或錯在哪里,如何改正,后期可讓學生參與點評。久而久之學生書面語言豐富了,表達習慣也會正確許多。
(3)生活記錄
聾生最終要回歸社會,要與人交流,生活用語對他們很重要。因此,讓聾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活用語,如“你家在哪里”、“你要買什么”、“我想和媽媽一起去商場”、“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等等,便于學生在生活中交流。給每位學生配備一個生活記錄本,將自己與人的對話記錄下來,及時采集學習生活中的鮮活的詞句。
(1)擴大課外閱讀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看書”,因而,教師要鼓勵聾生勤于動筆,養(yǎng)成善于總結的習慣。聾生的閱讀不能僅局限于課本,教師可以幫助選擇一些適合他們的故事書和科普讀物,正確地引導他們閱讀,并讓他們認真做好讀書筆記,摘抄好詞、好句、好段,寫下讀后感。盡量使聾生從課外閱讀中豐富知識,積累語言。
(2)加強書面交流
教師要加強對聾生的交流引導。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盡量使用書面語言,課堂上的提問,盡量以書面形式出現(xiàn)。課下,老師多與學生書面交流,談談學生的生活、學習以及興趣愛好。隨著現(xiàn)代通訊工具的日異更新,很多聾生都學會了用手機發(fā)短信、微信。老師要抓住時機,對他們正確引導,在節(jié)假日里與同學們互相發(fā)發(fā)手機短信,上網(wǎng)聊聊天,不但增進了師生情感交流,還鍛煉了聾生的書面語表達能力。
改變同學間的交流方式。聾生在與同學交流時,喜歡使用非文本手語,這種交流方式,對聾生的書面語言發(fā)展很不利。教師可為每一個孩子準備一個交流本,鼓勵孩子用書面語交流,同學之間互相點評。學期結束時,聾生再回翻自己的交流本,對自己寫下語句進行再次修改,不確定的地方,可以請老師幫助修改。
促進家長與聾生的書面交流。家長應該多與孩子進行書面交流,因為這樣的交流方式最能準確地表達出彼此內心的思想。聾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書面語言能力,才能夠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體會到家人的關心,參與家庭的話題討論,意識到自己是家庭的主人,從而成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名成員。
創(chuàng)造時機,鼓勵聾生與社會交流。聾生書面語言的使用,不能僅局限在課堂上,局限于老師、同學、家長的交流。聾生的書面語言隨時隨地都用得上,聾生可每人準備一個練習對話的“交流本”,時刻帶在身上,與別人交流時就拿出來寫一寫。如:社會愛心人士來校愛心助學時,鼓勵聾生主動用禮貌性的語言與他人交流;當大學生與孩子們開展手拉手活動時,可以利用交流本進行交流;聾生外出購物、辦事時,交流本就派上了大用場。與健全人的長期交流,大大促進了聾生書面語言的發(fā)展。
(3)篇章寫作訓練
聾生書面語言的提高,關鍵在于多寫、多練。到了高年級,教師則要求學生堅持每天寫日記,讓他們記敘身邊的事件,抒發(fā)自己的見解和心理感受,讓日記成為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書面對話。教師還要結合聾生生活,抓住時機,不斷地引導他們寫作,如學校有事要通知全體學生,請學生代寫一個通知;某某學生撿到一件東西,讓他去寫一個招領啟事;某某同學做了一件好事,號召全體學生寫一份表揚信等等,以此來激發(fā)聾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他們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書面語是聾生融入社會,實現(xiàn)平等、參與和共享的重要工具。聾校語文教學最終要落實到書面語能力的提高上。作為聾校教師,必須堅持引導聾生多讀、多寫、多練、多用,以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方式,幫助聾生糾正書面語中存在的詞義不清、詞性誤用、缺少成分、語句不通等現(xiàn)象,從而提高聾生書面語言能力,使得遲桂花開,滿園芬芳。
[1]趙錫安:《聾人雙語雙文化教學研究》,華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171頁。
[2]季佩玉 李宏泰:《聾校語文教學200問》,華夏出版社1993年版,第1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