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探討高級英語課程對培養(yǎng)英語專業(yè)學生思辨能力的積極作用,以及教師應該如何在高級英語課堂上通過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本文依托布魯姆認知能力分類,嘗試建立適用于高級英語課程的思辨能力教學模型,并詳細闡述了教學實踐包括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過程。
【關鍵詞】思辨;高級英語;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石淇萌,大連東軟信息學院。
一、思辨與英語專業(yè)教學
思辨( Critical Thinking ) 作為一項重要技能,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早在20世紀初,美國學者杜威就曾提出過reflective thinking 這個概念。1988年黃源深發(fā)表的“思辨缺席”一文指出外語學習者思辨能力不足的問題。英語教育學者如文秋芳和孫有中帶領學者們不斷地探索英語專業(yè)教學改革,提出如“產出導向法”等理論,試圖探索培養(yǎng)思辨能力的教學改革方案。孫有中認為,“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是中國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標之一”,英語專業(yè)一定要突出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思辨理論基礎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本杰明.布魯姆提出的“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理論(Blooms Taxonomy)”對于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1956年,布魯姆提出了認知能力的六個級別,他的學生洛林.安德森(Lorin Anderson)其后按照難易程度對六個能力級別進行了改進,提出了從“識記(remembering)”、“理解(understanding)”、“應用(applying)”過渡到“分析(analyzing)”、“評價(evaluating)”、“創(chuàng)造(creating)”的六級模型。
高級英語課程是英語專業(yè)高年級核心主干課程,以英語語言技能為工具,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學生通過高級英語課程的學習,應對有一定難度的語篇具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高級英語課程的教學可以圍繞布魯姆認知能力分類展開,教師從六個級別逐層開展分析,設計對應各個能力級別的教學活動,使用科學的認知能力培養(yǎng)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學途徑探索
1.高級英語思辨能力培養(yǎng)教學模型。本文探討的思辨教學是基于“文化透視英語教程(第四冊)”設計的,此教材的文本主要選取英美熱點文化現(xiàn)象,話題涵蓋廣泛,包括如安樂死和死刑等十分具有爭議的話題?;诓剪斈氛J知能力分類,本文提出如下針對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高級英語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課前預習→文本標注→要點總結→深度分析→重新審視→深度反思。
李莉莉老師在“基于思辨的英語專業(yè)文學課程教學模式建構研究”一文中提出了結合派迪亞模型和布魯姆認知能力分類的立體教學模式,從宏觀和微觀層面的認知理念培養(yǎng)思辨能力,本文基于此教學模式并結合上文提出的高級英語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提出適用于高級英語課程的思辨能力教學模型(如圖1):
2.教學案例:“A Crime of Compassion”。為了更加清晰地展示基于思辨理念構建的高級英語教學模式,本文選取“文化透視英語教程(第四冊)”關于安樂死話題的文章 “A Crime of Compassion”進來進行說明。
(1)探索發(fā)現(xiàn)。宏觀層面的第一步為探索發(fā)現(xiàn),主要探索安樂死話題的背景知識,了解文章寫作背景和作者背景。微觀層面對于認知能力的要求為識記和理解,要求學生可以通過“課前預習(previewing)”和“文本標注(Annotating)”來識記有關安樂死的基本常識和文章的基本背景。在課堂檢驗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針對“識記”和“理解”兩種能力提出有深度的問題,不僅檢驗學生的認知能力,還可以激發(fā)學生進一步討論。對于課前預習階段,主要檢驗學生識記的能力,教師可以提出的問題如“What is my purpose of reading? What can the title tell me about the article? Who is the author? ”,可以采用一對一提問的方式來進行。在文本標注階段,主要檢驗學生理解的能力,教師可以提出的問題如“What are the main ideas? What are your responses? What are the key terms? What are your questions and confusing parts?”, 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由組內成員進行信息補充和互相討論。學生通過“識記”和“理解”兩種認知能力能夠獲得作者Barbara Huttmann的信息,故事背景,文章大意以及專業(yè)術語的字面意思。
(2)細致審視。宏觀層面的第二步為細致審視,主要對A Crime of Compassion一文進行語篇分析,進行具有批判性的閱讀。微觀層面對認知能力的要求為“應用”、“評價”和“分析”,要求學生通過“要點總結(summarizing)”、“深度分析(Analyzing)”和“重新審視(Re-reading)”來進行深層次的學習和討論。在“要點總結(Summarizing)”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如“How do you summarize the main ideas?”來檢驗學生的“應用”認知能力,學生應用其識記和理解的內容對文章主旨進行提煉。在“深度分析(Analyzing)”和“重新審視(Re-reading)”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如“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you to believe? What supporting evidence does the writer provide? Do they seem credible? What evidence was most or least effective? Where did the author rely on assertions rather than evidence?”來檢驗學生的“分析”和“評價”的認知能力,學生可以通過深度閱讀和討論來分析文章的真實意圖,分析作者是否有論述偏頗之處,評價作者的立論是否成立。
(3)外部延伸。宏觀層面的第三步為外部延伸,主要在對文章進行細致審視后,跳出語篇限制,結合自身經(jīng)歷進行深度反思,這是對思辨能力培養(yǎng)最為重要的一步。微觀層面對認知能力的要求為“評價”和“創(chuàng)造”,要求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和蘇格拉底式提問來對安樂死話題進行深度反思。在“深度反思(Responding)”階段,由教師引導的蘇格拉底式提問由為重要,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反思進行由淺入深的提問,激發(fā)學生在學習語篇之后的深層次思考。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討論的問題如“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me to believe or agree with? What were my beliefs about the subject before I read this? What are my beliefs about it now? What has the text convinced me of specifically? What do I still have doubts about? What questions does this text raise for me?”, 學生針對此類問題進行具有深度的討論與反思是整個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最重要環(huán)節(jié)?!霸u價”和“創(chuàng)造”能力是高級思辨能力,學生通過“探索發(fā)現(xiàn)”和“細致審視”過渡到“外部延伸”,由淺入深地進行全方位思考。自此,整個高級英語教學的實施不僅關注語言技能的應用,背景知識的積累,從易到難的設計對于從語言層面過渡到思想層面,更加關注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循序漸進。
四、結語
英語專業(yè)學生不僅需要具有較高的語言技能,更加需要具備獨立思考和辯證看待事物的能力,因此對于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不容忽視。高級英語課程作為高年級核心課程,需要更加關注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從傳統(tǒng)的對文本的分析過渡到對語篇的批判性分析。
參考文獻:
[1]李莉莉.基于思辨的英語專業(yè)文學課程教學模式建構研究[J].語言教育,2014,2(01):19-23+47.
[2]孫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養(yǎng),將英語專業(yè)教學改革引向深入[J].中國外語,2011,8(03):49-58.
[3]文秋芳,孫旻.評述高校外語教學中思辨力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5(03):6-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