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菊 康小健
【摘要】本文根據(jù)目標管理理論的闡述,深入分析實用英語的三個教學目標,再以差別化任務教學法為主線,以提升聽、說、讀、寫四個能力為目標,來探索差別化教學法的任務分配,評價方法,差別化的鼓勵在實現(xiàn)教學目標方面的效果。從而論證目標管理理論在英語教學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目標管理 教學目標 差別化 評價
“目標管理”的概念是管理專家彼得·德魯克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實踐》中最先提出的,其后他又提出“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張。
一、目標管理的概念
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又稱成果管理,目標管理是由組織的員工共同參與制定具體的、可行的且能夠客觀衡量效果的目標,在工作中進行自我控制,努力實現(xiàn)工作目標。
二、目標管理的特點
(1)員工參與管理:目標管理是員工參與管理的一種形式,由上下級共同商定,依次確定各種目標。
(2)以自我管理為中心:目標管理的基本精神是以自我管理為中心。目標的實施,由目標責任者自我進行,通過自身監(jiān)督與衡量,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以達到目標的實現(xiàn)。
(3)強調(diào)自我評價:目標管理強調(diào)自我對工作中的成績、不足、錯誤進行對照總結,經(jīng)常自檢自查,不斷提高效益。
(4)重視成果:目標管理將評價重點放在工作成效上,按員工的實際貢獻大小如實地評價一個人,使評價更具有建設性。
對于公共英語課程設置中所包含的教學目標經(jīng)過多次教學實踐,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目標管理理論,制定相應的評價量化考核條款,分解教學任務,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水平自主選擇學習任務,掌握知識點,這樣能夠讓學生在明確目標的情況下,完成學習,掌握相關知識,最終達到教學的目標。公共英語課程設置中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zhì)目標這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英語課中,知識目標主要指的是掌握課本中的知識點如語法,句法和詞匯及短語等等知識重點。
(2)能力目標:內(nèi)涵比較豐富,包括方方面面的能力如:人際交往,溝通能力,判斷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概括能力,領導能力,執(zhí)行能力等等。對于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來說,知識的運用和遷移能力有大小,而且知識的運用和遷移能力無疑也是高職院校大學生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
(3)素質(zhì)目標:職業(yè)素養(yǎng)和做人的基本素養(yǎng)。家有家規(guī),單位有單位的規(guī)定,學校也有學校的管理規(guī)定。在學校,培養(yǎng)要求學生遵守學校管理,班級管理,服從課堂管理,就是對學生的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三、任務和目標
依據(jù)三個教學目標,我在教學上設置了相關的教學任務和相關評價方法。
(一)差別化的任務
本學期英語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聽和讀都是輸入的環(huán)節(jié)。對輸入環(huán)節(jié)的考查方法是看他的輸出情況即:說(包括朗讀)和寫。而在課堂上最能讓學生表現(xiàn)的是“說。”在設置這一步驟時,采用差別化任務較為適宜,比如:第一單元,我設置的口語內(nèi)容①是P17的圖片。要求學生根據(jù)所給圖片及相關10個英語短語的提示,口述一篇100詞左右的短文。我先將每個短語講解清楚,再介紹一些與短文相關的背景知識,最后做三遍示范,即用英文將圖片說三遍,并讓同學們作好記錄。②可以與你的desk-mate或partner合作背誦本單元的一個對話③可以自己背誦本單元的passagel后面的課后第二題。
(二)差別化的評價方法
(1)圖片,①說出包含其中4個英文短語的句子得分為60分,5個短語為70分,6個80分,7個及以上為100分。
(2)對話,每人至少說4個句子,每個句子所包含的詞匯量不小于5個,完成后得分為100分。
(3)課后第二題要求全部,總共5句話,完成后得分為100分。
總體要求:三個題材可以任選其中一個,要到講臺上來說,要求全脫稿,說完自己在成績冊上相應位置寫上自己的成績。然后給15分鐘的準備時間,限定活動時間為20分鐘,口語教學總時長為40分鐘-45分鐘。
(三)差別化的鼓勵
對能力強的、學習好的學生鼓勵時總是good,very good,excellent,well done.對稍差些的學生總是說:不錯,真不錯,進步真大,這次要比上次強很多等等,因為在我看來,這些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中來,己經(jīng)是非常大的進步了。如果遇到這樣的學生選定的題材說的較好的話,就用good,very good做強調(diào)語氣,讓其感受到其中老師對他的滿意程度,以示鼓勵。
通過制定相應的教學任務和評價方法,達到教學的既定目標,在教學中實施了近兩年四個學期,效果明顯。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順利的達到了學習知識和提升學生合作和競爭的意識,其它效果還有待進一步實施后統(tǒng)計。
參考文獻:
[1]西方行政學理論概要[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趙悅品,史彥輝,.計算機公共基礎課教學模式的改革[J].商場現(xiàn)代化,2009,(4).
[3]朱達凱,范滌.“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6,(10).
[4]岑珠玲.關于“一體化”教學探索[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2,(S1).
[5]閆乃娟,張巧英.分層次教學法淺析[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