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靜靜
摘要:在世界漢語教學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時代,泰國學校的漢語教學更是可見一斑。筆者采用了文獻研究法、調查統(tǒng)計法、對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過自身在曼谷國際雙語學校為期一學年的教學經歷,從課程設置、師資力量、所用教材、課堂管理、漢語考試與教師評估等角度,調查了該校漢語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具體對策。
關鍵詞:國際雙語學校;漢語教學;現狀;問題;對策
一、學校簡介
位于泰國曼谷的Interkids Bilingual School中文名為國際雙語學校,簡稱IBS。目前已有四個分校區(qū),且與泰國曼松德昭帕亞皇家?guī)煼洞髮W孔子學院建立合作,在該校設立了HSK分考點。學校擁有中英泰3門語言的多門課程,其中包括數學,科學,歷史,語言,物理等?;趯W校完善的國際教學體系,除了泰國學生外,還有部分國際學生,其中包括一些中國學生。
筆者所任教的校區(qū)是于2005年興建的一所現代化校區(qū),即眾所周知的IBS3。該校區(qū)涵蓋幼兒園到高中,是四所校區(qū)中規(guī)模最大的。本文將以筆者任教的IBS3校區(qū)為研究對象,探討其漢語教學的現狀、問題以及對策。
二、漢語教學現狀及問題
(一)漢語課程設置
1.漢語課程開設信息
該校自2005年建校開始設立漢語課程,除了幼兒園早教班以外,幼兒園大班至高中的所有在校學生均學習漢語。除漢語課以外,學校還安排了漢語會話課后班,由學生和家長自主選擇報名,根據學生的年級分班。一至三年級為一個班,四至六年級為一個班,以此類推。
2.漢語課程課時安排
該校漢語課教學以綜合課為主,語音詞匯語法漢字同步教學,聽說讀寫能力協(xié)同發(fā)展。幼兒園每周每班一節(jié),每節(jié)45分鐘;一二三年級和四五六年級IEP班每班每周兩節(jié),SIP班每班每周三節(jié);初中每班每周兩節(jié);高中漢語專業(yè)班每班每周四節(jié),普通班三節(jié)。
(二)漢語教師的師資現狀
1.漢語教師的構成
據筆者所任教的2017-2018學年的教師情況來看,該校共計四名漢語教師:
A.本土教師,泰籍華人,自聘,女,約60歲(具體不詳),學士學歷,約13年正式教學經驗,合約年限不限。
B.自聘教師,中國籍,男,28歲,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歷,三年教學經驗,合約一學年。
C.實習生,中國籍,合作實習項目派遣,女,21歲,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大三在讀,無正式教學經驗,合約一學年。
D.漢語教師志愿者(即筆者本人),中國籍,漢辦派遣,女,24歲,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在讀,無正式教學經驗,合約一學年。
由此可知,該校教師構成來源豐富,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師流動性大,學生每學年都需要適應新老師;教師教學經驗參差不齊,整體教學質量不均衡;實習生教師尚未畢業(yè),僅在赴任前參加過為期一周的短時培訓,專業(yè)實踐能力略有欠缺。
2.漢語教師授課信息統(tǒng)計
A.本土教師:教授高中綜合課,每周18課時,私人一對一授課,授課語言為泰語和漢語。
B.自聘教師:教授四五六年級綜合課,每周18課時,每周2課時漢語課后班,授課語言為漢語和少量泰語。
C.實習生:教授一二三年級綜合課,每周18課時,每周2課時漢語課后班,授課語言為漢語和少量英語。
D.漢語教師志愿者:教授幼兒園、四五六年級部分班及初中綜合課,每周19課時,每周2課時漢語課后班,授課語言為漢語和少量英語。
由此可知,問題主要在于筆者的學生跨度大,備課難度加大;泰籍本土教師授課語言主要是泰語,減少了學生的漢語有效輸入。
(三)漢語教材
1.教材的選取
A.幼兒園:無教材
B.小學:《快樂學中文》,郭少梅編著,泰國南美出版社,2009年發(fā)行。
C.初中:《體驗漢語》,漢辦與泰國基礎教育委員會合作編寫,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發(fā)行。
D.高中:《創(chuàng)智漢語》,漢辦和泰國教育部共同委托云南師范大學編寫,泰國出版社,2010年發(fā)行。
教材問題在于教材難度與學生實際水平不相匹配,尤其是初高中教材。生詞量過多,課文略長且難,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難度都較大。
2.教材的使用
筆者承擔的幼兒園教學是沒有教材的,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個人所學和現有教材來“編”適合幼兒園的“教材”??紤]到學生實際漢語水平較低,教師們在備課時,會對教材過難的知識點進行過濾或者重新簡單化編排。除此之外,每套教材都有配套的學生練習冊,在完成語音、詞匯、語法和簡單文化知識的教學之后,教師會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統(tǒng)一完成練習冊。
(四)漢語課堂管理
從上面的教師信息表可知,三位年輕中國籍教師均為本專業(yè)出身,基本的課堂管理知識是能夠滿足正常教學的。然而對于生性調皮、活潑好動的泰國學生,漢語課堂管理是一難題,對于筆者和實習生教師而言,首次在泰國任教,初期對泰國真實的漢語課堂缺乏了解,再加上是個人獨立教學,不同于合作教學模式,對于課堂管理難免會顧此失彼。
(五)漢語考試與教學評估
該校在每學期期末有漢語考試,一學年共計兩次。試卷分值40-60分不等,時長為一小時。學生總分由試卷成績、課堂表現、平時成績等共計四個表格的多項信息合成而來。每年11月會進行HSK一級考試,考試對象為六年級和九年級全部學生。學校在HSK考前會組織老師給學生復習,可是安排的時間通常是早上7點多,學生出勤率低,出勤的也幾乎都遲到,因此HSK通過率并不高。對于教學質量,學校缺乏有針對性的考核評估標準和適當的培訓指導機會。此外,漢語隸屬于外語部,教學主管為不懂漢語的外籍英語教師,對漢語教學的監(jiān)督和管理囿于形式,難以深入進行有質量和效力的管理和監(jiān)督,學校的整體漢語教學質量和效率有待提高。
三、漢語教學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定期組織教師培訓
泰籍本土教師長期在該校教學,經驗豐富,并且作為在泰國生活多年的華人,其文化適應與融入方面已不存在困難。學??蓢L試委任該本土教師定期主持座談會或培訓會,向其他三位漢語教師傳授教學經驗、課堂管理技巧以及跨文化適應經驗。
(二)對教材進行二次加工和提煉
教材作為教學的“綱”,需要做到服務教學、利于教學。針對有問題的教材,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做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重點放在生詞和會話練習上,通過反復操練使學生習得。刪繁就簡,精益求精,使教材更好地為教師所用,為學生所學。
(三)加強與泰方班主任的合作
基于該校的坐班教師配置,每班有兩名固定教師坐在教室后面辦公,漢語教師與泰國教師搭檔管理指定班級,即類似于國內中小學的班主任。漢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優(yōu)勢,僅在必須的情況下,請坐班的泰國教師出面協(xié)管課堂秩序。同時,漢語教師也可以利用這種便利,向泰國同事請教課堂管理經驗等。
(四)以考促教,教考結合
教師應適當考慮到學生考HSK的需求。借助HSK考試大綱,為學生們復習和鞏固,并做適當測試等練習,提高學生的HSK考試成績和通過率,激勵學生考取更高的HSK級別。以考促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制定漢語教學考核標準
筆者觀察到,該校有針對英語教師考核的量表。該表具體到教學表現、課堂秩序、工作態(tài)度、活動舉辦、學生反饋等。學校可參考此表,制定出針對漢語教師的教學考核量表,以每學期為一周期,對教師在該學期內的教學表現做一個全面評估。以此來總結教師過去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并對下一學期的漢語教學提供改進和啟發(fā)。
四、結語
綜上,筆者在該校教學過程中,從師資力量、所選教材、課堂管理、漢語考試與教學評估等方面分析該校的漢語教學問題及對策,以期促進其漢語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從而帶動更多學校的思考和改進。
參考文獻:
[1]陳記運.泰國漢語教學現狀[J].世界漢語教學,2006:(3):p128-132.
[2]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p312-318.
[3]王宇軒.泰國中小學華文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8:(4):p10-15.
[4]嚴鈺.泰國南部漢語教學現狀及其存在問題[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7:(4):p49-51.
[5]朱霄.泰國公立中學漢語教學現狀調查研究[D].云南大學,2013:p18-34.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