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
摘要:語言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這種教學的藝術性最終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上,而課堂的組織管理是這門藝術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本篇論文著重從案例的理論知識以及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切入,分析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做到教學公平的反思。
關鍵詞:課堂管理;教學公平;個案研究
一、“教學公平”個案
本案例發(fā)生在渤海大學的語言B班,班級有六名同學,分別四名同學來自俄羅斯、一名同學來自伊朗、一名同學來自韓國。這個班級的學生都是女生,沒有男生,學生之間的年齡差距也比較大,最大的是來自韓國的學生B,大約40多歲。其余的學生的年齡都在20歲左右。學生的漢語水平差距也很大,漢語水平最高的是來自伊朗的C,大約是HSK4級,其余的學生漢語水平層次不齊,從高到低分別是來自韓國的學生B,俄羅斯的D,E,F(xiàn)。她們都是上學期一起在A班學習的同學,但是這學期學生A在開學進一個月之后才進入B班和大家一起學習,因此漢語水平落后大家很多。另外,C和D是好朋友,一起上課學習。E和F是室友,一起上課學習。所以學生A常常單獨自己一個人。韓國的B不在學校住,也因為年齡原因,也常常是自己一個人上課學習。A是在我們上到第四課《我?guī)湍隳蒙先グ伞罚òl(fā)展?jié)h語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能感覺到A是個比較內(nèi)向的學生,她和E,F(xiàn)并排坐在講臺前的那一排座位,因為落下了很多課,跟不上大家的學習進度,而作為老師的我也不能因為她一個人而為此改變原有的教學計劃,所以第一節(jié)課上,因為幾次嘗試叫她回答問題,她都沒有回答上之后,我就先暫時減少了對她的關注,也主要是為了減少她的尷尬。但她還是會努力地想要跟上大家學習的進度,也會一邊查詞典一邊記筆記,同時,會請教E,F(xiàn)??此谂Ω希斘以僮屗卮鹨恍┖唵蔚膯栴}時,她還是回答不出來,而且表情顯得有些尷尬和難為情。
這次課之后她曠了兩次課,沒來上課。因為我也忙于其他事,雖然一直記著要跟她溝通一下,但一直都擱置了。到了最近的一次課,她來上課了。我還是像以前一樣,偶爾向她提問,她還是會在努力回答之后顯出無奈和吃力的表情。有的時候,她會想很長的時間,我想耐心等她的答案,但是班上水平高的同學又會有些不耐煩。在這種情況下,我只能說,沒關系,你再好好想想,等會兒告訴我。事實上,她已經(jīng)很難跟上B班的學習進度。所以我意外發(fā)現(xiàn)她不再努力去跟上我的講課內(nèi)容,而是借多媒體的遮擋,在下面偷偷玩手機,被我逮了個正著。她臉紅了,而且顯得有些慌張。我提醒她上課不要玩手機。她也只是笑笑。接著到了那堂課的課堂活動,兩人為一組進行課堂對話,談論對方的衣服,以及自己喜歡的衣服。輪到她和韓國的H進行對話時,B說她覺得A今天穿的衣服有點兒厚,不合適。A回答說,我覺得有點兒冷。而那天其實天氣很好很暖和,大家穿得都很少,所以聽到她的這個回答,大家都禁不住笑了。頓時,她顯得很生氣,又有些無所適從的尷尬,接著和C不是很流暢和愉快地完成了對話。她的反應和表情,讓我深深地記在了心里,我想我需要盡快找個時間好好跟她說說了,本來想當堂課下課后就跟她說,希望她不要誤會大家甚至包括我的笑,我們并沒有嘲笑她,希望她理解,同時,有什么問題都可以問我,幫她找回信心。但當時她要和E,F(xiàn)一起回宿舍,我怕其他學生有看法,所以就放棄了當時跟她談談的想法。然后到了,那節(jié)課之后的下次課前一天晚上,因為她沒有交作業(yè),所以我在班級的微信群里通知大家,在告知她作業(yè)之后,她發(fā)了一個悲傷的表情,正好借此機會,我用漢語跟她說了我之前想說的話。我想她可以通過翻譯能夠理解我的意思。她回復我說,我知道,謝謝老師。在后期的教學中,在同時兼顧其他學生的同時,我也盡可能地尋找和學生A的共同語言。逐漸地,她越來越開朗,她開始每節(jié)課都來很早,在很班上謝謝漢子和生詞。在課堂上,講解生詞和語法時,不僅能準確地給出例句,偶爾還能提出很多有難度的問題,一點一點,她對漢語學習的興趣日漸濃厚,和我的關系也愈加親密。
二、案例分析與反思
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者,教師在課堂的言行舉止時刻受到學生的關注。一般來說,教師的三種態(tài)度會對學生的學習產(chǎn)生消極影響:忽視、輕視和偏袒。學生對教師的不公平和偏袒時十分敏感的,一旦學生感受到教師的不公平態(tài)度,便會產(chǎn)生消極懈怠情緒,他們可能故意不配合老師、孤立同學、對學習懈怠等。這些都不利于教師教學活動的展開,也不利于學生之間的團結。因此,教師應該注意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厚此薄彼,注重教育平等、機會均等。在國際漢語課堂中,學生的差異不容忽視。這種差異不僅表現(xiàn)在學生的年齡、性別、國籍上,也表現(xiàn)在學生的性格、學習風格、學習動機上,還表現(xiàn)在學生的學習成績、課堂表現(xiàn)、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這些差異使得每位學生都有鮮明的特點,但他們都是課堂的參與者,是值得教師關注的對象。要做到真正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教師要學會反思性教學。利用錄音、錄像帶重新觀摩自己的課堂,或者邀請其他教師進入課堂聽課反饋,這些都不失為教師自我反思的好方法。通過觀摩自己的課堂或者聆聽其他教師的反饋。教師能注意到自己在教學中是否過多關注某些學生而忽視了其他學生,例如是否只向某幾位學生提問或只與某幾位學生交流,是否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表情流露等。通過反思性教學,教師可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有意思地規(guī)約自己的言行,力求做到不偏不倚。
(作者單位:渤海大學國際交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