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娜
摘 要:如果不是陳丹青,木心也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影響這么廣泛,無論是繪畫還是文學。這樣一個人,你很難把他貼上標簽,作家?詩人?畫家?每一樣都可以拿出來,卻好像又都不足夠。他的特立獨行又是罕見的。獨特的經(jīng)歷,足夠的天賦,加上異常勤奮,這樣一個木心,注定無法復制。他的畫,水墨意味濃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對此做一梳理。
關鍵詞:木心;繪畫風格;緣由
木心的繪畫,與他的人生經(jīng)歷、文學修養(yǎng)是分不開的。國內(nèi)現(xiàn)有的木心繪畫作品大都珍藏在木心美術館里,而美術館所展示的畫作,大多成于他的中年和晚年。木心的文學,現(xiàn)在研究得如火如荼,在中國知網(wǎng)上搜木心,出來的文獻檢索結果,大都圍繞他以詩歌和散文為主的文學作品來敘述??墒撬睦L畫,較他的文學,輻射力則大大減弱了。筆者從現(xiàn)有文獻入手,研究木心繪畫風格及形成緣由。
木心1927年出生,19歲便進入上海美專學油畫,可能骨子里面更欣賞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尚意精神,于是他便轉(zhuǎn)而學林風眠了。從他現(xiàn)存的繪畫作品看,林風眠對他的影響是一直存在的。后期清冷的風景,流淌著詩意。但你很難把他的畫分門別類,世上只有一個木心,也是中國才有的。
國內(nèi)現(xiàn)存的關于木心的繪畫作品主要在位于烏鎮(zhèn)的木心美術館。木心美術館官網(wǎng)上的文字關于木心繪畫作品的兩段話有幾個點也須注意:木心的早期繪畫找不到了;“文革”末期,他的創(chuàng)作以書法、彩墨肖像、中型風景畫居多,旅美初期則以人體素描和石版畫抽象系列為主;相關文稿里提及了梵高和塞尚;72歲至83歲期間繪制的微型彩墨風景畫,是他晚年的成熟超邁之作。
國外現(xiàn)存木心的繪畫作品也不少,他當初得以進入美國就靠他帶的幾十張小畫,在紐約時他也賣了不少畫?!赌拘难芯繉L枴拘拿佬g館特輯》里提到,1995年,33幅轉(zhuǎn)印畫為羅森克蘭茲悉數(shù)收藏,2001年為耶魯大學美術館收藏。通過研究木心的繪畫作品收藏可以看出對他的挖掘主要是通過國外,而不是國內(nèi)。這可以作為研究的一個點。
在《木心研究專號——木心美術館特輯》里,有首次評述木心繪畫的長文《繪畫的異端》,詳細介紹了木心和陳丹青在繪畫上的交流,其中顯示了木心對達·芬奇和塞尚的偏愛。對杭州美專、北平藝專的看法,文中還詳細介紹了“轉(zhuǎn)印法”。
對“轉(zhuǎn)印法”的研究可以作為木心繪畫研究的一個方面,木心的生前好友有一部分知道他是怎樣通過“轉(zhuǎn)印法”摸索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一個獨特的繪畫風格,這也是木心引以為傲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木心美術館特輯 木心研究專號》里,木心去世前希望把他的小畫能夠放大,陳丹青也替他實現(xiàn)了這個愿望。有意思的是,木心美術館的設計師之一卻以為這些小畫反而不放大為好。我們可以探究一下這其中的“放大”對木心來說意味著什么。他的精神世界是廣袤的,仿佛可以容納宇宙所有,但又是僻靜、難以為外人道也的。
他的繪畫不容易被人理解,甚至他的畫家朋友。究竟是時代的原因還是木心的內(nèi)在原因?因為懂得他的人很少,有人夸贊他一句便像個孩子一般開心,而他也偷偷記在心里。為什么木心剛到紐約初期的畫很難被周圍人理解?這也是論文探討的一個方面。
蔣方舟曾寫過一篇關于木心的文章發(fā)表在《商周刊》,里面對于木心在紐約的生活有一段描述:80年代末,一群大陸或臺灣的藝術家、作家來到紐約,便把他鄉(xiāng)作故鄉(xiāng),聚在一起。畫家張郎郎對于這批人有個描述,很精到:“沒有現(xiàn)代嬉皮那么瘋狂。屬于古典雅皮。文化張揚,作風浪漫,生活清苦?!蔽覀兛梢怨苤懈Q豹,了解到當時這群藝術家的生存狀態(tài)。這對他們的創(chuàng)作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在紀錄片《木心物語》中,有關于木心到美國的心靈折射,伴隨著藝術家地位的失落。木心由于陳丹青,使阿城、何立偉等一群華人藝術家都知道了他。這也成為了文學課之肇始。在紐約與木心的初次見面,給陳英德留下了特別的印象。不久,陳英德就為木心的繪畫撰寫了評論《看木心的超自然風景畫》(1983年9月16日寫成),發(fā)表于臺北《藝術家》雜志。此為木心留美后美術界對其繪畫的第一篇正式評論。
由新京報編著的《渡書的信仰 文學卷》中有這樣一段話:木心逝世,身份是“文化老人”。讀者的一片哀思之中。論者對木心的思考與評價依然寥寥。木心的畫,自然是被推重的,但觀眾總覺得晦澀,木心的詩文,則一方面被認為指示了漢語的更多可能性,另一方面,這樣的指示,似乎又少有人能承繼。如此說來,這位“文化老人”的離去,畢竟還是寂寞,而讀者細品這寂寞,也終歸要回到談論了許久的那個話題里面去,當代漢語世界該如何理解與接受木心。
毫無疑問木心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不管周圍環(huán)境如何,他徑自生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關于木心繪畫風格及形成之緣由,筆者想從他小時候受到的中西方文化熏陶切入、分析為什么由上海美專轉(zhuǎn)入杭州國立藝專以及在這期間林風眠對他的影響作用。他欣賞的西方藝術家太少,提到的只有達芬奇、拉斐爾和塞尚,他看畫的眼光極為挑剔,蒙娜麗莎后面仿中國的山水、塞尚從提煉出簡單的最原始本質(zhì)的東西是他非常贊賞的。
他繪畫風格的成因,一方面是環(huán)境限制了他的油畫創(chuàng)作,另一方面在他擁有了可以自由創(chuàng)作的環(huán)境后,他還是沉迷到了更為簡練、具有“禪”的意味的小畫創(chuàng)作中去了?!昂诎住笔撬髌返闹匾攸c,浸透了他對中國傳統(tǒng)的把握中去。
研究木心的繪畫,我們需要站到中西文化兩個不同的語境中來思考,文化是他繪畫作品的一個重要特性。木心看待自己的文學和繪畫是同等重要的,他用兒子女兒來形容,因此從文獻作品來切入木心的繪畫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參考文獻:
[1] 洪子誠,奚密,吳曉東,姜濤,冷霜.時間和旗? 百年新詩選(上),2015:307.
[2] 李劼.木心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3] 木心.木心畫集[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 文學回憶錄[M].木心,講述,陳丹青,筆錄.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5] 陳英德.看木心的超自然風景畫[A].海外看大陸藝術[M].藝術家出版社,1987.
[6] 蔣方舟.木心:原來你們什么都不知道?。J].商周刊,2013(04):78-79.
[7] 曹保印,新京報.渡書的信仰(文學卷)[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