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艷
摘要: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實際上是在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在終身學習中受益。語文課堂上播下質疑的種子,收獲的就是情感的升華,思想的啟迪,價值觀的引領。也只有這樣,學生的質疑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思維想象空間才能越來越深廣,我們最終才能培養(yǎng)出合格的創(chuàng)新性人才。
關鍵詞:小學語文;氛圍;能力;培養(yǎng)
孔子說過:“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敝祆湟苍f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上進?!笔ト斯庞栔刑N含著哲理,為歷代文人志士指引了求學之路。同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質疑能力也是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語文學習素養(yǎng),對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啟發(fā)智力、提高學習興趣具有重要作用。無論是學習語文基礎知識,還是進行閱讀習作教學,或是學習古詩詞、探究文學殿堂的奧秘,都離不開學生的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語文學習中具備良好的質疑習慣,是小學生學好語文的敲門磚與鋪路石,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質疑的情境,營造課堂氛圍。
首先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實際內容與學生年齡、心理特點,帶著問題進入課堂,營造質疑的課堂氛圍。針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在備課時設計好提出什么問題?如何調動學生質疑思考?最終如何在質疑中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與途徑,獲得了什么啟發(fā)和收獲。通過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營造質疑課堂氛圍讓學生主動解決問題,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效率,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在學習中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習慣。同時,教師還要貼近學生,放下教育者的身段,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流探討。在一個和諧、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中,讓學生推心置腹、無拘無束的表達自己的意見與觀點,不論對與錯,好與壞,教師都要避免嘲笑、挖苦、諷刺學生,打擊他們的自信心與質疑的積極性,及時并且適當?shù)慕o與鼓勵和表揚,用贊許、肯定的語氣激勵他們,從而活躍整個課堂氛圍,用一少部分“愛提問、愛發(fā)言”的學生去感染、帶動全班學生,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發(fā)言習慣,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勇氣,提高他們的表達與思考能力,讓學生樂于質疑、敢于質疑。
二、尋求質疑的方法,培養(yǎng)質疑的能力。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提前設計好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束縛了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限制了他們發(fā)揮質疑能力的機會。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抹殺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要解決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改變語文教師固有的慣性思維,就必須在教學中教會學生使用質疑的方法,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疑議、獲取真知、解決疑難。如何指導學生的質疑方法,避免質疑的隨意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以下方法可以用到:
首先,從分析文章主旨,從質疑課題入手。題目既是文章之眼,又是作者畫龍點睛之筆,甚至寄托著作者思想或是交代了文章的主旨。引導學生從分析課題入手,思考作者為什么寫這樣的題目?題目交代了什么?試著另行更改一個題目?從課堂教學的起始環(huán)節(jié)開始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非常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大意,有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其次,了解文章大意,從質疑關鍵詞句入手。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大意的往往較難把握關鍵的切入點,正如使用關鍵詞在互聯(lián)網搜索引擎檢索一樣,教師要引導學生及時招把握文章中精彩的詞句與感受深刻的地方,讓其成為打開理解文章的鑰匙,從細微處入手,找出問題,加深理解。
第三,掌握文章中心,從質疑課文重難點入手。正確把握文章中心思想,讓學生掌握教材內容,取決于教師對本課的重、難點的把握。在重難點部分恰當設疑,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主動性,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掌握作者思路,從質疑文章矛盾、寫作方法上入手。在小學高年級學段,由于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更加全面,閱讀認知水平的提高,在課堂教學中,為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清文章脈絡,了解作者寫作思路,提高寫作能力,可以采取從質疑文章矛盾、寫作方法處入手,豐富學生語文學習手段。
三、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拓展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如何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呢?
首先,老師要轉變角色,更新觀念,教師要恰當擺正自己的角色,從課堂的“領導者”變成“引導者”,在質疑過程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能力。把傳統(tǒng)教學中的“老師問”變成“學生問”,不失時機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提問題,保護他們質疑的積極性,使學生享受到質疑的成就感。
其次,要讓學生克服對老師、輔導資料的過分依賴,培養(yǎng)懷疑精神。小學生對老師有著一定的畏懼心理和權威認同,習慣于在學習中對老師的觀念不假思索的接受,一味的盲從,只能限制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要鼓勵學生針對教學內容提出質疑,培養(yǎng)小學生逐步具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讓質疑的精神成為助推想象力的翅膀。
再次,抓住契機,激發(fā)想象。授課中,教師觀察學生的動態(tài),抓住教材特點,緊扣課堂脈搏,穩(wěn)妥的抓住時機,用質疑來展開學生想象的翅膀。例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課,當學生認識到孟浩然乘舟遠去,只剩下李白孤零零一個人時。適時引導學生想象:此時李白心里會想些什么?想到這些他的心情怎樣?由此拓開學生思維,展開想象,體會詩人那依依惜別之情。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質疑習慣,形成一定的質疑能力,從使學生在質疑的過程中找到并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語文實踐中,讓語文課堂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貫徹素質教育理念,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有益嘗試,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