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俐俐
〔摘要〕本研究采用質的研究中的個案研究方法,以越輝(化名)這個習得性無助的職高生為對象,對其習得性無助感的表現(xiàn)、產(chǎn)生原因進行深入研究,探討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恰當干預,在理解、尊重幫他建立初步自信的基礎上,采用認知行為療法對其進行歸因訓練,并輔以策略訓練。經(jīng)過一段時間咨詢后,初步幫助其解決了自身的問題,使其逐漸從習得性無助中解脫出來,取得了良好的咨詢效果。
〔關鍵詞〕習得性無助;職高生;個案研究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8)22-0046-05
“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感”現(xiàn)象最初是由心理學家塞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研究動物行為時發(fā)現(xiàn)的,后又在人的身上得到證實,它是指個體(人或動物)對目前環(huán)境變化完全無法控制或對以后即將發(fā)生的事情完全無法預測時,個體的認知功能因無法解決困難而失調,如果這種狀況長期繼續(xù)下去,個體將因無法克服焦慮、恐懼、痛苦的壓力而喪失斗志,進而陷入絕望心境。按行為主義制約學習的理論而言,這是一種經(jīng)過由操作制約的過程而習得的,故稱習得性無能感[1]。后來,研究者又相繼提出歸因修訂理論、目標理論、認知信念理論等,以不同的觀點詮釋了習得性無助。
對學生來說,習得性無助多集中在學業(yè)和交往上,而學生學業(yè)不良、社交困難則恰恰一直是困擾我國教育界和心理界的問題,而習得性無助正是這類學生的一種普遍傾向。以下便是一個習得性無助職高生的個案研究報告,此報告所使用的人名是化名,“我”是研究者本人。
一、一般資料
越輝(化名)今年19歲,身高178cm,就讀于寧波市某職業(yè)高級中學,是烹飪專業(yè)二年級的學生。他生活在一個三口之家,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收入屬中上,但父母對越輝教育管教不多。剛入職高學習,越輝表現(xiàn)出在先前求學階段不曾有的興趣,在烹飪技術等實踐環(huán)節(jié)上表現(xiàn)得很好,但面對任何科目都為“理論+實踐”的考核制度,越輝的學習動機下降了,意志消沉,每次作業(yè)總挑最簡單的做,難一點的就放棄,常說“我很笨,不是讀書的料!不可能做得出,這種題目我這種后進生用不著做!”他還逐漸迷戀上了網(wǎng)絡游戲,到了高一下半學期,許多科目不及格。面對高二只有通過才有職高文憑的職業(yè)會考,焦慮、恐懼、痛苦感強,厭學情緒更明顯,于是前來咨詢。(因越輝如果再拿不到職高文憑,鑒于初中的肄業(yè)文憑就意味著只有小學文憑,如此在社會上立足將相當困難。)
二、咨詢師觀察及測驗
對于家庭作業(yè),越輝完成的總是東一塊西一塊的,背誦也是難有幾次流利。據(jù)我了解,他回到家很少學習,多數(shù)時間花到上網(wǎng)游戲或到外打臺球等休閑娛樂上,而父母對其管教又甚少。
從與他的對話中,我體會到他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尊重,但這一切在他看來在學業(yè)上好像無法達到,于是將精神寄托于網(wǎng)絡。
三、他人反映
老師反映:
班主任告訴我,據(jù)科任老師反映,他一開始實踐性課程不錯,自己勁頭也很足,但對不感興趣的課程注意力不集中,老師提問他基本上不能回答。課下,作業(yè)常常不能保質保量完成,拖拉不做很頻繁,遇到有難度的,就會做得虎頭虎腦。(我想這一定和越輝自己說的綜合成績下滑很多、自己喪失信心有關。)不過,班主任最后補充了一句:“他倒不太惹事,還算省心!”(不難看出,教師對越輝并沒有抱太大的期望。)
同學反映:
提及越輝,同學們都認為他刀工不錯,重哥們兒義氣,游戲打得好,人不錯,就是成績差了點。有時有點自卑,明明可以做好的沒有完成,會自暴自棄,如今各門課都不太好。
父母反映:
父母說到越輝又是氣,又是無奈,他們的話鮮明地傳遞了越輝缺少學習能力、他們無力管教,對其期望也不高這樣兩種想法。
四、評估分析
基于越輝以往的表現(xiàn)。我對他的觀察以及從他父母、老師和同學中了解到的一切有用信息,我發(fā)現(xiàn)越輝有習得性無助的消極心理狀態(tài)。表現(xiàn)為四點。1.成就動機水平低。2.自我意識消極,自卑感強。3.自我效能感低,堅持性差。4.學習習慣不良。究其原因,從各方談話中無不折射出以下諸多因素。
(一)外部因素
1.教師教育不當
(1)教育者的心理定式,對職高生存有低期望值。(2)教學過程、教育方法存在弊端。如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脫離學生認知實際,使得學生逐漸失去學習信心。(3)教學方法不當:沒有正確運用表揚和幫助,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而輕實踐,忽視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等。
2.家庭教育不良
父母對越輝的期望值降得很低,并且對其“缺乏讀書這方面的能力”深信不疑,覺得他不如人,同其真正溝通少,管教不多且隨性而為,方式單一。
3.同伴影響
中職學生的同伴群體有共性的東西,比如,對學習不重視可以說是最明顯的特征。長期在這種同伴氛圍下,自然會對學習感到焦慮、恐懼,直到放棄學習,形成習得性無助心理。
(二)內部因素
1.沒有樹立正確的目標導向。越輝所追尋的是一種表現(xiàn)目標,而不是學習目標。
2.錯誤歸因。他傾向于把自己學習上的失敗歸因于內部穩(wěn)定的因素,把成功歸因于不穩(wěn)定的外部因素。無論成功或失敗,都無法激起他獲取成功的動力。
3.錯誤的自我評估。越輝常常自稱“笨,沒有學習能力,是個沒有價值的人”。對自己多負面評價,從而對學習產(chǎn)生厭倦。
4.學習方法不正確。越輝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欠妥。
該求助者主動尋求心理咨詢,自己對引起心理沖突的生活事件講述得很清晰、明確,有邏輯性,社會功能良好,屬于心理咨詢范疇。
五、輔導過程
(一)制定咨詢目標
具體目標與近期目標:緩解越輝的習得性無助感,幫助其擺脫厭學情緒,提升其學習的積極性,使其順利完成職高階段的學習。
最終目標與長期目標:糾正其歪曲的認知方式,學會建設性地處理問題的方法,促進該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發(fā)展,使其人格完善。
(二)制定方案
求助者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產(chǎn)生負性評價過多,正常學習被打亂,這是在其成長經(jīng)歷的背景下和個性特點的基礎上習得形成的。這其中無論是情緒的變化,還是行為的變化,都同樣存在個體認知的偏差(不合理歸因)的因素,而負性評價不斷強化,會加劇情緒的變化,求助者目前的心理和行為還沒有達到較為嚴重的程度,適合以歸因訓練為主,貝克和雷米的認知行為療法為輔。
1.適用原理
貝克和雷米的認知行為療法建立在一種結構性的心理教育模型之上,強調家庭作業(yè)的作用,賦予求助者更多的責任,同時注意吸引各種認知和行為策略來達到改變的目的?!皻w因療法”(attribution therapy)是在心理治療或咨詢實踐中,通過引導患者對其癥狀產(chǎn)生原因的知覺,來控制和消除其不良情緒和行為反應的方法,它是由心理學中的歸因理論發(fā)展來的一種心理治療體系。由于歸因是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十分重要的認知現(xiàn)象,所以在心理學中歸因療法亦屬于認知療法。
2.咨詢方法
咨詢大致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咨詢關系建立與評估階段。主要任務是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況、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確立主要問題、咨詢目標;制定咨詢方案。
第二階段:心理咨詢、幫助階段。主要任務是進一步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幫助求助者了解自己的問題;通過提問和自我審查技術確定問題,引導求助者改變其不恰當?shù)臍w因認知,學會正確歸因。
第三階段:結束與鞏固階段。主要任務為認知復習,鞏固咨詢結果,結束咨詢。
(三)具體咨詢過程
第一階段為咨詢關系建立與評估階段(第一、二次咨詢)。
第一次咨詢(2017年1月10日)
方法:會談法、心理測量法
過程:(1)了解基本情況,介紹心理咨詢的有關事項及規(guī)則;(2)無條件積極關注求助者,傾聽求助者的傾訴,營造一種接納、信任、支持和安全的氛圍。真誠地表達幫他一起走出困惑的意愿。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3)通過獲得的臨床資料和心理測量結果,初步確定主要問題。(4)了解求助者的咨詢目的,共同協(xié)商并初步確定咨詢方案。
第二次咨詢(2017年1月17日)
方法:會談法、構筑周邊支持系統(tǒng)
過程:(1)利用生活細節(jié),對他進行積極的評價;(2)與其父母進行交談,轉變他們的不良教育方式。(3)根據(jù)其基礎,幫他確立適宜可行的目標階梯,為其創(chuàng)設體驗成功的機會。越輝不止是一兩門學科成績差,若是要求各門功課都跟上,就他的基礎和現(xiàn)實而言,沒有可能,齊頭并進的結果往往只能增加他的挫折感而已。于是根據(jù)他的實際情況,選擇食品雕刻、烹飪技術、糕點制作三門課(這三門課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跟以往學習基礎聯(lián)系相對較少,易見效)作為突破口。如此目標的設立,越輝自己也表示有信心。(4)咨詢作業(yè):布置閱讀“在中小學階段被認為是后進生,后來成了影響世界進程的人物的簡傳”并談感想的家庭作業(yè)。
第二階段為心理咨詢、幫助階段(第三至七次咨詢)。
第三次咨詢(2017年1月25日)
方法:歸因療法、貝克和雷米的認知行為療法
過程:(1)讓他學會審視自己的歸因意識。習得性無助主要是通過習慣化、自動化的歸因方式起作用,而由于這種思維是習慣化、自動化的,平時不易覺察到。哪怕有時教師、父母指出來了,學生沒有切身體會,也難以深入認識,因此首先需有意識地訓練越輝審視自己的思維。對此我主要通過自我報告的方式進行,在每次解決問題時我都要求他將自己腦中呈現(xiàn)的各種想法全部報告出來,與其一起分析這些報告,利用自我報告,將內部言語變成外部言語,越輝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這種自動化歸因思維。(2)咨詢作業(yè):讓他繼續(xù)體會自己的情緒,思考自己認知的不合理處。
第四次咨詢(2017年2月1日)
方法:歸因療法
過程:(1)引導他對一件事嘗試做多方面的歸因。引導他認識引起成敗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既可以是個體自身的因素,也可以是外部環(huán)境因素;既可以是可控的、不穩(wěn)定因素,又可以是不可控的、穩(wěn)定因素,因此可從多方面進行歸因。例如,對于拒絕,可作以下幾種歸因:A.我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B.他正忙。C.他討厭我。D.他本身就是個討厭的家伙。習得性無助者一般傾向于采用A的歸因方式,將失敗歸結于自身這一穩(wěn)定因素,這就會讓人感到難過。教導越輝嘗試在這種自動化歸因出現(xiàn)時,立刻喊“?!?,中止它,做出其他多方面的歸因。讓其明白可能是因為B、D才拒絕我,是因為他人而不是自己造成了失敗,因此個人也就不會覺得難過,變得更積極。(2)咨詢作業(yè):練習此歸因方法。
第五至七次咨詢:
時間和方法:歸因療法、貝克和雷米的認知行為療法(檢驗表層錯誤觀念:建議、演示、模仿):教導他以積極的歸因方式進行歸因(說教法,主要集中于2月15日,其余穿插在其他方法中不定時進行、觀察學習法,2月18日看錄像、談感想,19日再行鞏固、間接法,20到27號這一周每隔一天進行兩小時,前半段訓練安排比較密集,主要集中到一兩個時間段,后半段則相對時間段比較分散、強化法,3月1日到5日每天晚上不定時進行五次)。
過程:
教導他以積極的歸因方式進行歸因,這是極為重要的一步,為了讓越輝在試著做出多方面歸因的基礎上轉變先前的歸因模式,將成功歸于努力和能力等內部原因,將失敗歸為學習方法不當,不夠努力等可控因素或題目太難等外部因素,以增加自我效能感,增添自信。在此,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1.說教、建議法
向他說明在學習活動中的正確信念和錯誤信念,指出學習潛力的開發(fā)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信心的確立,要獲得成功首先要樹立自信。指出努力程度對成功的重要性,在學習中要堅持不懈地努力,不要畏懼失敗,指導越輝不斷增強自制力,進行意志力訓練,如每天看完半章節(jié)的書。告訴他其他因素如學習方法、同學幫助等對成功也很重要。
2.觀察學習法
通過讓越輝觀看上屆一位進步學生年初的經(jīng)驗介紹錄像(錄像中該生暢談了自己怎樣通過努力獲得了進步)。然后,讓越輝分析該學長為什么取得了進步,最后還在烹飪比拼中獲獎。越輝認為他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改進學習方法,掌握了一定的原理和方法,然后通過周密的學習計劃,踏踏實實地執(zhí)行是學長進步的重要原因。并且,他認識到自我的重要性。我問他理論課為什么差。他說老師講得太快,上課聽不懂。我問:“其他同學也是這樣的嗎?”他說:“有的是,有的不是。成績差的以前沒學好,聽不懂,那些成績好的還是跟得上?!蔽艺f:“也就是說是由于你前面的知識沒掌握好,聽起來難懂,所以跟不上,你同意我這么說嗎?”他點頭表示贊同。我問:“那你像那位學長那樣努力向前趕了嗎?”他道:“我也想趕上來,但做題常做不出來,也就沒太花時間了?!蔽易プr機:“這么說,其實你在理論課上花的時間并不多,不夠努力是這樣嗎?”他抓了抓頭,不好意思地說:“是的,可能也因為我太笨了,嗯,不是,(他很快轉換過來)就像那學長一樣,沒找到方法吧,掌握了原理和方法,應該能上去!”
聽到越輝這番話,我很高興,他跨出了“認清自己不足,初步形成正確心理歸因傾向”的堅實一步,也調動了自己學習的積極性。
3.間接法
間接法是一種傳統(tǒng)的歸因訓練方法,指導者根據(jù)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向學生提供歸因評語和信息反饋,學生并不直接對自己提供歸因評語,而是根據(jù)指導者的評語去認識自己的成敗原因。
當越輝成功時,我會給予諸如“你的閱讀任務完成得很好,因為你昨天在這方面花了很多功夫。”“你的記憶很好,這么多配料都記得很準確?!薄白罱愕倪M步很大,這跟你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你的這個解題方法很好,制作步驟也寫得很清楚,真不簡單?!敝惖男畔⒎答?。
當其失敗時,則給予諸如“這道題不難,如果你再認真復習一下昨天講的,肯定可以做出來?!薄斑@個答案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完整,你有能力做好的,需要更加努力?!薄斑@個問題,有點沾邊了,你再仔細考慮一下?!薄斑@道題你如果能夠改變一下解題方法,肯定可以做出來的?!敝惖男畔⒎答仭?/p>
4.強化法
在前面的基礎上,當越輝取得成功或遭受失敗時,我讓他自己分析成敗原因。當他進行積極心理歸因時,我給予恰當?shù)谋頁P和鼓勵;當他有歸因偏差時,則給予暗示和引導,使他進一步形成正確的歸因傾向。
與此同時,通過語義分析技術,糾正越輝核心錯誤觀念:“我很笨,不是讀書的料,是個沒有價值的人?!碧娲鸀椋骸拔覜]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基礎不牢固,在學習上暫時成績不理想?!?/p>
經(jīng)過一個月的訓練,越輝已經(jīng)能夠做出正確的歸因。
在歸因訓練的同時,進行策略訓練。如果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策略,越輝就難以成功,一旦學習依然連續(xù)失敗,就很難改變其無助的傾向,之前的一切都將成為徒勞。所以在歸因訓練的同時,我對他進行了策略訓練,意在提高他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滋味。學習策略的輔導包括:首先是基本學習策略的指導,主要是對學習者在認知過程中信息加工方法的指導,如對資料的編碼、組織等的輔導。其次是支援學習策略,即教給學生必要的學習技巧,讓其知道怎樣學習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收到積極的效果。最后是認知學習策略,指學習者能對他使用的基本策略和支援策略進行監(jiān)控、檢驗、調整計劃等。在策略和方法的訓練中,對于他的每個進步我都給予積極的鼓勵,對于他不正確的方法也給予反饋共同改進。同時,要求他做作業(yè)、試卷,學習時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任務而非結果上,提高自我控制力,使其成為過程傾向者。
第三階段:結束與鞏固階段。
方法:測驗、會談
過程:(1)重測(一般自我效能感問卷、歸因量表)。(2)指出繼續(xù)努力的方向:自我監(jiān)督,努力提升。(3)基本結束咨詢。
六、反饋與評估
咨詢結束時,越輝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問卷七個項目上的得分顯著高于前次;從歸因量表亦發(fā)現(xiàn)其由原來傾向于將學習上的失敗歸于內部穩(wěn)定的因素,如智力低、能力差,而現(xiàn)在傾向把成功歸于運氣好、任務容易等不穩(wěn)定的因素轉變?yōu)閷⒊晒w于能力、努力等內部因素,將失敗歸于努力及一些外部因素。
自我評估:越輝自己說最近一段時間對學習焦慮、恐懼感下降,覺得學習生活充實,不再沉迷于玩游戲,偶爾玩玩也全當放松,對于獲得參加省里雕刻比賽的機會更是信心十足。
家人及教師的評估(電話反饋):
父母:人情緒好了,學習有勁頭了,在家里也能和父母進行交流與溝通了,做父母的很開心!
教師:班主任向我反映越輝變化很大,尤其是學習態(tài)度,樂學了,在食品雕刻、烹飪技術、糕點制作三門課上進步特別快,實踐課上不僅表現(xiàn)出了剛入學時的干勁,而且在理論課上能認真聽,記摘筆記,更可貴的是能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上去,自己主動琢磨在實物上怎樣操作,作品“龍騰虎躍”在全校比賽中獲得了獎項,如果在四月底的選拔中突圍,還能獲得前去揚州培訓進而參加省賽的機會。在其他學科上,越輝與過去相比也有了進步,雖然還有些反復,成績不是直線上升,但畢竟也有所起色,關鍵是他本人肯學、有信心學好??陀^地說,英語、數(shù)學由于基礎差,現(xiàn)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也很不容易。
咨詢師評估:結合測驗結果,充分肯定求助者的積極配合所取得的進步,求助者已經(jīng)基本消除了自卑、厭學等無助情緒,自我評價積極,敢于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并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去處理。
當然,由于先前落下太多,要在那些基礎課上取得一個理想的成績還有很長一段路走,但是我想只要他有信心,用適合自己的正確方法,努力學,一定可以趕上去。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第四中學,寧波,315000)
編輯/劉 芳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