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占寧 溫琪琪
摘要:索緒爾的語言符號觀, 語言是一個符號系統(tǒng), 它由語言的所指和能指根據(jù)橫向的組合原則和縱向的聯(lián)想原則在共時態(tài)的語法規(guī)則內(nèi)形成的。 本文通過分析索緒爾的這兩對范疇的性質(zhì)﹑相互關系及與語言系統(tǒng)的關系,對翻譯中的兩種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進行探討, 從而尋求在一種直、 意均衡的方法下建構原語文本和目的語文本要素整合的翻譯系統(tǒng)。
關鍵詞:能指;所指;橫組合關系;縱聚合關系;直譯;意譯
一﹑引言
“現(xiàn)代語言學之父”瑞士語言學家費爾迪南·德·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是現(xiàn)代語言學的奠基者和符號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索緒爾指出語言符號是概念和音響形象的結合, 兩者分別是語言符號的所指和能指,又指出語言及一切符號系統(tǒng)都是以關系為基礎。語言是以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相互配合、 相互作用而建構起來的符號系統(tǒng)。可以說,能指與所指旨在揭示符號本身的構成關系,而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意在展現(xiàn)符號之間的關系(李彬,2003: 56-57)。
直譯是既保持原文內(nèi)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或翻譯文字。意譯,也稱為自由翻譯,它是只保持原文內(nèi)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或翻譯文字。直譯和意譯,作為兩大主流翻譯策略一直處于一種矛盾﹑對立的態(tài)勢中相比較而存在發(fā)展的。但兩者不是截然分開﹑互相對立的,而應互相協(xié)調(diào)﹑互相滲透,不可分割。正如王佐良所言:“絕對的意譯等于否定翻譯, 絕對的直譯也被多次的嘗試證明為此路不通。許多好的譯者總是兼采直譯意譯之長……”(陳偉,2006: 193-194)。本文試通過分析索緒爾的能指和所指與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這兩對范疇及相互間的關系來探討直譯和意譯在翻譯過程中的相互關系,以此說明通過“直意均衡”以尋求最佳譯文的重要性。
二、能指和所指與直譯和意譯的均衡
索緒爾指出,“語言符號是一種兩面的心理實體”。作為語言符號內(nèi)部的兩個要素,能指代表符號的形式,所指代表符號的內(nèi)容。符號這個總體是能指和所指的結合。以一只貓為例,它的能指是某一音響形象,如漢語的mao,英語的cat, 法語的matou 等, 它的所指即概念,是實際生活中溫順可愛的貓的心理形象, 這兩面相結合就構成一個語言符號。能指和所指是一個對立統(tǒng)一體,只有將兩者聯(lián)結起來才能成為語言的實體。
翻譯過程中的直譯和意譯問題也如同語言符號的所指和能指相互相存??v觀歷史各個時期直譯派和意譯派之間的爭執(zhí),均是各有各的道理。譯者在翻譯時,總會面臨的問題是,什么情況下選擇哪一種方法為好。比如,對于政治文獻等文本,譯者可能會采用直譯法而翻譯說明書﹑手冊或大眾化新聞等文本時,意譯可能更受青睞。
三﹑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
能指和所指揭示了語言符號本身的構成關系,根據(jù)語言的特點、本質(zhì)和語言使用的功能,索緒爾提出了兩種重要的關系:組合關系( syntagmatic relation)和聚合關系( paradigmatic relation),旨在展現(xiàn)符號之間的構成關系。這也是語言結構的最重要的一組特性(沈陽, 2005)。為了更好地理解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 將舉例闡述。比如,生活中很簡單的話語“我喜歡你”,必須每個詞前后相續(xù)著出現(xiàn),直到最后一個詞就位,才能表達完整的意義。這種關系就是組合關系,涉及語言符號間怎樣搭配的問題。同時此話語中,每個詞又有一系列與之相關的詞。如下:
A.我喜歡你
B.你討厭小明
C.他愛讀書
此處的“我你他”﹑“喜歡﹑討厭﹑愛”等序列均為縱組合, 涉及到語言符號相互間能否替換的問題,聚合關系就是建立語言符號歸類規(guī)則的基礎。很明顯,橫組合的每個符號都在話語中, 話語中的各個符號若有一個不到位的話,這句話的意思就不完整。而縱組合的每個符號都在話語外,只有通過聯(lián)想才同在場的符號發(fā)生關系。
四﹑所指和能指與橫組合關系和縱聚合關系對直譯與意譯的影響
索緒爾的語言符號觀,語言是一個符號系統(tǒng),它由語言的所指和能指根據(jù)橫向的組合原則和縱向的聯(lián)想原則在共時態(tài)的語法規(guī)則內(nèi)形成的。在橫向組合關系和縱向聚合關系這對范疇的框架下,我們也可對翻譯過程中各要素進行整合。原語文本的信息正如組合關系一樣是現(xiàn)實的﹑顯性的,譯入語文本中的要素趨于潛在的﹑隱性的。所以譯者需從大腦的記憶里努力喚起一切可能與原語文本相關的譯語文本的信息。翻譯系統(tǒng)中的各要素,正如語言符號中的各元素一樣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lián)系﹑互相作用的,并且只有各要素協(xié)調(diào)好相互間的關系及與整個翻譯系統(tǒng)的關系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部絕美的佳作。(鐘玉琴,2008)
五、結語
在能指和所指, 橫組合關系和縱聚合關系的框架指導下, 翻譯的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及翻譯各元素得到了整合,從而要求譯者善于把兩種方法結合起來,同時將原語文本和目的語文本中的各要素視為翻譯中互不分割的成分,它們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lián)系﹑互相作用的并共同存在于整個翻譯系統(tǒng)。索緒爾的能指和所指觀及橫組合和縱聚合為翻譯方法和翻譯元素以及尋求最佳譯文等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框架。
參考文獻:
[1]陳偉. (2006). 學理反思與策略重構:英漢詞典中例證的翻譯目的性研究[M]. 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
[2]謝天振. (2002). 翻譯研究新視野[M]. 青島: 青島出版社.
[3]鐘玉琴. (2008). 索緒爾語言符號觀在翻譯中的應用[J]. 江蘇:社科縱橫.
作者簡介:
鄭占寧(1992年—),女,漢族,河北保定人,華北理工大學研究生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碩士生。
溫琪琪(1995年—),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華北理工大學研究生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