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方式的提出,對于小學體育教學也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為此本文根據小學體育趣味教學進行了具體的研究,分析了如何有效提高小學體育的課堂質量,包括提高學生參與度、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增加師生互動等,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體育;趣味教學;師生互動
隨著教改的逐漸深入,素質教育也逐漸深入人們的心中,小學體育是素質教育開展的重要載體,能夠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有效提高,幫助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體魄,因此也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但在實際授課過程中仍然留有部分問題,為此教師應該不斷進行研究分析,找出實現趣味體育教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提高學生參與度
在部分學校的體育授課中,還存在著以教師單獨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經常會按照固定的方式來講解相關內容。小學生的特質是比較活潑好動,難以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參與程度也比較低。新時期的教學中提出了學生是課堂主體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將學生看作是課程的主人,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學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體育課程中,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合理組織課堂活動,使其能夠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由此教師就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在課堂中實行趣味教學,吸引學生來主動參與,幫助學生提高自身技能,學習相關知識。比如教師在體育課堂中就可以利用小學生的性格特點,根據學生喜歡競賽、爭強好勝的心里特點合理組織一些小比賽,將學生進行分組后,通過比賽來激發(fā)出學生的熱情,從而讓學生在競賽過程中學到更多的技能。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向往,為此教師可以以實際的教學內容為基礎,設計一些小游戲,使課堂教學環(huán)境更加輕松愉悅,讓學生來有趣的游戲中學會新的知識和技能,養(yǎng)成鍛煉意識。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組織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抓尾巴的游戲,在被抓小組的同學身后綁上一條手絹,在讓另一個小組進行抓人,最終記錄那個小組堅持了最長的時間,這個游戲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反映能力,提高學生的耐力。
二、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
要想促進學生學習鍛煉的主動性,就需要在教學內容上進行有效的創(chuàng)新,實行趣味性教學,教師要改善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在將一些新時期能夠滿足學生活動需求的教學內容注入體育課堂之中。首先教師要合理選擇教學場地,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選擇一些寬敞、整潔、舒適的教學場地,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舒適的感覺。其次,教師要在課前準備好各種設備和教學器材,定時進行補充和更新,如此才能讓學生在每節(jié)課的教學中都能感受到一種新鮮感。最后,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趣味感和新鮮感。比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短跑培訓時,傳統(tǒng)的方法就是不斷的讓學生重復訓練,而學生在枯燥的反復練習下就會產生疲憊感,不愿再次進行訓練。但如果教師將一些小游戲穿插在短跑練習中,例如追逐跑、接力賽跑等活動,就能有效提高短跑鍛煉的趣味性,有效解決反復練習所產生的煩躁感,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保證了學生的積極性。比如體育課中的隊列練習也是學生較為厭煩的一種,十分乏味枯燥,為此,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將一些大閱兵的相關視頻播放給學生,從而將學生的士氣激發(fā)出來,如此通過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來增強視頻對于學生的沖擊力,讓學生產生一種訓練的豪情,激發(fā)學生訓練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
三、增加師生互動
小學生正處于發(fā)展過程中,因此還沒有形成足夠成熟的心智,主要表現在,學生喜歡積極地表現自我,希望得到教師的鼓勵和認可,從而具有一定的好勝心。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給學生留下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和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但在實際體育課程中,卻很少有教師能夠做到這一點在。體育教學中,師生的互動是教學的必然要求,因為學和教本身就是一個整體,學生的主動參與能夠促進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為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樹立合理的師生觀念,保持和學生之間的平等、和諧相處,在掌握學生實際需求的基礎上,教授科學的技巧和知識,增加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動次數,掌握學生的能力和水平。比如在教師在教授學生后滾翻和前滾翻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率先示范,隨后在針對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進行重點教學,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交流能夠為學生安全完成相關動作提供基礎的保障,增進師生之間距離,加深小學生對體育課的喜愛。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課程是促進學生身體素質有效提高的重要渠道,能夠幫助學生鍛煉出健康的體魄,因此也是小學不可缺少的重要課程。為此小學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適時調整教學理念,合理制定教學計劃。對于教師來說只有將學生的興趣完全地激發(fā)出來,才能促進教學任務的高效完成,為此體育教師也要進行積極的創(chuàng)新,使體育課堂更加靈活,充滿趣味性。
參考文獻:
[1]劉軍.體育趣味教學研究[J].漢字文化,2018(3):112.
[2]沈慶華.小學體育趣味教學淺談[J].好家長,2018(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