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鐵柱
【摘要】從初中信息技術學業(yè)考試中學生所出現的問題入手,探討信息技術教學中,提高學生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方法,重點針對教材、課堂、作業(yè)、評價及其項目活動等幾個方面在數字化網絡環(huán)境下所應該呈現的觀念更新與模式轉換進行探討,探究全面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信息技術 學業(yè)考試 應用能力
初中生信息技術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產生深刻影響。因此,加強信息技術基礎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尤其是實踐操作能力已成為當前所關注的重要問題。
從對近幾年來初中信息技術學科學業(yè)考試的試題分析來看,可以發(fā)現考查的重點逐步從知識與技能向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轉移。
一、整合教材,充分發(fā)揮教材的基礎作用
教材是在一定的學習理論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的,反映某種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的教學材料。它能夠按照某種學習理論和教學策略達到教學目標,在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活動中起到積極的作用。教材內容的選擇,應該具有基礎性與時代性,讓學生在學習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根據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選擇生活中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作為題材進行設計。教師除了可以對不同版本的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外,還可以整合前沿的新技術,整合其他學科與信息科技相關聯的部分。筆者在演示文稿設計的教學過程中,主動與美術老師進行探討,將顏色的搭配、布局的合理性等內容融入到教學中去,從而使學生在設計時可以更加有針對性。
二、立足課堂,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
課堂是教學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除了基本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外,還應該預留一定的時間用于學生的實踐與探究學習。教師應該轉變自己的身份,從課堂的主導者變成課堂的引導者、合作者,組織學生進行有意義有價值、形式多樣的實踐與探究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問題為載體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以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熱情與動力,讓學生發(fā)生思維上的碰撞,讓學生用各種形式展示自己的收獲體會,鼓勵學生用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形成動態(tài)的、開放的課堂教學。在本學期,筆者以春游活動為背景,開展了一次項目活動——《我的出行我做主—— 自主出行計劃DIY》,該活動是整合了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初中信息技術》第一單元活動2《我做老師的信息助理》與第二單元《班級演講會》的內容,所設計的綜合性的項目活動。
該活動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確定參觀場所,運用信息搜索的技巧,查找各種出行信息:諸如出行路線、場所信息等,而后將這些信息保存在小組的文件夾中;第二部分由學生運用演示文稿的相關知識,將第一部分搜索到的資料與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制作成一個演示文稿,進行展示交流。
整個活動以如何完成出行計劃為情境,讓學生運用信息技術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因各小組選擇的出行場所不同,故各小組遇到的問題動態(tài)生成也不同,教師針對問題中的共性與特性分別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氛圍中以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來解決問題,并將整個活動過程加以記錄,最終以內容豐富的演示文稿的形式與大家交流分享。還課堂予學生,以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是數字化網絡環(huán)境下教學方式的一個重要改變。
三、適量作業(yè),反饋、鞏固學習情況
教師應重視作業(yè)的多樣性、趣味性與發(fā)展性。作業(yè)的設計應盡量避免單純機械化的訓練,通過精心設計的適量練習,反饋、鞏固學生的學習情況。作業(yè)的形式力求多樣化,諸如調查研究、觀察記錄、歸納總結、小組討論、自學探究等形式,作業(yè)可作為課前的某個預習調查環(huán)節(jié),可作為課中的某個特殊教學環(huán)節(jié),也可作為課后的某個復習探討環(huán)節(jié)。作業(yè)的內容結構既要科學合理,又要體現開放性與實踐性。作業(yè)的設計應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以生活中的情境為背景,設計出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趣味作業(yè),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信息科技就在我們身邊,對于人類的文明進步正起著巨大的作用,從而全面提高他們完成作業(yè)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
作業(yè)還應盡可能的記錄學生的思維軌跡,從作業(yè)中可以體現出學生的發(fā)展。比如,筆者在布置作業(yè)的過程中,除了要求有最終結果外,還會要求學生寫出為什么是這個結果,力求根據學生的思維過程與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探討,而非僅對于結果進行評價,力求通過作業(yè)促進師生、同學之間的交流,實現經驗共享。
總之,隨著計算機應用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今后在教學中將面臨更多的新問題,我們要為信息技術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發(fā)展繼續(xù)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申軍.談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J].新課程,2009,(08):141.
[2]王旭卿.美國中小學信息素養(yǎng)教育[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