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江華
摘 要:體育是最能體現(xiàn)德智體美勞相互融合的基礎學科,體育為德育提供理論實踐的場地,德育有助于提高體育教學實效性。體育教師要研究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寓德育于體育,實現(xiàn)德育體育有機融合。要圍繞核心素養(yǎng),時時有意滲透;結合教學內(nèi)容,因材施教滲透;根據(jù)學生特點,因人施策滲透;關注課堂生成,因勢利導滲透。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教學;核心素養(yǎng);因材施教;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9-0011-02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該課程旨在增進學生身體健康、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讓學生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要通過體育教學,讓學生“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培養(yǎng)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表現(xiàn)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發(fā)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這是當前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目標與方向。體育教師要貫徹落實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循序漸進地向?qū)W生傳授體育與健康知識、運動技術技能,全面增強學生體質(zhì),同時還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有效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實現(xiàn)德育體育有機融合,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一、圍繞核心素養(yǎng),時時有意滲透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等。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偏向關注運動能力而忽視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甚至存在體育課程滲透德育是難為之事的認識誤區(qū),存在體育與德育“兩張皮”的實踐誤區(qū)。事實上,只要體育教師時時處處留心,德育滲透是輕而易舉之事。備課時,體育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分析研究每一堂課的體育教學目標,明確具體的德育目標與滲透措施。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衣著得體,行為端莊,舉止大方,展現(xiàn)體育教師的健與美;講課語言清楚、表達準確、聲音洪亮、鏗鏘有力,善于用正能量感染學生;進行動作示范時,做到嫻熟老練、規(guī)范到位、動作優(yōu)美,讓學生獲得動作美、形體美的積極心理感受;指導學生訓練時,要做到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并以一個欣賞者的目光鼓勵學生勇于面對、刻苦訓練。要經(jīng)常采取小組互助、集體探究、團隊合作等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意識與體育運動能力。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穿插體育明星的奮斗故事來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運動興趣、健身信心,培養(yǎng)學生挑戰(zhàn)自我、攻堅克難的拼搏精神。在進行體育理論知識教學時,要介紹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方法與注意要點,啟迪學生克服困難堅持鍛煉身體,培養(yǎng)學生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要讓學生做到“循規(guī)蹈矩”、規(guī)律作息、長期鍛煉,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與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支持并指導學生培養(yǎng)一項或多項運動愛好,讓業(yè)余生活豐富多彩,讓人生過得充實而富有意義;要運用榜樣示范、典型激勵、名人效應等方法,指導有特殊資質(zhì)與潛能的學生自我加壓,堅持訓練,努力成為體育特長生,考入各級體育院校深造,甚至成為職業(yè)運動員;要將優(yōu)秀學生樹為典型、立為標桿,在課堂內(nèi)外不斷宣傳,形成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
二、結合教學內(nèi)容,因材施教滲透
體育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敢拼會贏、積極向上的優(yōu)良品質(zhì),但體育運動項目不同,思想品德內(nèi)容的滲透也有所不同。體育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內(nèi)容,圍繞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每堂課中融入一定的德育主題,讓學生學習運動技能的同時得到思想的錘煉、靈魂的洗禮、精神的升華。例如,在進行足球、排球等集體項目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分層訓練、小組探究、組隊競賽等,要求學生講究團隊配合,培養(yǎng)學生的配合意識與合作精神,從而滲透組織紀律教育和集體主義教育。部分學生初學田徑項目時,經(jīng)常擔心體力不支因而心情緊張,教師要耐心講解并示范技術動作,指出注意要點,引導學生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調(diào)整呼吸的節(jié)奏上,并讓學生運用心理暗示法進行自我激勵,努力克服緊張情緒,滿懷信心地去完成訓練任務,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zhì)。初學體操項目時,部分學生擔心危險而心存畏懼心理,教師要引導他們跟教師默念技術要領“口訣”,讓他們通過反復的有意識的意念訓練,在頭腦中建構正確的技術動作。然后教師通過自己示范、“小先生”示范等方式,鼓勵這部分學生大膽訓練,培養(yǎng)他們敢于突破自我、迎難而上的拼搏精神與堅強意志。
三、根據(jù)學生特點,因人施策滲透
根據(jù)不同年段、不同年齡學生的身心特點,經(jīng)常改進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方法,有機地進行德育滲透,這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有效措施。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經(jīng)常運用激勵策略,鼓勵學生大膽訓練,培養(yǎng)他們的體育興趣與運動能力。但在一個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身體素質(zhì)及運動經(jīng)歷等方面往往有所不同。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要區(qū)別對待,有的放矢地進行激勵教育,確保每位學生的個性得到健康發(fā)展,讓學生享受運動的快樂,形成良好的健身習慣與思想品德。例如,對于比較內(nèi)向、膽小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更多的關心與指導,提高他們參與體育運動的信心,培養(yǎng)他們積極勇敢的性格;對于聰明但有惰性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激將法,促使他們走上訓練場地,讓他們明白“勤奮出人才”的哲理;對于運動素質(zhì)偏差的學生,教師應當多加指導、多加鼓勵,讓他們體驗到成功、體驗到快樂,感悟“運動無難事,只要肯努力”的生活真諦;而對于那些好強逞能的學生,體育教師必要時可以露幾手“絕活”,讓他們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人生道理。又如,在籃球教學中,教師可以靈活采用分組與合作的教學方式。對于籃球水平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進行單人運球、投籃或兩人運傳球等基礎訓練,鼓勵他們循序漸進學好籃球技術,啟發(fā)學生明白從易到難的做事道理;而對于有一定籃球基礎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進行戰(zhàn)術訓練或分組進行“三打三”“四對四”“五對五”比賽,在提高他們實戰(zhàn)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配合意識與團隊精神。
四、關注課堂生成,因勢利導滲透
一堂體育課,大致可以分為開始、準備、基本、結束等四個部分。在備課時,教師要針對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認真地備學生、備大綱、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法等,預設各種可能的“生成”,以便上課時能夠從容執(zhí)教、應付自如。但在教學實踐中,教學活動可能隨時發(fā)生變化,不能完全按照教師預先設計的方案進行。這就需要教師因時而異、因勢利導,進行教法、學法甚至教學內(nèi)容等方面的調(diào)整,并在調(diào)整過程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眾所周知,上課時間一到,教師就要快速組織學生整齊列隊,這是課堂基本紀律之一。但是,常有個別學生因為天氣炎熱或寒冷而遲到。對那些吊兒郎當、不聽規(guī)勸、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教師要有禮有節(jié)地進行批評教育;對屢教不改、沒有正當理由卻拒絕訓練的學生,要給予他們打掃班級衛(wèi)生、澆校園花草、做一件好事等必要的“綠色懲戒”,培養(yǎng)學生守時守紀的良好習慣。重復上同一運動項目的課時,部分學生容易因缺乏新鮮感而不愿參與訓練,教師要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適時穿插一些游戲活動,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例如,在進行短跑項目第二次教學時,教師可以穿插“聽口令做相反動作”“有效無效口令”等小組游戲;在跳繩復習教學時,可以穿插“集體跳繩”“花樣跳繩”等趣味游戲。這些游戲活動離不開小組合作,可以提高學生的興奮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重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與集體主義精神。
綜上所述,體育與德育是相輔相成的。體育教學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技能,增強學生的體質(zhì),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同時德育的滲透反過來能夠促使學生喜歡體育運動,并且愛上體育課。因此,在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德育的滲透。要圍繞核心素養(yǎng),時時有意滲透;結合教學內(nèi)容,因材施教滲透;根據(jù)學生特點,因人施策滲透;關注課堂生成,因勢利導滲透。要通過有的放矢地將德育滲透于體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做到寓德育于體育、融體育德育于一體,從而達到提升體育教學實效性、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彭蕾.學校體育德育功能的實現(xiàn)[J].教學與管理,2016(07).
[2]秦海生.德育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J].教育探索,2012(04).
[3]張曉勇.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途徑[J].教學與管理,2011(05).
[4]張軍鵬.現(xiàn)代德育困境視角下體育課的“生活德育”價值[J].浙江體育科學,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