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向華
摘 要:本文從中職德育課堂教學中的幸福感的概念性分析入手,從教師、學生與環(huán)境因素三個方面探討了對課堂幸福感營造的一些建議,以期為德育課堂教學實踐提供一些幫助,為相關研究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中職德育 課堂教學 幸福感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繁榮發(fā)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幸福感的追求和需求越來越成為當前一種最為普遍的現(xiàn)象。幸福感的普遍性不僅體現(xiàn)在人們最為常見的日常生活中,更加體現(xiàn)在工作和學習的方方面面,職業(yè)教育中的德育課堂教學過程也同樣需要幸福感,并且如何能發(fā)揮好幸福感的積極作用,也給德育課堂教學提出了挑戰(zhàn)。
一、課堂教學幸福感的概念性分析
幸福感是人們根據(jù)內化了的社會標準對自己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肯定性評估,是人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及其各個方面的全面評價,并由此而產(chǎn)生的積極性情感占優(yōu)勢的心理狀態(tài)。從這個定義來看,幸福感是人們在自身感受與社會標準的對比過程中,發(fā)現(xiàn)或者體會到的心理上的自我滿足。從中職德育課堂教學的角度看,課堂幸福感是教師與學生根據(jù)內化了的課程教與學的標準,對自己參與課堂教學質量的整體性、肯定性評估,是教師與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滿意度及其各個方面的全面評價,并由此而產(chǎn)生的積極性情感占優(yōu)勢的課堂心理狀態(tài)。從中職德育課堂教學主體與客體的角度分析,課堂教學的教師主體與學生客體都是幸福感的主體,其中學生客體又是相對于教師或者課堂幸福感的客體,這些構成了中職德育課堂幸福感的“雙主體”機制;從中職德育課堂教學交互過程的角度分析,主體間交互、主體與客體交互是營造幸福感的關鍵,它對課堂教學幸福感的營造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堅持課堂教學幸福感的本位性營造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具有主體性本位作用的引導者和實施者,課堂教學的主體是教師。對于課堂教學幸福感的營造而言,教師依然是關鍵性主體,即教師承擔著課堂教學幸福感營造的本位性任務和義務。因此,應當堅持課堂教學幸福感營造的教師本位,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層面:一是教師應當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正在參加職業(yè)教育的學生,絕大多數(shù)都處于青少年階段,他們思維活躍、思想豐富,很容易在相對刻板的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影響課堂教育效果的行為,尤其是相對枯燥的德育課堂。中職學生的這些行為無形中給教師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有些教師為了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保持良好的紀律,很喜歡和學生“發(fā)火兒”或者用嚴厲的口吻教導學生,這些都從側面反映出:當面對學生的“無理取鬧”時,一些教師缺乏良好的課堂心理適應能力,對自己情緒產(chǎn)生消極影響。二是教師應當具有良好的情緒感染力。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掌握教師傳授的技能。良好的情緒能夠促進人們掌握技能、理解知識,這是已經(jīng)被科學實驗證明了的結論。因此,在中職德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具備良好的情緒感染力。在具備良好心理承受力的基礎上,教師通過新穎的教學方法,提高中職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從其情緒情感上加以客觀地分析,尋求良好的情緒情感渲染方式方法,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在課堂情緒情感上得到滿足。比如在課堂教學中保持微笑,用生動詼諧的語言講授學科知識、適宜的動作提高學生注意力,而不是一味的疾言厲色、刻板面孔的面對學生。
三、堅持課堂教學幸福感的靶標性營造
課堂教學過程中,中職學生是客體。對于課堂教學幸福感營造而言,中職學生既是客體又是主體。堅持課堂教學幸福感的靶標性營造,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體現(xiàn)中職學生客體屬性的靶標性營造,二是體現(xiàn)中職學生主體屬性的靶標性營造。對于中職學生客體屬性的靶標性營造,主要是以中職學生整體作為幸福感營造的靶標,從總體上分析中職學生群體性幸福感的特點以及存在的問題,運行倒逼模式、堅持問題導向,將梳理總結出的關于中職學生幸福感的相關信息作為靶標,以中職學生整體之外的、包括教師群體以及相關課堂幸福感營造的因素等為主,通過協(xié)同協(xié)作的方式強化針對中職學生整體的課堂教學幸福感營造,比如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制定使用中職學生對教師贊同度的評價表、對課堂教學滿意度的評價表,收集可能存在的問題。對于中職學生主體屬性的靶標性營造,主要是以中職學生個體作為幸福感營造的靶標,從局部上分析中職學生個體性幸福感的特點及問題,并在建立“教師—學生”共同協(xié)作的處理模式的基礎上,強化教師和學生在課堂幸福感營造上的互動互助,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自身之間的協(xié)作,采取問題倒逼、堅持問題導向的方式營造課堂幸福感。
四、堅持課堂教學幸福感的媒介性營造
德育課堂教學幸福感的教師與學生的“雙主體”機制,決定了營造課堂幸福感要注重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個體內部的積極因素的效用發(fā)揮。這圍繞課堂教學所產(chǎn)生的積極因素有很多,其中一項比較重要的內容是對課堂教學幸福感營造的媒介性因素的效用發(fā)揮,這種媒介性因素產(chǎn)生于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互動過程中,是課堂教學幸福感營造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具體來說,就是在德育課堂教學中應用各種已知條件,圍繞課堂環(huán)境這個中心進行的硬環(huán)境與軟環(huán)境的雙向布置。比如教師對德育課堂教學幻燈片制作的色彩技巧應用、教師對教室環(huán)境的暖心布置、對學生座位設置布置以及優(yōu)雅安靜學習氛圍的引導保持等等,都是對德育課堂幸福感營造的有力舉措??偟膩碚f,幸福感的媒介性營造是對本位性營造與靶標性營造的延續(xù)與外在體現(xiàn),是在堅持教師本位性與學生靶標性基礎上的拓展。
中職德育課堂教學的幸福感營造,因為其內容的政治性與社科性特點,決定了它的幸福感營造必須堅持教師與學生的“雙主體”運行機制的核心展開,形成由內而外地滿足教師與學生情緒情感的內在需求與學習工作的外在需求的良好局面,才能有效地營造出良好的課堂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