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照陽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療,觀察其治療療效。方法:從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血管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急性心絞痛16例,急性心肌梗死24例,急性左心衰竭12例,急性肺栓塞8例。按照患者病情進行有針對性治療。結果:從最終結果來看,經過治療后急性心絞痛有14例出現(xiàn)好轉,其總有效率為87.5%;急性心肌梗死有22例出現(xiàn)好轉,總有效率達到91.7%;而急性左心衰竭有12例好轉,急性肺栓塞有8例好轉,總有效率100%e結論:在治療急性心血管患者時,應該盡可能進行預防,發(fā)現(xiàn)情況就要及時進行確診,采用有效治療能夠緩解病情,這樣才能夠促進患者恢復,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
【關鍵詞】急性心血管患者;治療;觀察
在人類猝死病因中,急性心血管屬于主要病因,在國內外各種資料報道中占據(jù)第一位,比如危險性心律失常、急性冠樁動脈綜合征等均極易造成人猝死[1]。因這種原因所引發(fā)的疾病可能在6h內死亡,就被稱為心源性猝死。近些年來,我國對心血管進行研究證明,心源性猝死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2]。因此,探究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療觀察具有醫(yī)學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血管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其基本情況如下所示:
(1)其中急性心絞痛16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6例,年齡處于38-75歲間,平均年齡為55.9歲;
(2)急性心肌梗死24例,男性患者18歲,女性患者6例,年齡處于44-75歲,均價年齡為65.7歲;
(3)急性左心衰竭12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4例;年齡處于31歲一74歲;平均年齡為60.5歲;
(4)急性肺栓塞8例: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2例,年齡處于22-90歲間,平均年齡為62.5歲。
1.2 癥狀臨床表現(xiàn)
每種癥狀都有其臨床表現(xiàn),其表現(xiàn)具體體現(xiàn)在如下方面:
(1)急性心絞痛;這種疾病的診斷必須要依據(jù)病情的特征,以及患者自身的生理特征,還要結合實際情況,主要包含患者的年齡及危險因素,必須要確診是什么原因造成心絞痛。從臨床來看,患者主要在心前區(qū)、上腹部及左肩出現(xiàn)窒息、壓榨及緊縮等各種感覺。
(2)急性心肌梗死;從臨床來看,許多病患者存在神經失調,而且基本上都是在交感神經上出現(xiàn)問題,主要為亢進性前壁梗死;而且患者的心率也會增加,常升高到100次/min,其血壓也會升高,常升高到160/100mmHg[3]。當患者的心壓降低時,就會造成排血量出現(xiàn)顯著降低。這種疾病會降低患者的心率,低于60次/grin,而且血壓降低,收縮壓低于100mmHg[4]。本次研究患者中就有12例患者屬于胸骨后出現(xiàn)劇烈疼痛,其中有2例出現(xiàn)心律失常,有4例出現(xiàn)急性循環(huán)功能障礙,有2例出現(xiàn)發(fā)熱現(xiàn)象,有2例出現(xiàn)心功能衰竭現(xiàn)象。
(3)急性左心衰竭;從臨床來看,病患者端坐呼吸、呼吸困難,冷汗、心動過度及紫紺,有一些患者還會出現(xiàn)咳粉紅色泡沫痰、伴哮鳴音等等。
(4)急性肺栓塞;從臨床角度來看,患者的癥狀具有多樣化,表現(xiàn)為氣短、呼吸苦難、胸痛、發(fā)熱及低血壓等各種現(xiàn)象,在本文研究中有4例患者屬于脈動脈壓升高。經過血液學檢查有2例患者為D-二聚體陽性,其中有2例患者出現(xiàn)了心包積液。
1.3 治療方法
(1)急性心絞痛;采用常規(guī)治療,同時給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28d一個療程。
(2)急性心肌梗死;先對患者給予各種常規(guī)治療,包含冠脈擴張、糾正心律失常、止痛、吸氧等等,同時還要施行溶栓治療,對患者給予靜脈注射尿激酶(50萬U),30m后再注射100萬U,同時患者口服腸溶阿司匹林300g,給予腹壁注射4100U低分子肝素。
(3)急性左心衰竭;先要去患者端正坐位,其雙腳要自然下垂,然后指導患者糾正缺氧,同時對患者進行鎮(zhèn)靜治療,短時極內對患者進行強心及利尿,還要及時進行血管擴張劑。
(4)急性肺栓塞;本文參與被研究者有2例行無創(chuàng)通氣,有4例抗凝治療,2例溶栓治療。
1.4 評定標準
顯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病癥得到改善或徹底恢復,靜息時心電圖及心壓均恢復到正常。有效經過治療后患者雖未恢復,但是病癥有極大改善,心電圖及心壓都有該改善;無效:患者癥狀沒有改變,甚至各項指標還出現(xiàn)加重跡象??傆行?顯效+有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2 結果
從最終結果來看,經過治療后急性心絞痛有14例出現(xiàn)好轉,其總有效率為87.5%;急性心肌梗死有22例出現(xiàn)好轉,總有效率達到91.7%;而急性左心衰竭有12例好轉,急性肺栓塞有8例好轉,總有效率100%,其治療結果如表1所示。
3 討論
從相關研究結果來看[5],引發(fā)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主要為高血壓、高膽固醇(超過5.70mmol/L)吸煙及糖尿病,這些因素都能夠顯著提高缺血性的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的危險性。其中危險最好為高血壓。而且按照患病率進行估計,在這些危險因素造成的心血管疾病占比較高,大約80%患病者都與這些危險因素相關?,F(xiàn)代心血管疾病康復治療(簡稱為心臟康復)方式,誕生于20世紀30年代,在20世紀80年代才正式進入我國[6]。
從相關文獻報道來看[7],在世界上遭受心血管威脅與感染人群大約占據(jù)25%。在中國,每年都有大約260多萬人因為這種疾病而死亡。從實際情況來看,誘發(fā)心血管疾病還是與人們日常生活不健康相關,例如過量飲酒和吸煙,飲食不科學,大量攝入熱量及缺少運動等。心血管疾病病程常常會造成患者發(fā)生突發(fā)性致殘或者致死,危險指數(shù)非常高。對于這種危險性極高的疾病,主要以急癥為主,大約有3/4以上病患者還沒到醫(yī)院就突發(fā)這種疾病,所以從臨床實踐來看應該早發(fā)現(xiàn),要以預防為主,這樣才能真正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因此要提高病患者生命質量,就應該早發(fā)現(xiàn)、早確診、早預防。只有做好預防和有效治療,才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本文以急性心血管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急性心絞痛16例,急性心肌梗死24例,急性左心衰竭12例,急性肺栓塞8例。按照患者病情進行有針對性治療。從最終結果來看,經過治療后急性心絞痛有14例出現(xiàn)好轉,其總有效率為87.5%;急性心肌梗死有22例出現(xiàn)好轉,總有效率達到91.7%;而急性左心衰竭有12例好轉,急性肺栓塞有8例好轉,總有效率100%。由此可見,在正確診斷基礎上,對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合理給予有效藥物,能夠得到滿意的療效。
參考文獻
[1]張小秋,司艷華.6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臨床治療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下旬刊),2011,2(11):120.
[2]夏光輝.3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的臨床治療觀察[J].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1,9(4):62.
[3]黃增有.急性心血管患者的臨床治療觀察[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3,10(o1):47.
[4]余玫,伊永亮,高海青,等.遠程監(jiān)護技術在急性心血管事件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雜志,2017,5(10):78-79.
[5]顧大春.124例急性心血管患者的臨床治療觀察[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6,31(09):104-105.
[6]李明遼,趙飛文,張永伊,等.急性心血管事件中的臨床觀察體會[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雜志,2012,6(02):143-144.
[7]顧大春.124例急性心血管患者的臨床治療觀察[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2,31(09):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