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治東
摘要: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從小學開始,教師就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為主,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數學教學應該是靈活多變的,“一題多解”模式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多種角度出發(f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yǎng)學生尋求不同解決方法的意識。本文主要探究了在小學數學課程中開展一題多解教學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一題多解;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7-0165-01
數學是小學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知識系統嚴謹縝密,解題方法豐富多樣、靈活多變。一題多解教學就是教師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根據不同的解題思路,運用不同的運算方法分析同一數學問題的練習活動,可以有效鍛煉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這個過程既是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過程,也是構建學生數學思維的過程,讓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尋求一題多解時,特別注意是要讓學生要通過比較和分析,選擇解決問題最簡便、最科學的方法。因此,在小學數學課程中,教師必須要積極的開展一題多解的教學。
1.激發(fā)學生對一題多解的興趣
小學數學一題多解教學中,只有激發(fā)學生對一題多解的興趣,才能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總結解題規(guī)律,教師才能順利的開展一題多解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也是開展一切教學活動的基礎,首先,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靈活運用小組合作、數學比賽、游戲等方法,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其次,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打造和諧的數學課堂,讓師生、生生之間能有更多的機會交流和溝通,給學生愉快的課堂體驗。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及時評價,不吝鼓勵,這樣才能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例如,在講授“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喜愛的“魔方”引入課堂,和學生一起玩魔方,計算魔方的表面積,首先讓學生分別計算出每個面的面積,最后求出其表面積。在不斷擰魔方的過程中,讓學生思考,魔方的表面積有沒有變化。然后引導學生轉變思路,分組討論,有沒有更加簡便的計算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將學生喜歡的游戲引入課堂能有效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形成了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之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一般性解題常識,讓學生找到解題規(guī)律。
2.結合具體實例開放學生思維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心智還不夠成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很難做到真正的理解,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一題多解的時候應該結合具體的數學題來授課,讓學生明白一題多解的具體應用方法,而不是只有干巴巴的理論。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分析教材或是練習冊中的經典習題將一題多解進行細化和“對號入座”,并設計類似的題型讓學生進行練習,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總結規(guī)律,掌握基本的數學運算方法,讓學生在解答數學題時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從而在對此類問題的固有認識上發(fā)散思維,進行知識的延伸和拓展。例如,應用題“一輛車上午用3個小時行駛了163.5km,照這樣的速度,下午又行駛2個小時,求,這輛車一天共行駛了多少千米?”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自己思考,找學生回答,有的學生就會說“先求出1小時行駛多少千米,然后求出下午2小時行駛多少千米,最后與163.5相加求出一天總共行駛多少千米”列式為“163.5÷3×2+163.5=272.5(千米)”,這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用其他的方法求解,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又會有更多的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先求一天共行駛了多少小時,再求出每個小時行駛多少千米,最后再相乘得出一天共行駛多少千米”列式為“163.5÷3×(3+2)=272.5(千米)”,“先求出行駛6個小時的千米數,再求出一小時所行駛的千米數,再相減,得到一天五個小時所行駛的千米數”列式為“l(fā)63.5×2-163.5÷3=272.5(千米)”。這樣教師通過為學生講解實例,就得到了三種不同的解題方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摸索出一定的解題規(guī)律,應用于以后的學習中。
3.督促學生多加練習,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布置練習題是為了讓學生更加靈活的運用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后,學生還需要反復的練習來培養(yǎng)解題的感覺,增強對所學知識的認知和運用能力。一題多解需要學生綜合利用各種解題策略來分析題目,積極的進行一題多解訓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需要注意是,第一,目的要明確,不能單純的追求一題多解,而是通過一題多解的方式達到鍛煉學生思維,拓寬學生思路,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第二,選題要得當,適當的平衡優(yōu)生和差生的需求,讓每個同學都能有用武之地,能跟上課堂的節(jié)奏。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程中開展一題多解教學有很多的方式,教師不能拘泥于課本,切忌生搬硬套,要善于總結和運用,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結合經典例題進行教學,并督促學生課下勤于練習,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達到一題多解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文科.淺談小學數學“一題多解”教學策略[J].吉林教育,2017(24).
[2] 周永花.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題多解”[J].學周刊,2017(15):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