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逢掖
養(yǎng)生重在平時,貴在堅持。如果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jié),比如在坐、臥、行、立的狀態(tài)下,做些小動作也能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效果。
1.坐著捏膝蓋。俗話說:“人老腿先老”,而“腿老”是膝蓋先老。膝蓋是人體全身最為復雜的一個結構,加上膝蓋處多為韌帶組織和骨骼,“筋多肉少”,所以此處的血液循環(huán)相對較差,平時觸摸膝蓋也總是感覺涼涼的。因此,養(yǎng)護膝關節(jié)的一個重點就是給予它熱度和按摩。
方法:坐在椅子或沙發(fā)上,兩手心分別捂在左右膝蓋髕骨上,利用手心的溫熱對膝蓋加溫。散開的五指則在髕骨周圍點壓,然后輕輕抓柔膝蓋,先順時后逆時,直到發(fā)熱為止。這樣可以促使膝蓋關節(jié)的血液循環(huán),減輕膝關節(jié)疼痛等疾病。
2.臥著提肛門。提肛亦即收縮肛門。提肛運動有利于防痔瘡,緩解尿失禁和改善排尿困難等。
方法:吸氣,肛門用力內吸上提,待腹部鼓起,緊縮3秒鐘,再呼氣放松3秒鐘。早晚各做一次,每次20-30下。需提醒的是,如果肛門局部感染,痔瘡急性發(fā)炎或肛周膿腫等則不宜做提肛運動。
3.走路握拳頭。握力是健康的晴雨表,握力越大說明越健康,手指越靈活,頭腦越不容易“生銹”。
方法:五指向前,掌心向下,從前向后,旋轉手腕,一抓一松。如兩只手同時做,左抓右松,右抓左松。通過旋轉手腕,能夠刺激手腕各個穴位,達到強化相關臟腑功能的作用。握拳時中指正好落在掌心的勞宮穴上,點壓勞宮穴具有清心火、安心神、降肝火的作用。我們平時可邊走路邊練習握拳,運腕,點壓勞宮穴。
4.站立提腳跟。腳跟被譽為“精氣之根”,人體生殖系統(tǒng)在足部的對應反射區(qū)正是腳跟,因此提腳跟運動有益生殖保健。
方法:背靠墻壁,目視前方,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垂直放在大腿兩側,腳跟盡量提起,腳尖著地,然后緩慢下落至一半時快速放下腳跟,著地起到震動腳跟的作用。這樣可以鍛煉人的平衡能力,防止摔倒,還可以對腳跟脂肪墊起到良性的按摩作用,緩解足跟痛。
5.床上練拉筋。俗話說:“筋長一寸,壽延十年”。拉筋鍛煉主要是放松人體筋經(jīng),達到舒筋活血,保持關節(jié)靈活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強身健體作用。
方法:睡覺前和起床時,坐在床上,上身前傾,雙腿并攏伸直,兩手盡量向前伸,能夠著雙腳尖最好,然后抓住腳尖兩腿再伸直,直至筋絡輕微有酸痛感為止。在做拉筋鍛煉時,要注意緩慢溫和,循序漸進,切勿猛拉、急拉。拉筋雖有益,但并非人人適合,更不能過度鍛煉,有高血壓、心臟病、骨質疏松等基礎疾病的人,拉筋一定要遵醫(yī)囑,以免適得其反。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