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宗
【關鍵詞】 勞動教育 ;觀點;態(tài)度;技術素養(yǎng);課程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6—0042—01
勞動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對培養(yǎng)學生勞動觀念、磨煉意志品質、樹立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以及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對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應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征,選擇適合的教育方法,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愉快地接受勞動教育,提高勞動技能。
一、培養(yǎng)勞動觀點,端正勞動態(tài)度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小學生基本沒有勞動意識、勞動習慣,生活自理能力都非常低。造成這種現(xiàn)象有多種原因:一是家長的認識和做法有問題,有的家長覺得孩子還小,勞動在孩子的教育中還不需要,只要學習好,將來考取某個好大學,這就是他們的最大追求。由于認識上的錯誤,出現(xiàn)了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只要孩子學習,孩子提出的要求一般都答應,什么事情都一手包辦,孩子動手的機會很少。二是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勞動意識,不愿做任何事情。所以,對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首先應該和家長密切配合,達成共識,可以開展“勞動最光榮”的活動,共同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勞動觀。
二、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形成良好的技術素養(yǎng)
1.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從中低年級起,安排他們洗滌小件物品,整理個人生活用品,使用一般家電;調查家長家務勞動的繁重情況;在班上組織“紅領巾考察”活動,讓每個學生以《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規(guī)范》為標準,對照檢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找到了自我勞動的價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能幫助家長干一些事,孩子才會有真正的樂趣。并互相學習、相互監(jiān)督,每周進行評議,做得好的獎“紅花”。這樣就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2. 集體的事情大家做。提倡“一撿、一擦、一掃、一放、一洗”,利用課余時間,堅持撿一撿(看見地上有紙屑就撿),擦一擦(看見課桌、黑板、門窗臟了就擦),掃一掃(看見地上臟了就掃),放一放(把紙屑放進塑料袋),洗一洗(抹布臟了就洗,勞動結束后洗手)等活動。樹立“找事干”、“積極干”、“悄悄干”的宗旨,做一個關心班級、關心學校、樂于助人的好學生,老師或組織學生進行檢查、記錄,每天表揚,一周總評。
針對學生在教室里亂扔廢紙的現(xiàn)象,在班上創(chuàng)設了“廢品回收箱”,進行“變廢為寶”的活動。通過勞動教學,告訴學生很多東西被扔掉后,不僅很浪費,還會對自然環(huán)境造成破壞。我們可以通過回收加工,把廢品變成玩具和有用的東西,評出做得好的進行表揚推廣。這樣,不僅可以對學生進行節(jié)儉教育、環(huán)保教育,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
3. 社區(qū)的事情共同做。讓學生走出校門,進行實踐活動,充分體驗到在校內所體驗不到的快樂,收獲到在教室里收獲不到的知識,認識到社會生活的精彩。在春冬季節(jié),帶領學生到果園里,參加修剪果樹等活動,給他們提出要求,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后動手操作。通過和自然的接觸,領悟自然的神奇與博大,懂得欣賞自然的美,對自然充滿熱愛之情。這是一種“使學生由具體的表象過渡到概括,又由概括和結論過渡到實踐的最好手段”。讓他們到幼兒園幫助小朋打掃教室衛(wèi)生等,到家里幫助家人掃地、澆花、拖地等,讓他們體驗到勞動的樂趣。通過和他人的接觸、交流,學會理解他人的生活習慣、個性特點,懂得尊重人、體諒人,體驗關懷的溫暖,對他人的幫助心存感激。還可以讓他們每人在家種一盆花并寫出觀察日記。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活動,學生逐步樹立了勞動觀念,增強了勞動意識,形成了勞動習慣,而且各方面的素質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把勞動與技術教育課落到實處
學校必須重視勞動與技術教育,要開設勞動與技術課,并且一定要落到實處,不能形同虛設,要配備地方教材。勞動與技術教育教學應該充分尊重兒童、解放兒童,讓他們成為自己學習和活動的主人,讓兒童的天性得到發(fā)展,重視兒童的興趣和直觀經驗,鼓勵兒童通過自主活動和主動學習獲得身心和諧發(fā)展。進行理論指導,要從以下兩方面進行:一是利用周圍環(huán)境現(xiàn)身說法,向學生講授勞動知識;二是在教學中要注意勞動與技術教育與別的學科間的互相結合,互相滲透,互相作用,不失時機地傳授勞動知識,使各學科和諧發(fā)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
通過學校、家庭密切配合,對小學生實施有效的勞動教育后,發(fā)現(xiàn)學生在各方面變化很大,不但養(yǎng)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獲得了積極的勞動體驗,形成了良好的技術素養(yǎng),而且在其他方面都有很大的變化。讓每個孩子都健康、全面發(fā)展,既傳承了中華民族吃苦耐勞的精神,又有了較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