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對Y省普通高中學校課堂教學質量調查的基礎上,文章主要基于校長問卷進行教育分析,重在指出普通高中學校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基本問題?;谡{查,建議普通高中學校有效控制大班額現(xiàn)象,推行小班制教學,同時豐富教師的教學研究活動,探索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避免導學案教學流于形式。除此之外,普通高中學校應優(yōu)化教師隊伍,關注教師和學生成長,在辦學特色上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以及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
關鍵詞:普通高中;學校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發(fā)展建議
作者簡介:伍妍,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山西 臨汾 041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西師范大學研究生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基礎教育課堂教學質量調查研究”(編號:2017SCX02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22-0045-03
一、問題的提出
基礎教育是教育事業(yè)的奠基工程,基礎教育的教育質量和水平直接反映一個國家的教育發(fā)展水平,直接影響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高中階段教育,作為普通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引領九年義務教育,又決定高校與社會的人才質量,處于承上啟下的獨特地位,以致國際上有一種共識:“誰贏得高中,誰就贏得人才。”[1]本次調查以Y省普通高中學校校長和教師為對象,從課堂教學質量的視角,通過問卷展開調查。本文主要以校長問卷為基礎進行教育分析,重在指出普通高中學校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基本問題。
二、Y省普通高中學校發(fā)展的基本現(xiàn)狀
1. Y省普通高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大班額現(xiàn)象。本次調查從Y省的503所普通高中學校中抽取了50所,對其學校的語文和數(shù)學教師展開問卷調查,總計調查教師1286位。從調查數(shù)據(jù)來看,Y省普通高中班額基本保持在41~60人,所帶教學班級平均容量在41~60人的教師比例高達72.6%,有13.1%的高中教師表示其所帶班級的平均容量為60人以上,構成大班額現(xiàn)象。同時,所帶教學班級平均容量為21~40人以及1~20人的教師比例分別為9.2%和1.4%,可見,該省普通高中班額在40人以下的比例只有10.6%,見表1。
2. 組織聽課、評課、公開課、說課是Y省普通高中學校教師主要的教研活動。Y省普通高中學校舉辦最多的教學研究活動是組織聽課、評課、公開課、說課,其比例高達95.7%,即在所調查的47位普通高中學校校長中,有45位校長表示本校舉辦最多的教學研究活動是組織聽課、評課、公開課、說課。同時,普通高中學校舉辦學科教研會、年級研討會和邀請校內外優(yōu)秀教師開展講座的比例分別為53.2%和48.9%。而學校組織教師進行校際交流、申報課題、網(wǎng)絡課程學習等的比例較低,分別為31.9%、25.5%和19.1%,見表2。
3. 導學案教學是目前Y省普通高中課程主要的教學方式。從全省范圍來看,普通高中課程的主要教學方式為導學案教學,其次是小組討論、合作學習以及教師課堂講授,最后是主題研究。高二課程以導學案教學為主的高中學校所占比例為70.2%,以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為主要教學方式的高中學校所占比例為57.4%,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要教學方式的高中學校所占比例為48.9%,以主題研究為主要教學方式的高中學校所占比例為12.8%,見表3。
4. Y省普通高中學校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以及社會責任感方面比較欠缺。從圖1可以看出,在全省范圍內,普通高中學校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以及對公共事務的關心與參與方面比較欠缺。其中,68.1%的校長指出,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在高中學校教育中比較欠缺;42.6%的校長指出,對公共事務的關心與參與在高中學校教育中比較欠缺。
5. Y省普通高中學校教師隊伍存在“流、守、淺、考、缺”的問題。從調查結果來看,約四分之一的高中學校存在教師流動頻繁問題,有接近一半高中學校的教師對于教學改革動力不足,安于現(xiàn)狀。且大部分高中學校的教師無法滿足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力量淺薄,在教學上以考試為綱。同時,一些高中學校的部分課程,教師相對缺乏。如果將“完全不同意”和“不同意”的比例合并,表示不贊成;將“同意”和“完全同意”的比例合并,表示認同,那么,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有25.6%的高中校長認同該校教師流動頻繁,從而影響教學質量;42.6%的高中校長認同該校教師心態(tài)較為保守且安于現(xiàn)狀,造成教學改革推進的困境;59.6%的高中校長認為該校教師在指導特殊需要的學生方面,能力較為不足;63.8%的高中校長指出該校許多教師關心考試更勝于課程與教學改革;70.2%的高中校長認為學校部分課程教師短缺,影響教學質量,見表4。
三、對Y省普通高中學校發(fā)展的建議
1. 有效控制大班額現(xiàn)象,推行小班制教學。調查發(fā)現(xiàn),Y省普通高中學校班額為60人以上的比例達到13.1%,也就是說,在所調查的1286位教師中有168位教師表示其所帶教學班級平均容量在60人以上。研究指出,相對于大班額,小班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fā)教師的工作熱情,提高家長對學校辦學的滿意度。[2]普通高中學校應擴充和優(yōu)化教師隊伍,縮減較大班額,推行小班制教學,對每一位生命負責。推行小班制教學是深化教育公平和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我國當前經濟實力增強、學齡人口下降、高校畢業(yè)生相對富足及公眾支持等因素為全面推行小班制教學提供了可能性。[3]
2. 豐富教師的教研活動,促進教師教學研究。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活動是促進教學有效性的必要一步,教學不是簡單的傳遞知識,也不是簡單的師生互動,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作用下,各方面有所進步和成長的過程。教學的有效性不在于教師準確無誤地把知識傳達出來,而在于學生真正的理解、內化和自我建構。教學研究是對教學活動的研究,但又不僅僅局限于狹義的教學活動,教師的教學研究是對包括學生、課程、課堂管理、學習活動、教學活動、教師自身等在內的各種因素的綜合研究。從調查來看,Y省普通高中學校舉辦最多的教研活動是組織聽課、評課、公開課、說課。毫無疑問,這是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有效途徑,但卻不是唯一途徑,學校尤其是校長應為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提供適切的平臺和豐富的機會,適時舉辦學科教研會、年級研討會,并邀請校內外優(yōu)秀教師開展講座,尤其在組織教師進行校際交流、申報課題、網(wǎng)絡課程學習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促進教師教學研究,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從而有效教學。需要指出的是,校長作為學校的主要負責人,應使自身成為教學專家,帶領學校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活動。
3. 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避免導學案教學流于形式。Y省高中課程以導學案教學為主的學校所占比例為70.2%,可見導學案教學在普通高中學校中運用甚廣。普通高中學校在使用導學案教學的過程中,有多少是盲目跟風,又有多少是真正實踐和探索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國導學案教學的發(fā)展不管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不夠成熟,需要我們進一步去研究,而不是只追求形式上的“導學案”的存在。在具體的導學案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終身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對每一位學生負責,避免導學案教學淪為應試教育的附庸。在信息社會的今天,導學案教學如何突破文本,實現(xiàn)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教學,是每一位教學研究者和實踐者必須正視的問題。面向未來,導學案教學如何與微視頻導學、電視電影導學、課外參觀導學、操作性作業(yè)導學、生活調研導學等導學形式整合起來,努力實現(xiàn)課堂導學媒體的綜合化與效能的最優(yōu)化,克服文本學案導學的劣勢與不足,是需要改革者深入探討的一個實踐性課題。[4]
4. 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以及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普通高中學校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以及對公共事務的關心與參與方面比較欠缺。而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源泉,對公共事務的關心與參與則是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基石。目前,普通高中學校在升學壓力下已對學校本身的定位有所淡忘,殊不知高中三年的學校生活對學生的學習風格、智力開發(fā)、思維能力、社會認知、人生理想等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普通高中學校應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從學生終身發(fā)展和社會和諧進步的立場出發(fā),在促進學生道德和認知發(fā)展的基礎上,進一步關注學生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以及社會責任感的提升。
5. 優(yōu)化教師隊伍,關注教師和學生成長。Y省普通高中學校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動頻繁、思想保守、能力淺薄、以考為綱以及部分課程教師數(shù)量短缺的問題。教師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對學生的認知和人格發(fā)展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教師的言行舉止在有意無意間都會給學生以影響。我們不能把教師神化,教師也是普通人,具有基本的生活訴求,社會和學校應給予教師一定的工作和生活關懷,提升教師的工作滿意度。普通高中學校應鼓勵和支持教師不斷突破自我,以學生成長為導向,積極投身教育改革的浪潮,努力實現(xiàn)公平優(yōu)質的教育。教師隊伍的優(yōu)化是教師專業(yè)性的優(yōu)化,更是教師隊伍結構的優(yōu)化,普通高中學校在引進高水平的專業(yè)課教師之外,不能忽視藝術教師、體育教師以及心理健康教師的引進。
參考文獻:
[1] 崔允漷.全球視野下我國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對策思考[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3,(18).
[2] 馬艷云.班額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影響[J].教育科學研究,2009,(7).
[3] 宋廣文,劉鳳娟等.論全面推行小班制教學的必要性與可能性[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3,(4).
[4] 龍寶新.論導學案教學的危機與重建[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5,(3).
責任編輯 黃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