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坤
摘要: 分層教學是對“因材施教”理念的最好詮釋。分層教學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個性需求,鼓勵“人人參與活動,人人學有所獲”,維護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讓他們在分層學習中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進而激活英語興趣,產(chǎn)生探究動力,無論處于哪個層次的學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提高英語思維與英語能力。有關分層教學策略在初中英語課堂的實際運用方法,本文從教學目標分層、備課準備分層、課堂提問分層與課后作業(yè)分層四個方面具體闡述。
關鍵詞: 初中英語;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9129(2018)09-0170-01
Abstract:? hierarchical teaching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the idea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Hierarchical teaching fully respects each student's cognitive level and personality needs, encourages "everyone to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everyone to learn to gain", safeguards students'self-esteem and self-confidence, enables them to acquire the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satisfaction in hierarchical learning, and then activates English interest and generates inquiry motivation, regardless of the level of learning. Students can jump and pick up peach and improve their English thinking and English ability. As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tratified teaching strateg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this paper elaborates from four aspects: the stratification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stratification of lesson preparation, the stratification of classroom questioning and the stratification of homework after class.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stratified teaching
中學英語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是調(diào)動興趣、提高能力,從聽、說、讀、寫多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因此在新課改的倡導下,英語教師要以平等的心態(tài)對待每一個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落實分層教學策略,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融入英語課堂活動,從中有所收獲。
1 教學目標的分層策略
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劃分學習層次,主要包括以下三層:①A層。學生的基礎知識夯實,成績優(yōu)秀。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創(chuàng)新思維,在完成教材基本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拔高訓練聽、說、讀、寫綜合英語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②B層。學生的成績處于中下游位置,主要教學目標就是夯實基礎、查缺補漏,幫助他們找到學習成績低下的原因,解決“死角”問題;③C層。學生的基礎知識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教學目標以培養(yǎng)興趣、鞏固基礎為主。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劃分應是靈活的,當學生有了進步,就能從C層變?yōu)锽層、從B層變?yōu)锳層,相應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也會有所提升,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前進動力。
2 備課準備的分層策略
分層理念要滲透到英語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同樣教師備課時就要具備分層意識,既要備“教材”備“方法”,也要備“學生”備“分層策略”。一方面,教學內(nèi)容的分層備課。前文提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應的學習目標不同,那么學習內(nèi)容也要具有難易差別,通過開展分別性的教學活動,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學習英語課文時,先閱讀課文、再講解語法知識,最后進行讀寫結合訓練,那么要求 C層學生能流暢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B層的學生能把握課文中的語法知識;A層的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另一方面,教學方法的分層備課。英語課堂上,教師要盡量多組織一些有趣的實踐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口語交際和英語實際運用的機會,讓學生始終對學習過程保持濃厚的興趣。例如C層次的學生以簡單基礎的教學內(nèi)容和直觀的教學方式為主,B層次的學生以問答式的教學為主,著重訓練英語聽說能力;A層次的學生以探究性學習為主,圍繞某個主題展開討論,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 課堂提問的分層策略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常用手段,有效的提問能引導學習思路,提高學習有效性。同樣,分層教學活動中的提問策略也非常關鍵,那么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每個層次的學生接受程度不同、英語知識基礎不同,提出的問題也要體現(xiàn)差異化的特色,不能讓英語教學過程成為優(yōu)秀學生“一言堂”的模式,更要著重關注B層和C層學生的感受,針對他們的能力水平適當降低提問的難度,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課堂學習中找到層次感,通過主動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積極參與學習討論,在各自的層次有所提升,調(diào)動探究學習的熱情。例如學習“Wheres the post office”一課時,對于C層的學生,只要設計簡單回答的內(nèi)容即可,如:“Is there a school around here?”“Yes/No”;對于A層和B層的學生則要著重鍛煉英語思維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如“Tell me where the post office is and whats around it?”這樣分層提問的方法,既不會讓C層的學生覺得問題太難,不愿意參與討論學習;也不會讓A層和B層的學生覺得題目太簡單、太無聊,失去學習興趣。
4 課后作業(yè)的分層策略
學生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也是查缺補漏、完善自我的過程,同時教師也能根據(jù)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反思自己的教學水平,分析教學方案的可行性與合理性,為調(diào)整教學策略提供參考。那么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同樣要執(zhí)行分層理念,針對各層次學生的能力水平,設置基礎難度、中等難度和高等難度三個層次的作業(yè)題目。例如學完賓語從句和定語從句后布置分層作業(yè):①基礎作業(yè),背誦文中的經(jīng)典例句;②中等難度作業(yè),對比分析賓語從句和定語從句的異同點;③根據(jù)賓語從句和定語從句,寫一篇英語文章。其中基礎難度作業(yè)主要考核基礎知識的把握情況,要求B層和C層的學生必須完成,A層學生可以選擇完成;中等難度作業(yè)主要考核學生綜合運用能力,要求A層和B層的學生必須完成,C層學生可以選擇完成;高等難度作業(yè)具有開放性和延展性特點,各層學生均可選做。這種靈活分層布置作業(yè)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需求選擇,在鞏固基礎知識、培養(yǎng)運用能力的基礎上,還能挑戰(zhàn)自我,促進發(fā)展,一舉多得。
總之,分層教學策略的成功執(zhí)行奠定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英語基礎、學習能力及興趣愛好等,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合理劃分教學層次,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學習英語的快樂,掌握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在分層教學中有進步、有收獲,體現(xiàn)新課改背景下分層教學的意義與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暢.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思考[J].英語廣場,2017(10):132-133.
[2]張艷雯.探討分層教學理念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教師,2017,17(04):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