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立華
摘 要:基于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借助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滲透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說情感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在培養(yǎng)學生意志品質和陶冶學生情操上起到的作用十分顯著,是提升整體教學效果的途徑之一。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將情感教育貫穿始終,使情感教育在促進語文教學質量提升上發(fā)揮積極作用?;诋斍靶W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現狀,筆者將分析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的有效路徑,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感教育 實施
小學生處于身心發(fā)展的初級階段,這一階段也是小學生步入學校教育的開始,他們在意志品質和心理素質素質上都需要教師的引導,這也是促進小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第一步。情感教育在強化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和引導小學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質上起到的作用十分顯著,因此本文將著重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滲透情感教育的途徑,旨在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找準文章的抒情點
盡管小學語文教學素材在內容上簡單易懂,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準確把握其中的思想內涵還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基于情感教育目標,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過程中,應該注意挖掘情感教育素材,找準文章的抒情點,把情感教育融入語文教學中,努力實現語文教學和小學生思想之間產生共鳴,實現睛感教育的目的。如,《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書寫了在冬天的晚上,小女孩光著腳丫賣火柴的場景十分的悲慘與凄涼,作者通過雪花的飄落與自然環(huán)境烘托出小女孩這一悲慘的命運,這部分使得許多讀者身臨其境感受當時情景,教師在講這個部分的內容時,尤其是小女孩所看見的五次場景,從而上升這篇文章的主旨大意,教師引導小學生在理解課文之后,進而揭示出資本家對人們的迫害,以小女孩作為典型的勞苦大眾中悲慘命運的代表,引出小學生對現在美好生活的珍惜,再通過聯系作品中主人翁的生活情況,用童話故事這一形式向學生講述一些現實道理,針對性地揭示與引導小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從而達到啟發(fā)他們的情感作用。
二、開展生活情境教學
很多語文教材內容都來自于真實的生活,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開展生活情境教學,把真實的生活和教材內容聯系起來,讓學生能夠意識到學習語文的實用性,也能夠在真實生活中感受語文這門學科的魅力,從而更愿意自主、積極地投入到語文課堂學習中來。因為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所以需要教師借助實際生活例子來豐富學生的思想,例如,在學習《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一些雷鋒叔叔的真實事跡,然后講述一些自己遇到的真實感人故事,當學生的情感被感染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說出這篇課文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樂于助人、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等,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也能夠互相友愛。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應用現代教育技術
情感教育的重點就是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起對小學生的情感因素調動,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應用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實現情感素材的凸顯。例如在學習《春天在哪里》這篇課文時,教師借助多媒體視頻播放,將春天的景色與情景展示出來,這對加強小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的方法,在語文的課堂中開展具有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例如引入表演的模式,將語文中獨具特色的片段通過學生的表演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例如《少年閏土》這篇文章,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其中片段的表演,從而幫助學生在實際的表演中體驗情感,再潛移默化地影響小學生的情感。
四、優(yōu)化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使用課程資源
想要實現情感的教育的目標,僅僅局限在對于教材的常規(guī)使用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教材,實現對教材的創(chuàng)新利用。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教材中尋找利于情感教育實施的切入點,以此為基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避免機械地傳授教學知識而對現象。例如在《海底世界》的課文教學時,教師要掌握學生對動物的好奇心,利用這一點讓學生踴躍發(fā)言,引導學生自己說出知道的海底世界里面的動物種類。教師還可以選擇利用美術以及地理課本,一般這兩本書中都會有一些是與海底世界相關的圖片。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搜集整理海底世界的圖片和視頻,幫助學生了解將課本中描述的海底世界,認識更多的海底動物種類,目的是從小培養(yǎng)學生一種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
五、拓展延伸閱讀,加深體驗情感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痹谡n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水滸傳》等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按笳Z文”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不是一個圓形的完整結構,學完了課文并不意味著知識學習的結束,而應該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又一個開端。教《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便把學生帶向《西游記》。教《夾竹桃》時,帶學生走進著名作家季羨林;語文閱讀教學就應該這樣把學生帶向古代文化,帶向現代文化,帶向中華文化,帶向世界文化。
結語
情感教育在學科教學活動中的滲透是提升學科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方式,因此要求教師能夠重視情感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作用。基于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其為情感教育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客觀條件,就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教師只需要結合學科特點和小學生是學習需求合理制定情感教育策略,則情感教育目標的實現就不是難題。
參考文獻
[1]范鳳運.淺談新課程標準實施背景下如何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赤子:中旬,2014,12(04):238-239.
[2]劉銳.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經營管理者,2016,12(32):453-454.
[3]李茂林.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6,12(32):96-97.
[4]王振環(huán).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措施[J].學周刊,2016,32(21):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