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瑞峰
摘要:健身運動處方的制定和實施為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體質(zhì)增強提供了一個有效平臺,對培養(yǎng)中小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合格型人才有著長遠的意義。本文就制定和實施合理科學的健身運動處方分別從運動處方的定義、運動處方的類型、健身運動處方的效用、中小學生健身運動處方的制定及實施四方面進行了淺析。
關(guān)鍵詞:運動處方;健身運動處方;中小學生;科學合理
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鍛煉成為了一種時尚。而當前中小學生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使得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節(jié)奏相應緊張;同時又受到“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思想的影響,參加鍛煉的時間相應減少。如果長此以往下去,中小學生的健康就會受到損害,造成學生體質(zhì)下降,使民族素質(zhì)隨之下降。而體育健身運動處方的應用,能夠強身健體、提升機體能力,預防和治療疾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促進學生適應社會環(huán)境的能力,對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合格型人才有著長遠的意義。由于中小學生體質(zhì)的差異,要為中小學生制訂科學合理的健身運動處方。
一、運動處方的定義
運動處方是指體育鍛煉者針對個人的身體狀況而制定的一種科學安全的周期性運動的鍛煉方略。 根據(jù)參加體育鍛煉者的健康狀況、身體素質(zhì)和運動能力水平,用處方的形式來確定合理的運動類型、鍛煉內(nèi)容、鍛煉負荷及注意事項,指導人們有計劃和科學合理地進行鍛煉。
二、運動處方的類型
運動處方根據(jù)應用目的和對象不同,可分為三大類:一、健身運動處方,是指正常人按照健身運動處方進行鍛煉,取得健身的效果;二、康復運動處方,是指病患依據(jù)運動處方進行鍛煉,以期取得治療某些疾病和康復的目的;三、競技運動處方,是指運動員依據(jù)運動處方進行訓練,達到提高競技成績的目的。中小學學校中,教師面對的應用對象是單一的學生個體,開健身運動處方給中小學生使較為常見的選擇。因此,我們要探究中小學生健身運動處方。
三、健身運動處方的效用
(一)增強體魄:健身運動處方是針對中小學生個體而制定的,對“癥”下藥的特點,因此,可以提高中小學生的鍛煉意識,增強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中小學生健康加強,體質(zhì)得到改善。
(二)提升機體能力:通過學校體育專職人員的指導鍛煉,使中小學生的耐力、爆發(fā)力、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延展性等運動能力增強,有效學生的提升機體能力。
(三)預防、輔助治療疾?。和ㄟ^積極的目標性鍛煉,可以有效預防中小學生疾病,尤其是現(xiàn)代中小學生的“文明病”,如懶、久坐;同時,有慢性病的學生還可以把健身運動當作康復治療的一種輔助手段。科學地依據(jù)健身運動處方執(zhí)行,增強對抗疾病的信心。
(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通過適當?shù)捏w育鍛煉,可以釋放中小學生的壓力,緩解和排除學習和生活中的煩惱,積極面對生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中小學生健身運動處方的制定及實施過程
健身運動處方的制定必須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中小學生由于年齡的特點,便于在學校組織管理,因此實施健身運動處方可以利用課內(nèi),也可以利用課外,如在課外活動、課間操的時段。
(一)掌握健康狀況和身體素質(zhì)狀況:在科學制訂健身運動處方前,必須對中小學生進行健康檢查。其中包括病史、飲食、參加鍛煉情況等,特別是心肺功能;同時對力量、速度、耐力及柔韌等素質(zhì)進行評估,對學生的健康情況做出判定,從而明確鍛煉目的。
(二)對運動負荷和體能評測:在健身運動處方實施前,要對中小學生的運動負荷與體能做出測評。運動負荷為通常所說的運動量。運動負荷的測評是對身體承受運動能力的評測。通過測定,制定科學的鍛煉處方的負荷指標。通常最方便、最為常用的負荷指標是測定心率。即學生在每天晨起前測量自己的一分鐘心率,如果鍛煉后的心率能恢復到和前一天相同,說明身體運動負荷適宜;如果和前一天相比,心率快5次以上,身體出現(xiàn)不適感,就應該適量減小運動量。體能是指中小學生身體運動的基本功能,體能測定主要是對中小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評定。學生可以通過運動或勞動的過程來表現(xiàn)機體能力,可以通過測定力量、速度、和縱跳等指標來反映體能指標。通過對運動負荷與體能的評測,從而科學有效地實施健身運動處方。
(三)確定鍛煉內(nèi)容及方法:依據(jù)中小學生的健康狀況和身體機能,以及興趣愛好、場地設施等因素,確定鍛煉內(nèi)容,制定鍛煉方法。每次鍛煉內(nèi)容又可以分為預備部分、過程部分和結(jié)束部分。預備部分是讓學生做好準備運動,過程部分是鍛煉的具體項目,結(jié)束部分是做好整理運動。一般情況下,準備階段的時間為5-12分鐘,根據(jù)具體情況可適量增減。準備活動與正式運動的過程間隔時間不能太長,三分鐘左右為宜。過程部分是正式運動部分,時間一般需要15分鐘以上??筛鶕?jù)運動強度的大小來適當調(diào)配時間。若強度大,則鍛煉時間要短;強度小,則鍛煉時間要長,同時還需要注意運動負荷的適宜。最后的整理階段是指做整理放松運動,時間一般為5-10分鐘。整理活動可以使身體由興奮的運動狀態(tài)逐步恢復到相對平靜狀態(tài)。整理活動應舒緩,使全身放松,疲勞消除。
(四)運動頻次:如果每周只運動1-2次,不僅容易發(fā)生身體疲勞的現(xiàn)象,而且還取不到相應的鍛煉效果。所以建議中小學生應該依據(jù)自身的體質(zhì)和運動負荷大小、鍛煉習慣來確定每周的鍛煉次數(shù),但每周不應少于3次,且每次鍛煉時間段適宜相同。
(五)注意事項:體育鍛煉要依據(jù)按部就班的原則,經(jīng)過一階段的鍛煉,依據(jù)學生的身體狀況,適時調(diào)整健身運動處方,合理制定運動負荷。如果有特殊情況如感冒發(fā)燒、嘔吐腹瀉等癥狀或女生例假期也需暫停鍛煉。 患有慢性病的同學在進行鍛煉時需經(jīng)醫(yī)生許可,并隨時做到自我檢查,跟蹤病情和定期復查。
總之,運動要講究科學,健身應出實效。按照健身運動處方進行鍛煉運動,具有科學合理性、實用安全性的特點,能很好地提高鍛煉的實效性。中小學生應在教師的幫助下,依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并實施適宜自身的健身運動處方,更好地發(fā)揮自我潛能,全面發(fā)展身體素質(zhì),養(yǎng)成終身健身運動的意識。
參考文獻:
[1]張毓芬.體育保健與運動處方[M].湖南省體科所.
[2]運動生理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