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淑婷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要求不斷增高,在教育教學時更為強調(diào)學生的全方面綜合發(fā)展。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下,已經(jīng)不能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為了提高教育教學的水平和教學的質量,在教育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是極其重要的。本文主要針對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做一些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激活;學生思維]
在當今社會下,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語文新課程改革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是一個挑戰(zhàn)。如何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中學習,這是每個教育者應該研究的問題。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是首當其沖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過程,來研究思維能力在生活和學習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讓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極大的提高。
1將學生思維能力激活的重要意義
提高每個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是他們的思維能力。語文是否能夠學好,首先學生必需具備對語文具有較高的學習興趣,在興趣的基礎上對語文的理解能力也是一個關鍵,而這也關系到一個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強,那么對于語文的認識和理解就會更加輕易。它在學生學習語文的時候也起到了關鍵作用。因此如何在日常的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育教學上一直備受關注的問題。為了讓每個學生之間減少學習的差異,讓學習能力強的和學習能力差的減少差異,因此培養(yǎng)語文的思維能力也是極其重要的。
2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2.1課本內(nèi)容較少,師生之間缺少互動
針對小學語文的學習來說,一學期一冊的內(nèi)容對于小學生來說并不多。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有限,這也導致小學生的求知欲望極大的減少,他們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而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也只是“教師教,學生聽”,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夠,這也極大的抑制了小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以及綜合的發(fā)展。
2.2教學理念老舊,應試教育對于小學生依然存在一定的影響
傳統(tǒng)老舊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跟不上這個時代學生學習的需求,老舊單一的教學方法也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枯燥無味的教學也不能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只會讓學生死記硬背,因此語文成績一直提不上去。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老舊,已經(jīng)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對于小學生來說,天生愛玩的性格也讓他們不適應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因此對于教學方法上的改革亟需創(chuàng)新。
3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激活學生思維的方法策略
3.1在語文課堂上積極運用新型的教學策略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以及教學質量,近些年來,在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也產(chǎn)生了很多新型的教學方法。比如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有效的活躍課堂的氛圍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讓學生對于語文學習更加感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可以積極自主的學習。通過有效的調(diào)動課堂氣氛,從而促進學習效率的極大提高。比如在學習《鹿和狼的故事》一文中,教師首先可以結合課文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讓同學們在對路和狼的了解中展開想象,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于課文的認識,還提高了教學效率。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新型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將課堂的氛圍活躍起來,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diào)動起來,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些對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3.2結合生活的實際展開小學語文的教學
知識源自于生活,小學的學習是小學生的啟蒙階段,針對小學生來說,他們主要是從生活中獲得知識,獲得一定的認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依靠的不僅僅是課堂上老師傳授的知識,還必須結合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樣才能在學習中進步。教師應該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語文教學聯(lián)系起來,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來幫助對于語文的理解。比如在學習《海水為什么是藍的》一文中,教師首先可以問學生有沒有看過大海,對大海有哪些了解,然后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一些關于大海的短片,讓學生對于視頻進行直觀的感受。這些步驟下來,將生活實際和教學活動結合開來,加深學生對于“藍色大海”的認識,也讓學生更能理解作者寫作文章時的情感,在感情上引起學生的共鳴,通過一些想象,從而發(fā)散自己的思維能力。
3.3在課堂上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對于小學語文課文的學習中,小學生首先應該在學習的過程中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問題讓學生可以獨立自主的思考,對于不懂的問題及時的向老師進行提問,這樣對于學習才會時刻保持求知欲,而且在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中還讓思維能力得到一定的激活。教師在課堂上也應該擺脫以往嚴厲的姿態(tài),做到和學生們相互平等,這樣才能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其次教師也可以對于課本中的某些知識進行提問,讓學生認真思考,進行探究。比如在學習《窮人》一文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桑娜做了什么才讓她如此擔驚受怕?為什么會害怕?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邊思考邊閱讀,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點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了做到這一點,教育者首先要對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進行改革,更加深入研究如何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語文水平不斷提高,也可以讓學生更加全面的發(fā)展,對于其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常愛蓮.探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思維[J].中國校外教育,2017(31):69.
[2]黃丹.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5):165.
[3]黃春玲.淺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思維[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0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