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妮立
摘要:老舍的《駱駝祥子》向我們呈現(xiàn)出繪聲繪色的北京本地生活。1981年,施曉箐翻譯的《駱駝祥子》在北京通過外文出版社出版,有著其獨特翻譯特色的施曉箐譯本自出版就得到翻譯界的矚目。本文以Peter Newmark的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理論為指導,分析了《駱駝祥子》中文化負載項的英譯。
關(guān)鍵詞:《駱駝祥子》;文化負載項;語義翻譯;交際翻譯
老舍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杰出作家,他的作品語言幽默,寓意深刻,有著獨特的民族文化特點,《駱駝祥子》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當中的方言和文化負載項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對刻畫鮮活生動的人物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時對翻譯也造成一定困難,因為并非所帶有濃厚中國文化氣息的文化負載項都有完全對應的英文表達。本文以施曉箐英譯本為藍本,以彼得·紐馬克的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理論為基礎,分析了三類文化負載項的英譯方法。
一、文化負載項定義
西班牙翻譯家和翻譯理論家艾克西拉(Alexia)在1996年出版的《翻譯中的文化專有項》一書中首先提到了“文化專有項”(Culture-Specific Items)。張南峰(2004)將文化專有項定義為:文本中出現(xiàn)的某些項目,由于在譯語讀者的文化系統(tǒng)中不存在對應項目或者與該項目有不同的文本地位,因此其在源文中的功能和涵義轉(zhuǎn)移到譯文時發(fā)生翻譯困難。
二、彼得·紐馬克翻譯理論概述
彼得·紐馬克史是英國著名的翻譯理論家和翻譯教育家,其翻譯理論的核心是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譯問題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1981),在該書中他對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的定義是:“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produce on its readers an effect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at obtained on the readers of the original.Semantic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render,as closely as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structure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llow,the exact contextual meaning of the original.”(Newmark 1981:39)語義翻譯是指在譯入語語義和句法允許的前提下,盡可能準確地再現(xiàn)原文上下文意義;交際翻譯是指對譯文讀者產(chǎn)生的效果盡量等同于原作對原文讀者產(chǎn)生的效果。
三、《駱駝祥子》中文化負載項的英譯分析
(一)《駱駝祥子》中歇后語的英譯
例1.有急等用錢的時候,有愿意借出去的時候,周瑜打黃蓋,愿打愿挨?。ɡ仙?,2000::6)
Some people needed money,and others were willing to lend it to them.The punishment is skillfully given by one side,and gladly accepted by the other.
周瑜和黃蓋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故事梗概是東吳的大將黃蓋受命詐降到曹操的軍營,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黃蓋一頓,讓黃蓋假裝氣氛而投遞。施曉菁譯本中,省譯了人名,讓目的語讀者更容易讀懂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因此譯者使用的是交際翻譯方法而非語義翻譯方法。
(二)《駱駝祥子》中俚語的英譯
例2.像他那個歲數(shù)的小伙子們,即使有人管著,那個不偷偷的跑“白房子”?
Practically all young fellows his age,even those with someone to keep an eye on them,stealthily frequented brothels.
老舍此處用了委婉語,“白房子”指的是社會中的下等妓院。若此處,譯者用語義翻譯方法譯為“white house”,會使目的語讀者產(chǎn)生困惑,因此施曉菁譯本在此處仍然使用的交際翻譯方法。
(三)《駱駝祥子》中四字成語的英譯
例3.心里覺不出平日狼吞虎咽的那種痛快,他吃不出汗來。
But it didnt seem as good and while he chewed he didnt feel his customary ravenous enjoyment.
中國文學作品中四字成語的運用可以激發(fā)母語讀者豐富的想象,因為很多成語都來自于歷史故事?!袄峭袒⒀省钡恼Z義翻譯方法是:to eat eagerly and with great speed like a wolf or tiger。顯然這種翻譯方式會導致譯文冗長,不夠流暢,施曉菁采用交際翻譯方式,省譯了“虎”和“狼”,是目的語讀者更容易接受。
四、總結(jié)
從以上譯例可以看出,施曉箐在翻譯《駱駝祥子》中的文化負載項時,傾向于使用交際翻譯方法,譯文讓目的語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如果采用語義翻譯方法,雖可以保留源語中的文化特色,但會導致譯文讓目的語讀者產(chǎn)生困惑。
參考文獻:
[1]Javier Franco Alexia,”Culture-Specific Items in Translation”,Translation,Power,Subversion[M].Ed.Roman Alvarez and M.Carmen-Africa Vidal,Clevendon,Multilingual Matters,1996.
[2]Peter Newmark.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Oxford and New York.Pergamon.1981
[3]老舍.駱駝祥子[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4]老舍,著.施曉箐,譯.駱駝祥子[M].北京:外文出版社,1981.
[5]張南峰.艾克拉西的文化專有項翻譯策略評價[J].中國翻譯,2004 (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