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雨
摘 要:初中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俗話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歷史的教學質量。與此同時,致力于開展多種形式的創(chuàng)新教學,如故事教學、小組學習等。將主要探討歷史故事在我國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一系列應用,僅供參考。
關鍵詞:歷史故事;初中歷史;教學應用
歷史在初中教育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運用歷史故事的教學方法能夠加強學生對于歷史知識和人物關系的印象。除此之外,歷史故事還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從真正意義上了解歷史知識的魅力。
一、通過對歷史故事的講述來引入新的課程
傳統(tǒng)歷史課堂是枯燥無味的,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可以采取更加完善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對此,教師可以在講授歷史知識之前先給學生講述相關的歷史故事,然后再引入新的課程,這樣就會使歷史課堂的氛圍變得更加活躍。比如,初中歷史教師在講授《夏、商、周時期》中“商鞅變法”時,可以在課堂開始給學生講述商鞅“立木為信”的故事。秦國的強大離不開改革,春秋戰(zhàn)國時期,商鞅為了幫助他的君主秦孝公順利改革,就想出了一個辦法,樹立威信。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邊門口立起一根柱子,然后派人發(fā)布消息:“能搬走這根柱子的人可以得到十兩金。”最開始并沒有人相信,直到商鞅把賞金提到五十兩的時候就有一個人把木頭扛起來,搬到了北門。于是,商鞅下令讓部下賞給了搬走木頭的人五十兩金。商鞅的這個舉動立刻轟動了秦國,從而在秦國樹立了威信,使國家的變法得以順利進行。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在課堂的開始從“立木為信”故事來引出商鞅這個人,從而給學生介紹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這樣一來就可以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教學活動,順理成章地實施教學。
二、增加歷史故事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歷史教師一定要注意以學習興趣為前提進行教學。歷史故事對學生來說具備一定的吸引力,教師可以通過講述一系列有趣、有教育意義的歷史故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激發(fā)學生積極學習歷史的動力。比如,《三國鼎立》中赤壁之戰(zhàn)這一部分的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周瑜打黃蓋”的電視劇片段。在赤壁之戰(zhàn)時,為了讓曹操上當,周瑜決定使用苦肉計使曹操放松警惕。于是,周瑜麾下的黃蓋主動提出可以與周瑜實施此計策,于是在軍事會議上假裝與周瑜“意見不合”,周瑜下令鞭打黃蓋。曹操的眼線蔡中、蔡和將這一情報傳遞給了曹操,導致曹操絲毫沒有防備黃蓋。這件事情就致使曹操后來在赤壁之戰(zhàn)中慘敗,敗走華容道。這些富有趣味性和古人智慧的歷史故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作為課外知識點對課本中的文本內容進行補充。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智慧,還能提高他們學習歷史的效率和興趣,從而使初中歷史課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視歷史故事對學生的啟發(fā)作用
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人生觀形成的階段,蘊含人生哲理的歷史故事定會為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帶來有力的影響,使學生能夠透過歷史正確地看待問題。我國古代的一些歷史故事,不僅僅記錄著過去各個朝代的興盛和衰敗,更蘊含著我國古代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和哲思。每一段歷史故事都會帶給學生無限的思考。比如,在進行“明清經濟的發(fā)展與閉關鎖國”的學習時,可以從清朝統(tǒng)治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說起,為了避免我國沿海人民與外國人交往,從而危害到統(tǒng)治者的地位,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這一政策的實施使我國的經濟水平和科學技術不斷下降,在不久之后就遠遠地落在了其他國家后面。初中歷史教師可以通過對歷史故事的講授,啟發(fā)學生要及時地向別人學習先進的知識和能力,只有不斷地提升自己,使自己不斷地進步,才能走在他人的前列。
四、注重歷史故事在課堂中的銜接作用
歷史故事不僅僅可以作為新課的導入,還可以作為歷史教材的過渡部分和課堂結尾的部分。這對促進學生鞏固已學知識,預習新知識是有重要作用的。例如,講解漢朝和匈奴的關系前,可以在前一節(jié)課的末尾,讓學生自己回去查閱昭君出塞的歷史典故,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使初中歷史課堂的節(jié)奏更加明快和完整,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減緩他們學習歷史的疲勞感。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師一定要重視對歷史教學趣味性的研究和開發(fā)。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故事的潛移默化中更深刻地理解歷史知識,產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初中歷史課堂的效率變得更高,促進歷史學科的有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金玲.淺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靈活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2(19).
[2]文素芳.淺析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10).
[3]王芳東.淺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