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分析了新媒體環(huán)境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推動要素、當前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面臨的主要問題及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新媒體;閱讀推廣
1 新媒體環(huán)境下閱讀推廣的推動要素
1.1 技術進步
20世紀90年代,互聯(lián)網出現(xiàn)之前,人們獲取的知識和信息主要來源于圖書館,圖書館是社會公共信息中心,讀者進入圖書館是自覺自發(fā)的個人行為,圖書館的職責是文獻資源收藏和管理,提供的服務主要是手工借還服務;20世紀90年代進入信息時代之后,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加,互聯(lián)網成為圖書館之后的第二選擇,而且這個選擇更加方便、快捷和高效,這直接沖擊了圖書館作為唯一社會公共信息中心的地位。[1]為了適應技術的進步,公共圖書館也進入互聯(lián)網浪潮中:自助檢索機、自助借還機、自助辦證機相繼被引入到圖書館的日常管理中,圖書館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使自己的管理手段多樣,工作效率提高。
近幾年來,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信息技術交叉融合,各種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給圖書館讀者服務和閱讀推廣工作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和挑戰(zhàn),圖書館人應該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利用新媒體發(fā)展的良好趨勢,做好閱讀推廣工作,為助推全民閱讀交上滿意的答卷。
1.2 行業(yè)發(fā)展
進入信息時代之后,如何創(chuàng)新圖書館的服務方式、讓圖書館更好地發(fā)揮人類文化傳播基地的作用,一直是圖書館界在討論的問題,而英國和美國公共圖書館的發(fā)展現(xiàn)狀更讓圖書館人感受到創(chuàng)新的迫切性。
2016年3月,BBC發(fā)表的關于英國公共圖書館的文章指出,2010年-2016年間,公共圖書館關閉343所,館員人數(shù)減少8000人,除非采取有效措施,未來5年之內還會有300多所圖書館關閉,關閉原因是:沒有了部分圖書館,公眾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權利也能得到保障。而美國面臨與英國類似的挑戰(zhàn),卻沒有出現(xiàn)公共圖書館大面積裁員和關閉的情況,這與他們大力推行閱讀推廣服務,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有密切關系。[2]
閱讀推廣是圖書館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圖書館必須在保證生存的基礎上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以適應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fā)展,否則,如果沒有圖書館公眾也能得到獲取信息權利的保障,圖書館存在的必要性就會大打折扣,長此以往,最終的結果有可能像英國的公共圖書館一樣出現(xiàn)裁員和倒閉的現(xiàn)象,所以,閱讀推廣是使公共圖書館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
2 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面臨問題分析
2.1 從圖書館借閱“成本高”
進入21世紀之后,公共圖書館進入免費時代,各公共圖書館開始陸續(xù)取消借閱證押金,減輕了讀者的經濟壓力,促進了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但是要想從圖書館借閱,還是要憑身份證辦理借閱證,雖然公共圖書館引入了自助辦證機,但借閱證也是一個實體,需要一定的制作成本。另外,在圖書館的日常借閱活動中,讀者有時會忘記帶借書證而借不了書,只能等以后再借,這無形之中增加了讀者的時間成本。
2.2 新媒體工具利用不充分
移動互聯(lián)時代,通過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上網,處理日常工作和生活,基于社交軟件的閱讀成為趨勢和時尚。一些個人和社會組織利用這一趨勢,開展了基于微信公眾號的閱讀社群、讀書會,吸引了眾多閱讀愛好者參與,反觀公共圖書館,31個省級圖書館都認證了公眾號,但對公眾號的維護卻后繼乏力[3]。
以筆者所在天津圖書館為例,其微信公眾號天津圖書館存在的問題,一是信息推送頻次低;二是推送內容形式單一;三是缺乏專人維護,推送的消息多數(shù)直接鏈接至天津圖書館網站,沒有評論功能,讀者有問題無從問起。
2.3 館員業(yè)務水平有待提升
傳統(tǒng)圖書館借閱活動中,圖書館員多被動為讀者服務,遇到問題才給出解決方案,沒有主動為讀者服務的意識;有些圖書館員對自身業(yè)務不熟練,跟不上技術發(fā)展的腳步;圖書館日常借閱工作技術含量不高,有些人就安于現(xiàn)狀、得過且過,對可以改進的問題視而不見,既不利于日常工作的高效開展,也不利于其自身成長。
3 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建議
3.1 降低讀者借閱門檻
3.1.1 “信用+借閱”引入圖書館服務中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互聯(lián)網的迅猛發(fā)展,我國的掃碼服務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共享單車領域,以支付寶信用積分為基礎的掃碼騎車服務方便了人們的短距離出行;公共交通領域,2018年2月起,天津公交電子客票在全市所有公交車上部署完畢,乘客在手機支付寶APP上領取電子客票后即可掃碼乘車,簡單方便,有效提升了市民乘坐便利度和滿意度,提高了公交服務效率;菜市場商販如果不提供掃碼支付服務,其生意也會受到影響。
由此可知,公眾對以信用為支撐的掃碼支付是認可和接受的,作為市級圖書館,天津圖書館應該勇于嘗試與第三方科技公司合作,把“信用+借閱”引入到圖書館的借閱服務中,以用戶的信用積分算法為參考,作為讀者信用度的考察標準,嘗試推出電子借閱證,這樣既能方便讀者借閱,又能節(jié)省實體借閱證的制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1.2 借閱證與手機號綁定
超市結算早已實現(xiàn)會員卡與手機號碼綁定,結算時,如果沒有帶會員卡,報上手機號碼即可成功結算,這說明在軟件的技術層面,會員卡和手機號綁定是可行的。
圖書館借閱服務應盡可能地降低讀者借閱門檻,簡化借閱證的使用,使其與讀者手機號碼綁定便是基礎的一環(huán)。
軟件領域講究迭代開發(fā),已經發(fā)行的軟件會根據(jù)實際使用情況和客戶的需求升級更新,以適應市場的發(fā)展,圖書館借閱管理軟件也應該跟隨時代的發(fā)展和技術的更新,讓借閱更人性化。
3.2 充分利用新媒體工具
公共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是用公共資源推動全民閱讀,首要目標就是保障公民的閱讀權利,為了實現(xiàn)該目標,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老年人群體和未成年人群體,舉辦的活動也多在工作日時間,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對圖書館的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的青壯年群體,這些人工作日在上班,沒有時間參加感興趣的活動,只能遺憾錯過。
為解決這一問題,可建立專門的關于讀者閱讀推廣的微信公眾號,把舉行的活動定期發(fā)布在公眾號里,在活動進行過程中,做簡要的活動記錄摘要,發(fā)布出來,讓讀者看到都講了什么,自己是不是感興趣,這樣即使沒有時間到現(xiàn)場聆聽,也可以享受到活動中的精華信息,起到推廣作用。
3.3 提升用戶檢索信息能力
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現(xiàn)在的我們不是缺少信息,而是被淹沒在知識的海洋里無所適從,如何在浩如煙海的信息海洋里快速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信息,才是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
德國柏林圖書館門前有這樣一段話:“這里是知識的寶庫,你若掌握了它的鑰匙,這里的全部知識都是屬于你的”這里所說的“鑰匙”即是指信息檢索的方法。
作為知識寶庫的管理者,圖書館員有責任和義務幫助讀者檢索到所需要的信息,但“授人以魚”只能讓其享用一時,如果掌握了信息檢索的方法便可以無師自通,把大家引導到更廣闊的知識領域中去,對未知世界進行探索,是謂“授人以漁”,才能終身受用。
如何做到“授人以漁”?充分挖掘圖書館員信息檢索方面的專業(yè)能力,把讀者經常用到的檢索方面的問題總結歸納,把經常用到的檢索方法歸納總結,集結成冊。組織相關的專題講座,及時跟進讀者的需求,不斷完善檢索方式方法,讓用戶在掌握檢索方法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圖書館的文獻資源信息,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范并思.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發(fā)展趨勢.圖書館雜志,2015(4):11-15.
[2]范并思.解讀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的創(chuàng)新意義.圖書與情報,2017(5).
[3]唐義,王丹雪.國家數(shù)字文化網微信公眾平臺構建研究,圖書館2017(2),103.
作者簡介
王艷偉(1984-),女,山東聊城人,碩士,天津圖書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閱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