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強
摘要:隨著現(xiàn)在多媒體等多種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廣泛使用,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更加精彩。但一些語文課過多地使用媒體教學,而忽略了文本內(nèi)容,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接觸文本的內(nèi)容、看書的機會不多,語文教學重在表演,華而不實。教師是一種需要“沉與靜”的職業(yè),當今世界,名利追逐的浮躁、物欲橫流的刺激、職業(yè)審美的疲勞致使許多老師的“心”無法“下沉”;名目繁多的檢查、流于形式的活動、形象工程的作秀致使老師的“神”無法“凝聚”。我從身邊的教學案例入手,著重分析現(xiàn)今語文課堂中存在的誤區(qū),并制定相應(yīng)的解決對策,促進小學語文課堂的返璞歸真。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返璞歸真
崔巒老師在新課改研討會上就針對如何克服小學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的問題時提出:“我們欣賞并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回歸常態(tài)的語文教學?!崩蠋焸冇袝r為了完成自己的內(nèi)容也不顧自己有沒有做到了緊扣語言文字和課文內(nèi)容來教導學生,想方設(shè)法力求課件的精美,一味追求教學氣氛遠離文本內(nèi)容。有的老師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過多地運用或依賴多媒體教學手段,這很容易把語文課變成了表演課而失去了語文課堂的語言魅力。特別是一些語文評優(yōu)課、公開課,老師課前做了大量工作,使得課堂環(huán)節(jié)配合得完善完美,可真正運用于平時的課堂實際教學是很難做到的;即使做到了,老師、學生為課前準備的時間也是不切實際的。我們必須抓住語文教學的主旨,把握語文學習的本質(zhì),探尋語文文字訓練的規(guī)律,恢復語文教學的本來面目,使語文教學具有平實性,返璞歸真才是真正語文的課堂教學。
一、減少花時間于精美的課件,緊扣語言文字設(shè)計教學
緊扣“語言文字”,砍去所有無關(guān)的枝枝葉葉與形式的東西,只要把重點的知識利用課件呈現(xiàn)出來就可以了,其他的知識還是讓學生緊扣文本文字,多讀多悟,一節(jié)語文課不需要太多花巧的東西。
記得上《燈火》一課時,我提問道:課文運用了那些寫作手法?學生齊聲說道:“首尾呼應(yīng)?!倍硪环N插敘手法我就開門見山地告訴了學生,為了強化這一方法的滲透,我追問道:“上學期我們也學習過一篇運用類似手法的課文,還記得是哪篇課文嗎?”學生面面相覷,一臉茫然。當時我心里就納悶了:這才是上學期的課文,還是我教的,怎么那么快就忘得一干二凈的呢?為了打破尷尬的僵局,我不得不提醒道:“小高與蝴蝶的……戰(zhàn)士們在海島上開賞瓜會的……”,此時個別學生才恍然,沖口而出:《彩色的翅膀》。當時,我還責怪學生:記性這么差!剛學過的課文沒多久就還給老師了,老師可比你們強百倍了,兒時學過的課文我還記得一清二楚!
確實是這樣,以前讀小學的課文怎么還有印象,甚至還依稀記得課文上的插圖。那時的語文課堂,沒有多媒體,沒有炫目的課件,更有沒有悠揚的背景音樂;有的只是一支寫得短短的都不舍得扔的粉筆和一塊掉皮的水泥黑板。課堂上老師只是教我們反復背書、認真寫字、寫詞語、造句,把一篇課文大聲讀上好幾遍,還教我們概括段落大意和課文的中心思想。這樣的課堂,放在今天不被批得一文不值才怪,但為何它卻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可以說,對于課堂我是認真執(zhí)著的,從不偷懶。就制作課件來說,從網(wǎng)上搜集圖片、音樂、視頻就得花去一個多小時。為了沖擊學生的各種感官,課堂上我挖空心思地這兒放映三四張圖片、那兒播放一兩段凄美的音樂,不時還插播一段小視頻,不弄得學生眼花繚亂、瞠目結(jié)舌誓不罷休。這般折騰可謂是累呀,我想大多數(shù)老師也有這番同感,公開課更是叫苦不迭。今年的公開課,就課件制作足足花上一個星期,還麻煩了學校幾位電腦高手呢?至于課堂設(shè)計哪里可以表演,哪里可以“小組合作”,哪里需要拓展,哪里需要課外資料補充就集科組之力反復琢磨了好幾回。
現(xiàn)在想想,這有用嗎?消去繁華,我們的語文課堂還剩下些什么?學生連剛學過不久的課文都忘了,這不是我們課堂的悲哀嗎?本想走在課堂的尖端,卻跌落在語文的窟窿。是我不夠刻苦嗎?還是我走歪了路?曾看到一條微信:“我們以前的語文老師,幾乎沒有理念,就是要我們大聲讀書,后來,我們越來越會讀書;現(xiàn)在我們做語文老師,天天學習理念,課堂上翻轉(zhuǎn)折騰就是少讀書。”的確如此,語文課堂不需要投機取巧,只要簡單就好。加上前些天聽了何取林老師的講座,以及參加了相關(guān)的課堂研究,對于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的認識更深遠。
絞盡腦汁試圖以“繁文縟節(jié)”來掩蓋自己的膚淺,忽視教字讀詞,品句謀篇,孩子們又怎能感受到要感受的文本思想。
二、課堂上讀書識字是重點,根據(jù)實際把教學內(nèi)容簡易化,教會孩子學習
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是件不簡單的事情,有作為的教師,善于把“復雜”的課文及其教學簡單化,那是不簡單的。教師除了有扎實的基本功,有鉆透教材的能力,還要博學多才,博覽群書,教學起來就得心應(yīng)手,游刃有余。簡單不等于隨意地馬虎從教,相反它更考教師的能力、專業(yè)知識等,很多時候,雖然教師只提了一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的提出就要求老師深入分析課文,理解教材,然后這篇課文要達到哪些方面的目標,教師心里必須有數(shù)。這樣,教師的備課就顯得不簡單了,教師就必須備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備學生,了解學生的情況,課堂上學生會提出哪些問題,可能出現(xiàn)哪些問題,以及班里的情況都要全面了解,一并在教學中進行滲透、教育。教師需要了解的知識就更多了,對不同學生的情況都要進行準備,不進行充分的準備就不能完成教學內(nèi)容,更不能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
課堂上讀書識字是重點,一節(jié)課下來,如何抓好讀書、識字兩大重點,更要教師挖空心思進行設(shè)計。不抓讀書,不抓識字,我們語文課抓什么?學生最基礎(chǔ)的字詞不牢固,以后怎么會應(yīng)用于交際,應(yīng)用于寫作?書讀不好,又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怎樣理解文章內(nèi)容,領(lǐng)會文章表達的思想?學習詞、句,是讀好書的基礎(chǔ)。語文作為一門基礎(chǔ)學科,也是一門交際工具,讓學生學習語文簡單化是我們語文老師的責任,因為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才容易接受,學生才有興趣去學習。我們現(xiàn)在的語文教材偏難,這是教師普遍所認為的。小學階段所要學生區(qū)分的多音字,就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障礙。讀輕聲、語法等更是復雜無比,連老師也經(jīng)?;ハ嗾埥?,查閱相關(guān)的書籍才有所知曉,何況我們的小學生?我覺得小學必考的語法,理應(yīng)就納入教學大綱,明確化。英語教材,在小學里是比較清晰的,要教什么語法,重點是什么,教材已經(jīng)相對明確,甚至連學生都清楚明了。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重在讀書、識字、寫作文、學做人,既然難度是較大的內(nèi)容,沒有必要挖空心思再加深教材的難度,把困難強加給學生。小學里涉及一些語法是應(yīng)該的,但不應(yīng)該作為考試內(nèi)容去考學生,更不能加深難度去鉆研、理解透,這樣好比拔苗助長,所收的效果是非常微小的。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成為語言研究家,何必把我們的知識深化,加大難度去讓學生學習,這有必要嗎?何不多花時間于讀書上,讓學生讀出味道來。
如何讓學生自主學習更是我一直探討的問題,根據(jù)學生實際降低教材的難度,有效地設(shè)計教學內(nèi)容,學生學習起來更感興趣。當然,語文課堂更應(yīng)該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和注重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聯(lián)合國教科文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沒有知識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教會孩子學習,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興趣,更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愛學習并有方法的孩子才有戰(zhàn)斗力,才有持續(xù)性,才有發(fā)展力。
三、設(shè)計課時,理應(yīng)講求目標性、實效性與科學性
一篇課文,一個教時,目標“一大串”。而對于目標的定位,我認為也很值得思考。我認為目標定得不宜太高,當然也不能過低,只要是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高度即可,通過努力達到目標,不僅可以使孩子嘗到學習的滋味,同時,還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挑戰(zhàn)困難的勇氣。結(jié)合導學案,最好目標定的是可檢測的,能通過一定的環(huán)節(jié)檢測出孩子的掌握情況。有些目標偏難,不能實現(xiàn),或是顧此失彼,或是全盤含糊,猶如形同虛設(shè)……實踐證明,課堂教學中,越是集中目標,就越容易抓住課堂的重點;越是目標簡明的課,就越容易抓住文章的核心和實質(zhì)。有了簡明指引,這樣設(shè)計課時就明朗多了。很多語文老師常說課時不夠,其實就是你設(shè)計教學課時缺乏目標性、實效性與科學性。授課就如走路,盲無目的的行走不會有太多的收獲,甚至會迷失方向,因此,在授課之前,目標的確定應(yīng)是最重要的事。如何教好一篇課文?第一課時重點在字詞與寫字方面的訓練;第二課時重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與朗讀的訓練,老師不需要講太多的問題,多讓學生朗讀,畢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吧,讀是語文教學的回歸。這樣,兩課時也就完成了。教學時,抓住重點問題,讓學生讀中疑,讀中悟,讀中解,讀中產(chǎn)生新知,渴求新知。40分鐘課堂完成講授、練習,邊講邊練,讀練結(jié)合。這樣的課堂既高效又減少學生的課余作業(yè)負擔,問題圍繞著文本,學生學起來也就容易多了。
我在教學課文《荷葉圓圓》時,先導入,再進行生字詞的教學,接著讓學生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最后練習寫字。第二課時,復習時就先讀生字詞,聽寫詞語,再指導感情朗讀,邊讀邊做有關(guān)動作進行體會,接著指導孩子背誦,最后拓展練習和做了配套的學習輔導。這樣簡單的課堂教學,再配上幾張生動有趣的圖片,發(fā)現(xiàn)這樣的課堂更充實,孩子參與學習的時間多,個別展示的機會也多,學習興趣高,很有實效性。
當然,課前備課要把握全盤,設(shè)計好如何從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為目標。讓學生通讀了全文,再通過朗讀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luò),把握課文內(nèi)容。當然也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能力的差異,引導學生把握文本的重點內(nèi)容,從中得到思想教育,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偠灾?,如何把繁復的過程簡單化而又收到高效率?還得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地進行大膽的嘗試研究并汲取經(jīng)驗。
四、倡導自主學習,騰出課外作業(yè)的時間,讓學生大量閱讀,練筆寫日記
課外要大量閱讀,堅持寫日記,這個我認同。因為大量閱讀可以提升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寫日記是他們練筆的好途徑,同時也在感受著生活,在記事中反思今天的得與失,從而健康地學習、生活、成長。一本語文書怎能滿足現(xiàn)在求知若渴的孩子們?
課外作業(yè)的時間,就是學生大量閱讀的時間。讓學生留充足的時間看書,學習課外的知識,這樣的教學,培養(yǎng)的學生才有潛能,才達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的。長期這樣的話,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必然大大提高,我想我們的語文教學,學生才更感興趣,學習起來必將更積極主動。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對學生也必將終身受用。
我常常反思自己教學的不足和誤區(qū),現(xiàn)在我們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很多作業(yè)對學生的發(fā)展和考試又好像作用不大,到頭來,還是靠復習,抓基礎(chǔ),課外閱讀和作文就得看學生自由發(fā)揮。那么我們何不真正地把課余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做自己想做的,看自己喜歡看的書。一節(jié)課圍繞主要問題,多讀多悟,及時完成課后問題和練習冊的作業(yè),減少過多的課外作業(yè)。讓學生真正地快樂起來,快樂地閱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學生多寫寫自己想寫的東西,不定期查檢一下,發(fā)掘?qū)W生的寫作題材,投稿寫作,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以點帶面,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那么,學生必將在閱讀中汲取知識,在閱讀中找到快樂,在寫作中積累知識,運用知識。長期的讀寫結(jié)合,學生的知識量與知識技能自然相互轉(zhuǎn)換和提升。
實踐證明,一堂精彩的課,老師與文本的充分對話,老師對文本的獨到理解是至關(guān)重要的前提。只要我們潛心研讀文本,精心設(shè)計好課堂教學的每一環(huán)節(jié),引領(lǐng)學生與文本進行充分對話,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我們的語文課堂一定會煥發(fā)生命的活力。
總之,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反思、研究、改革,才能更好地適應(yīng)我們改革中的語文教學,才能教好我們一群群求知若渴的孩子。如何在課堂上落實識字品句,讀文品文,課外又如何大量讀寫,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值得我們一直探討的問題。只有讓語文課堂返璞歸真,完成文本教學和必要的練習,才能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閱讀、練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得以提升,終身閱讀的習慣才得以養(yǎng)成,全民素質(zhì)才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吳曉玲,標新立異不如返璞歸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新思考[J].教育科研論壇,2010(6).
[2]嚴曉蕾, 本真教育 潤物無聲——小學語文教學回歸本真的實踐[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shù)刊),2016(8).
[3]周邦才,返璞歸真,追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本位[J].華夏教師,2016(11).
[4]劉勇,讓語文教學回歸本真的路徑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7(12).
[5]王穎,淺談小學語文課堂如何進行生活化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8(6).
[6]段雅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