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俠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我國教育體制改革進程的加快,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推動素質(zhì)教育目標落實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和重視。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和學生學習路上的引路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不僅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成績的管理,還要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基于此,就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探討。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班主任;融入策略
對任何一個人來說,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是其獲得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的前提和根本,直接影響學生未來適應社會的程度,同時也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主要因素。在大力倡導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小學班主任要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號召,在工作中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健康的生活環(huán)境,將學生培養(yǎng)成成績優(yōu)異、人格健全的高素質(zhì)人才。
一、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學習氛圍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的力量非常大。為了讓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學習心態(tài),小學班主任在教學管理工作中要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理論上來說,在輕松、民主、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被有效調(diào)動起來,而且心情舒暢。這對學生學業(yè)成績的提升和心理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班級的管理者,班主任要摒棄傳統(tǒng)的只重視學生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教育管理理念。例如,很多班主任在教學管理工作中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對于成績好的學生總是表現(xiàn)出格外的偏愛。相反,對于成績差的學生表現(xiàn)出厭惡的情感。在這種不平等的學習氛圍中,部分成績好的學生會產(chǎn)生莫名的優(yōu)越感,而部分成績差的學生會產(chǎn)生深深的自卑感。這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極其不利。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班主任要做到一視同仁,營造民主、平等的育人氛圍,盡可能多地對處于弱勢的學生予以關心和呵護,同時呼吁成績好的學生多幫助成績差的學生,營造出一種溫馨的班級氛圍。在這樣的班級中,學生可以感受到關愛和溫暖,更容易擁有健康的心理。
二、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
從某種程度上說,迎合學生學習需求而實施的教育才是具有實效性的教育。換言之,小學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前,首先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只有知道學生需要什么,再在這個基礎上實施相應的教育,才能提升心理教育的科學性和針對性。所以,班主任在平時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學情”分析,和學生建立深厚的情感,讓小學生愿意相信自己并向自己敞開心扉。這個時候,班主任再將小學生的心理需求與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緊密結合起來,加強心理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其次,班主任要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比如心理輔導、心理咨詢、心理測試、心理教育學等各個方面的學習,以此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針對班級管理工作、教育教學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結合的有效載體進行積極探索,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方法、教育內(nèi)容和教育模式。最后,班主任還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比如,有的學生成績莫名下降,有的學生莫名地喜歡發(fā)脾氣,有的學生莫名地不愛說話等。班主任要細心觀察,找到學生心理變化的原因,在這個基礎上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輔導。只有這樣,才能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實效性打下牢固的基礎。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當以學校特色為特征,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基礎。這種環(huán)境是自然化與人文化的有效結合。在實際工作中,要想發(fā)揮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必須保證心理教育模式能夠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班主任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如“集結有序”活動、“低頭揀物”活動、“入樓輕聲”活動、“見人問好”活動、“進門讀書”活動等。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建設校園文化,例如帶領學生在走廊上、教室里、校園里等地方貼上或者拉上名人佳句的圖片和條幅,圖片或者條幅上的內(nèi)容與樹新風、講文明、愛衛(wèi)生等有關。在潛移默化中,學生會形成良好的習慣。除此之外,班主任還可以有效利用教室里的黑板報,在每期的黑板報上開辟“心靈驛站”欄目,讓學生在這個欄目中寫上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難題。與此同時,班主任還可以開展與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主題班會,讓學生暢所欲言,各自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深化學生對心理健康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周末或者節(jié)假日的時候,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去孤兒院看望孤兒,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并做一些義務勞動。讓學生的心靈受到凈化,情感受到陶冶,使學生的心理能夠更健康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作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班主任不僅要重視學生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善于動用心理戰(zhàn)術,提升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zhì),讓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德才兼?zhèn)涞挠杏弥拧?/p>
參考文獻:
[1]任麗.新形勢下小學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13):23.
[2]陸玲.心育與德育的整合:慢談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實施[J].成功(教育),2011(4):269.
[3]李仲瑩.小學班主任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1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