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
摘 要:對于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教師并沒有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沒有抓住學習的重點,沒有對重要的知識進行很好的掌握。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事業(yè)迎來了新的發(fā)展生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開始推行表演性朗讀教學,這種方式一出現(xiàn)就受到很多教師的運用,能夠使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一定的感官刺激,有助于增強小學生的記憶力。本篇文章主要介紹了表演性朗讀的概念和意義,并分析了表演性朗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 表演性朗讀 運用策略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在如今教育發(fā)展的背景下,有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產(chǎn)生較大的隨意性,教師在對學生的管理上也會出現(xiàn)不嚴謹?shù)那闆r,因而造成小學生在課上學習時,缺少求知的精神,不僅如此,由于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育的階段,還沒有形成自身一套完成的學習體系,使得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夠很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表演性朗讀是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學中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具有很強的靈活性,能夠根據(jù)小學生不同的興趣或是個性進行不同程度的教學,能夠從多個角度來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對現(xiàn)代化小學語文教育有較大的現(xiàn)實意義。
一、表演性朗讀的概念
表演性朗讀就是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在對語文課文進行講解時,學生要帶有一些表演性的成分將課文朗讀出來,能夠使小學生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體會作者寫作時的情感。表演性朗讀在進行的時候具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學生發(fā)揮出個人最大的參與意識,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盡量要配合教師的工作。表演性朗讀需要學生可以用戲劇性的表演方式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表演朗讀,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將作者的情感在字里行間中表達出來,并且不僅需要朗讀,還需要配合一些面部表情和一些肢體上的語言將文章的內容完整的演繹出來。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小學生的對文章的理解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豐富的情感表達,在學習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主觀性,最終完成表演性朗讀行為。
二、表演性朗讀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的意義
隨著新課改的實行,小學語文教學已經(jīng)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教學形式漸漸符合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但是就目前來看,還有很多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習慣,使得小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夠發(fā)揮個人的主體性,這種情況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還是不符合現(xiàn)代教學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就是將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講臺上對文章進行講解的時候,學生只是在進行聆聽,卻并沒有參與到教師的授課中,才會形成教學效率低的結果,而表演性朗讀法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主要區(qū)別就在于前者能夠使學生親身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學生將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能夠最大限度的考慮到學生的主觀感受,能夠發(fā)揮出小學生自身的優(yōu)勢,增強課堂感染力,在小學生出現(xiàn)相關的問題時,教師可以與其進行溝通,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營造良好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氛圍,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
三、表演性朗讀的分類
(一)片段表演性朗讀
目前,小學語文課本中選入了很多具有深刻意識的文章,但并不是文章中的所有內容都能夠進行表演性朗讀,并且由于受到課堂時間的限制,只能夠選取部分片段進行表演性朗讀,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體會到表演性朗讀的藝術魅力,有助于提升學生對于語文的熱情。比如,在教學《珍珠鳥》一文時,關于珍珠鳥的一系列動作描寫“落”“飛”“瞧”等,進行表演性朗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出一些相關的動作表演,使得小學生在對文章理解的同時,也能夠使他們發(fā)揮出現(xiàn)象力,加強對動詞的理解。
(二)全文表演性朗讀
全文表演性朗讀能夠將文章的完整故事情節(jié)展現(xiàn)出來,使學生在表演的同時就能明白文章的內容。寓言、童話等都能夠成為全文表演性朗讀的資源,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烏鴉喝水》等。對文章進行全文表演性朗讀能夠提高課文對學生的教育啟發(fā)作用。
四、表演性朗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一)合理選擇教材
在對小學語文課文進行表演性朗讀教學時,一定要注意進行合理的選材,只有選對了表演的教材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表現(xiàn)力。小學生雖然處于發(fā)育的階段,不具備完整的分辨能力,但是卻能夠通過表演性朗讀中感受到文章的魅力。比如在教學《有的人》是,通過初讀,小學生一般都會認為文章存在一定的邏輯問題,不能夠明白文章的意思,教師可以采用表演性朗讀進行教學,通過反復誦讀調整自身情緒的起伏,并且了解其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進行朗讀訓練
表演性朗讀對于學生的速度和情感的表達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能夠控制這些因素,就會使表演性朗讀效果受到影響,所以,教師要加強對于學生的朗讀訓練,最好的訓練方式就是實質性訓練。比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聯(lián)系《游子吟》以及《石灰吟》等情感表達比較強烈的詩詞,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可以通過自身對詩詞的理解加上朗讀的效果進行表演性朗讀嘗試,這種方式的訓練能夠使得學生的朗讀效果以及情感表達都能得到較好的提升。
(三)加強情感的表現(xiàn)
表演性朗讀之所以能夠被小學生所接受,是因為小學生能夠從中體會到作者的情感,但是小學生不能夠有效的表達情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情感的表達,情感表達能夠產(chǎn)生比較強烈的感官刺激,所以在表演性朗讀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強調情感的表達給觀眾帶來的感受,在對小學生進行相關的訓練時,教師可以選取《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作為學生的訓練篇章,這篇文章當中表達的情感是我國很多人民都會銘記在心的,甚至可以說小學生的表演性朗讀成果可以從其對這篇文章的表達中體現(xiàn)出來,對小學生語文課堂的效果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運用表演性朗讀進行教學有重要的作用,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極大的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小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但是,教師在運用這種教學方法的時候一定要在合適的時候才能夠將學生引入課文情景,才能夠使小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進行對問題的思考,從而能夠快速的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這種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人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素敏.試析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表演性朗讀的運用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8).
[2]雷文霞.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表演性朗讀的運用[J].贏未來,2017(13):97.
[3]祖琴.小學語文課堂表演性朗讀的運用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7(08):35-37.
[4]曾建標.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表演性朗讀的運用分析[J].才智,2017(2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