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瑞革
(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北營房學區(qū)中心校北展希望小學,河北 承德 067399)
閱讀教學中,詞語教學不是語文教學的點綴。準確地理解詞語的意思,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解詞語的方法,將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語言的理解,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提高他們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因此,培養(yǎng)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對于提高閱讀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怎樣讓學生理解詞語呢? 讓學生查字典,將上面的解釋抄下來,或者老師用抽象的詞語下一個定義,這些對于知識結構不全面,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強的兒童來說,其效果并不見得好,理解詞語應因文而異,靈活多樣,引導學生掌握不同的理解方法,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對于那些較難理解又有引申義的成語,我們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例如《新型玻璃》中“安然無恙”一詞。講解時先讓學生查字典知道“恙”指疾病,接著學生自悟“無恙”指沒有疾病,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出“安然無恙”的意思是很平安,沒有疾病。最后教師順勢點撥:“這里是指玻璃沒有疾病嗎?”一石激起千層浪,“不是”學生爭著答,“是指玻璃完好,沒有破碎。”至此,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理解了“安然無恙”的本義及喻義。
“詞不離句,句不離篇”這告訴了我們又一個理解詞語的方法。對于比較陌生的詞語,或者只能意會那個詞語的意思卻說不出來的時候,我們不妨到上下文去找找這個詞語的意思。如在講解《馬背上的小紅軍》中“疲憊”一詞,先讓學生把前后文讀一讀,教師重點指出“長時間”“常常忍饑挨餓”“掉隊了”“慢慢地朝前走著”這些詞句?!伴L時間”行軍,“常常忍饑挨餓”是造成疲憊的原因,“掉隊了”“慢慢地朝前走著”是疲憊的具體表現(xiàn),這些與疲憊相關聯(lián)的語言環(huán)境對于理解疲憊起到了重要的暗示作用,學生通過朗讀上下文,便會很容易的理解到“疲憊”的意思了。再如講解《鳥的天堂》一課中“應接不暇”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應接不暇?學生找到“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起來了”好了,現(xiàn)在就可以告訴學生這就是應接不暇的意思。不需查字典,背詞義。我們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不僅能理解詞語的意思,還能很好地理解課文。
有些詞語很難用語言準確地直接“轉譯”,這就得借助詞語特有的意境理解字義。如《月光曲》中“幽靜”一詞,在講解時,可以讓學生伴著清幽的月光曲,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這時教師敘述:這是一個秋天的夜晚,皎潔的月光灑向大地,我們漫步在萊茵河畔的一個小鎮(zhèn)上,道路兩旁樹木茂盛,時而有一兩聲鳥的夢囈,從一個茅屋里傳來了斷斷續(xù)續(xù)的鋼琴聲……把學生帶到“幽靜”的意境中去體會詞語的意思。再如,《從現(xiàn)在開始》中的“議論紛紛”,就可創(chuàng)設體驗情境:小動物們,貓頭鷹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白天休息,晚上做事!你們有什么想法快互相說出來吧!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分別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老師及時點撥:小動物們,你們剛才就是在“議論紛紛”。在情景中,教師“潤物細無聲”,學生不知不覺就理解了詞語。
有些詞語如從分析詞素入手理解詞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小珊迪》一課中“目不轉睛”一詞。抓住“睛”與“轉”來理解詞語。“睛”指的是眼睛,“轉”是轉動的意思,那目不轉睛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
如《月光曲》中“靜寂”一詞,學生都知道是靜的意思,這是淺層次的理解,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做換詞練習。學生可能會把它換為“安靜”“寧靜”“靜悄悄”等,教師引導:課文為什么用寂靜而不用其他詞呢?接著幫助學生辨析比較這些詞語:寧靜靜得優(yōu)美;安靜多指一般的靜;靜悄悄多用于口語;而靜寂不僅非常靜還靜得有點孤獨。在換詞中比較,在比較中理解,在理解中升華對文章的感受。
小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通過展示圖片、觀察畫面等直觀感性的方式,調動學生的感官,激起兒童的興趣和注意,幫助學生深刻記憶和理解詞語。如《觀潮》一課中“水天相接”一詞。教師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并指出哪里是天,哪里是海,再讓學生指出水和天相接的地方,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腦海里已有了鮮明的圖像,“水天相接”的意思也就了然于胸了。
小學生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在學習課文時,讓學生充分“動”起來,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表演一遍,可以加深對重點詞句的準確把握。如《驚弓之鳥》中“拉弦”一詞,講解時讓學生做一做拉弦的動作:左手伸直如執(zhí)弓,右手彎曲向后猛拉,通過演示,學生很容易理解“拉弦”的意思了。如,《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表達各種動物尾巴活動的動作:搖、甩、擺,可以讓學生用身體語言活靈活現(xiàn)地表演。再如,《我不是最弱小的》文中“簇擁”的理解,可請幾個孩子上臺緊緊地圍著老師,來感受文中鈴蘭花簇擁野薔薇的畫面。
運用反義對照的方法,能使詞語意思鮮明而深刻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如在講解文言文《學奕》一課“專心致志”一詞的意思時,先讓學生說說“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钡囊馑?。理解另一人在學習下棋的時候還想著做其他事:“思援弓繳而射之”,這就是三心二意。反之一人“惟弈秋之為聽”他只專心學習下棋,這就是“專心致志”。通過對比,學生不但理解了詞義還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詞語的理解必須根據不同的詞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學習。不論用什么方法都是為了讓學生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為學生積累和運用詞語打下基礎。只有扎實的詞語教學,才能積累詞語,強化語感,才能訓練思維,豐富情感,才能使閱讀教學扎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