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毓中
摘 要:在考慮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策略時,要認識到小學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小學生對老師的依賴度更高,更需要老師精心準備策略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策略;閱讀能力
閱讀是小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基礎,同時也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能力。但是受互聯(lián)網(wǎng)、影視、游戲等方面的影響,他們在閱讀方面所投入的時間相對較少,由此也導致小學生的閱讀水平普遍不高。當前小學生在閱讀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是閱讀量少、閱讀速度慢和閱讀效果差,這些問題已經(jīng)成為影響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語文老師不僅應當重視,更重要的是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予以補救。本文即是對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方面的問題進行探討。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老師應首先從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著手提高其語文閱讀能力,讓學生不自覺地對語文閱讀產(chǎn)生興趣,才能真正發(fā)揮“興趣”的妙用。
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一課時,老師可以通過其中的故事案例多方面凸顯諸葛亮的智慧,引發(fā)學生對諸葛亮產(chǎn)生欽佩之感。然后老師在大家意猶未盡之時講述諸葛亮的生平,特別是著重關于諸葛亮喜歡讀書的描述,借諸葛亮之口將閱讀的正確方法傳達給學生。通常這種直接性的說教引導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但是并不能促使學生將閱讀付諸行動。這種情況下老師還要進行第二步的引導,即進行閱讀指定。此處的閱讀指定并不是老師直接要求學生閱讀,而是要在學生產(chǎn)生閱讀興趣卻又猶豫未決之際在學生閱讀的心靈上增加一個砝碼。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
情景式教學是通過展示圖片、背景音樂、播放視頻、應用教具等手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的一種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當下,多媒體在課堂的應用可以幫助我們更簡便地應用情景式教學,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文章整體出發(fā),立足新課標教學要求,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造容易讓學生沉浸其中的課堂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例如,在教授《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我在投影屏上用地圖介紹了小興安嶺的地理位置,為學生展示了小興安嶺四季的風景圖,播放相關紀錄片,展現(xiàn)了小興安嶺的小鹿、紫貂、黑熊等動物,通過圖片為學生介紹了小興安嶺的榛子、人參、木耳、山葡萄等特產(chǎn)。課堂上學生十分興奮,我用圖片、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小興安嶺的美麗。該案例中,由于情景教學法的應用,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被激發(fā)出來,閱讀文章時十分認真,踴躍參與課堂互動,對于蔥蔥蘢蘢、密密層層等形容詞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自讀與討論相結合教學
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不能僅依靠老師的傳授,這樣不利于學生的獨立思考。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行閱讀,并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思考和必要的討論,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分析和理解。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選材于中外經(jīng)典名篇,雖然篇幅相對較短,但是內容、情感、價值卻極為豐富,老師可以任選其中的一篇文章或者其中的幾個章節(jié)讓學生進行討論,從而開發(fā)學生的閱讀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以《晏子使楚》課文為例,老師在翻譯課文內容之后讓學生自讀課文,并找出晏子出使楚國的過程中受到幾次侮辱。學生不僅要說出次數(shù),還要說明緣由,具體是哪幾次,晏子又是如何受辱的?晏子進門一次、晏子與楚王對話一次、齊人偷盜一次/兩次。齊人偷盜是幾次呢?一次/兩次。我們分一下組,說“一次”的同學站在老師左手邊,說“兩次”的同學站在老師右手邊。這時老師將權利交給學生,在討論結束之后老師再拋出新的問題。在各小組討論結束之后分別選派代表進行陳述。在學生陳述理由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繼續(xù)追加問題,比如這說明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晏子、如何評價楚王等。因為這些問題是晏子化解侮辱所連帶的問題,所以老師可以在學生分析的過程中繼續(xù)加深問題的深度,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維。
四、創(chuàng)新作業(yè)模式
作業(yè)作為教學活動中的重要部分,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鞏固記憶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布置高質量的作業(yè)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目前小學閱讀作業(yè)存在機械化、一刀切等問題,作業(yè)內容枯燥乏味,甚至會令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厭惡。教師在改革課堂教學的同時,也要注意作業(yè)模式的創(chuàng)新。在小學階段,教師應讓學生自主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通過興趣引領學生閱讀量的提升,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得到提高。還可以通過編演舞臺劇、配音活動等形式為學生留作業(yè)。
例如,我在假期任務中,讓學生從《魯濱孫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書中選擇最感興趣的一本進行閱讀,并按照所選書籍給大家分組,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段落以朗誦、配音、舞臺劇等形式進行表演準備。開學后課堂上熱鬧非凡,臺下掌聲陣陣,學生的表演雖稚嫩但是很有吸引力。學生在準備過程中,積極查閱資料,更深入地理解了文章內容,提升了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重視學生的自主性,教師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來使學生愛上閱讀,達成擴大閱讀量、提升閱讀能力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章素娟.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8(5):50-52.
[2]季明月.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內蒙古教育,2016(26):71.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