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等式是初中數(shù)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夠積極思考,專注于不等式的學習呢?針對這個問題,教師一直都在探求方法,但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效果并不是很明顯。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要求都更加嚴格,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新初中數(shù)學中教學方法,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不等式;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9-004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9.032
初中階段的學生不僅喜歡新鮮的事物,也喜歡去探究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因此,教師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在不等式的教學中增加一些新鮮有趣的元素,也可以進行一題多解,讓學生對不等式的理解更深入,增加學生對不等式的興趣,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學習。
一、 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
初中階段的學習相比小學階段的學習,學習內容更加廣泛,對知識學習的要求也更高,而且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要更加系統(tǒng)和靈活,要讓學生對知識能夠靈活的運用。所以,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熟練地掌握基礎知識,使他們活學活用,不斷提升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習效率。不等式的解題方法不止一種,對于同一道題也往往有多種解答思路,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讓學生做大量的習題,也要讓學生將題型分類歸納,從中尋求解題技巧,逐漸掌握各種不等式的解題步驟和解題技巧??偠灾?,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就必須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基礎。如果學生沒有好的基礎,教師的教學進度就無法得到保障,學生的學習效率也不會得到提升。
二、 初中數(shù)學不等式的教學創(chuàng)新方法
(一) 借助思維導圖讓學生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思維導圖是一種學習工具,它可以將混亂的知識點清楚地描繪在一幅圖畫中,讓學生將知識學習變得系統(tǒng)化,而且圖畫中的色彩可以刺激學生的全腦神經(jīng)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同時運用左右腦。思維導圖的特點就是可將所學的知識快速的分類歸納,初中數(shù)學不等式中的知識比較零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知識點的掌握總是這里一點那里一點的,對知識點的掌握不夠系統(tǒng),所以學生對知識不夠熟悉,基礎知識不牢固,面對解題時,不能在自己的大腦中獲得有用信息,所以解題困難,讓不等式變?yōu)橐粋€學習難點。初中數(shù)學教師要想讓學生突破這一難點,首先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而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教師可以嘗試將思維導圖教給學生,以這樣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將繁雜的基礎知識整合成系統(tǒng),而且可以讓學生的左右腦同時運用起來,這可讓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更加系統(tǒng)。除此之外,教師要讓學生將基礎知識進行記憶,而思維導圖可以引導學生左右腦并用,這就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
(二)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解題技巧
新課標要求對學生的教學不僅要有理論知識,還要帶領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生活。這就好比鄧小平同志說的“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放在不等式的解答中,不管你用什么辦法,只要你將正確的答案解答出來就行,這種方法能夠切切實實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新的教學要求迫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傳授一些解題技巧。當然不等式的解題技巧與不等式的性質密不可分,不等式的性質主要有以下三點:(1)不等式兩邊同時加或減一個數(shù)或者式子,不等式依然成立;(2)不等式兩邊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正數(shù),不等式依然成立;(3)不等式兩邊如果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負數(shù),不等式的不等號要變化。根據(jù)這三點性質,我們可以尋求到各種解題技巧,簡化不等式的解答。比如下面這道例題:2x-6≤x-2,不妨根據(jù)第一條性質,給不等式的兩邊同時加2,變?yōu)?x-4≤x,然后再變?yōu)?x-x≤4,最后得出x≤4。如果學生對不等式的基礎知識以及不等式的性質沒有熟練掌握,就不會在解題的過程中做出快速反應,并找到解題技巧,讓原本簡單的不等式變得復雜,給不等式的解答增加難度。解題技巧的掌握課可以讓學生快速解答,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三) 回歸課本
不等式的教學要創(chuàng)新方法,教師首先要回歸課本。課本之所以是教學依據(jù),是因為課本中內容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經(jīng)過專家反復研究的,其中知識點的順序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例題的解答步驟可以讓學生從中看出解題技巧。而且新課改后的新版教材比起原有教材,會在例題的解答步驟旁邊將相應的知識點進行標注。這一舉措有助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尋求解題技巧。
(四) 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中的錯題剖析
高考是初高中階段的學習終點。近幾年,每年高考過后我們都會看到對各省高考狀元的相關報道,并為廣大學子分享了學生體會和方法。其中,高考狀元提到最多的是錯題集的整理利用。有的高考狀元將自己做錯的題整理在一個專門的本子中,然后對這些錯題進行剖析,尋找自己解答錯誤的根源,將錯誤理解的原因找到,然后再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強化知識,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高考狀元不是僅僅依靠刻苦學習得來的,而是在專注于學習的同時,還自主尋求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研究錯題集就是高考狀元們找到的一種高效學習的方法。初中生在不等式的學習過程中也可以借助這種學習方法,將自己的錯題整理出來,然后去研究這些錯題,反思自己究竟是因為對哪一點知識的理解不到位才讓自己在解題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初中生也可以尋求同學的幫助以及教師的幫助。總之,初中生要找到自己做錯題的原因,然后將正確的理解標注在錯題旁邊,然后在自己的練習本上不斷練習,直到自己可以在解題的過程中熟練運用知識。比如說下面這道例題:2+■≥■,學生在去分母的過程中很容易忽略單獨的數(shù)字2也要乘8。造成學生犯錯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對不等式性質的第二條理解不到位,給不等式的兩邊要同時乘以一個正數(shù)不等式才會成立。如果學生犯了這樣的錯誤,就可將這一題型歸入自己的錯題集中,然后在題目的旁邊注上不等式的第二條性質,并在必要的時候將“同時”兩個字用紅筆標記出來。初中階段的學生相對來說自主學習能力并不高,所以在錯題的整理上,教師要做好監(jiān)督工作。當然,在錯題剖析上,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犯的錯誤,看看會不會有學生在同一個知識點上犯錯誤,反過來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思路與教學方式是否有缺陷,或者對知識的講解不夠清晰。教師要及時創(chuàng)新,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手段,避免因自己的教學方法不完善而讓學生出現(xiàn)解題錯誤的情況。
三、結語
初中數(shù)學中的不等式還是最基礎的不等式,在解題過程中會大量地運用基礎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讓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然后在基礎知識中尋求解題技巧,繼而提高學習效率。我們教師不能不顧及學生的基本情況,偏離考綱,追求高、難、怪的題目,同時要讓學生善于整理基礎不等式之間相互的關系,對不等式易錯點進行整理歸納,并定期檢測學生在不等式解答過程中的易錯點和疏忽點。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也要從基礎知識出發(fā),引導學生掌握解題技巧,在同類解答的過程中尋找出解答不等式的基本特點,以方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初中數(shù)學中的不等式,從而更好地學習好初中數(shù)學。
參考文獻:
[1]馮迎輝.自適應測試平臺下的初中數(shù)學教學設計——以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次函數(shù)教學設計為例[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8(18).
[2]蒲菲.初中數(shù)學試題標簽對個性化教學的實踐探究——以七年級下冊不等式為例[J].知識文庫,2018.
[3]唐琦.初中數(shù)學概念課型教學的實踐與思考——以“不等式及其解集”為例[J].中學數(shù)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版),2018.
[4]張水芳.在初中不等式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J].宜春學院學報,2008(s1).
[責任編輯 杜建立]
作者簡介: 林洪(1968.2— ),女,漢族,福建閩侯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數(shù)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