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交通路中學)
當前,閱讀題一直都是學生失分的主要題目,學生的閱讀能力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閱讀不深入、理解出現(xiàn)偏差,分析不到位,表達不精準等。雖然問題一直存在著,但是都沒有得到解決。而且,在傳統(tǒng)語文課堂中,基本上都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的接受,在開展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先講課,在課后布置作業(yè),這種填鴨式教學方法無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生只是為了應對考試而學習。隨著我國社會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制度體系也在進行著不斷的改革優(yōu)化,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在我國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閱讀能力已經被列為首要教學任務。所以,新課程改革一直都要求改變這種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1.缺乏先進的教學觀念
小學語文教學一直都缺乏先進的教學觀念,教師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負責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忽視了學生的承受能力。最終導致學生缺乏扎實的語文功底,缺乏語文知識。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很少有時間讀書,大部分時間都被教師講課占據(jù)。所以,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都是在課下練出來的,不是靠教師的講解領悟出來的。所以,教師的教學觀念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沒有幫助。
2.閱讀方式不正確
當前,有的語文教師采取的是圈養(yǎng)式的教學方式,教師把教學內容都限制在教材篇目中,學生的視野非常狹窄,眼中只有語文教材,以教材為主。一旦出現(xiàn)了課外考題,學生無法做到舉一反三,寫作都是千篇一律,沒有新意。有的語文教師采取抽象的理論性教學,只知道往學生的腦袋里塞進理論知識,忽視了必要的講解手段。
3.作文與學生的生活脫節(jié)
小學的寫作經常和學生的生活脫節(jié)了,作文不能正確的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轉化為作文的素材。學生沒有豐富的詞匯和語言,也不能寫自己熟悉的題材,總是拼湊,所以不能寫出高質量的作文?;旧厦恳粋€學生都希望寫好作文,但是學生的生活空間有限,生活內容單調,小學學校都是封閉式管理,學生沒有時間閱讀,小學作文都是命題作文,學生的真實想法不能傾訴,最終總是應付了事,寫出的作文言之無物。
1.轉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
小學語文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首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才是學生最好的教師。教師要為學生塑造一個良好的寫作氛圍,讓作文課變成學生期待的課堂,精心設計每一節(jié)閱讀課和作文課,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喚起學生的寫作動機。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讓學生感知到作文不是生活的點綴,而是生活的必需。寫作不是為了應付,而是為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轉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才能夠采取合適的策略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教學。
2.把美文閱讀融進作文教學中
閱讀是學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欣賞美文,可以增強學生的興趣,有助于學生了解文學常識和寫作技巧。在一般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利用美文閱讀和欣賞引導學生。教會學生謀篇布局,領悟重點詞句,進行詳細的欣賞。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文筆中蘊含的感情,領悟到遣詞造句的好處。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相關的課文學習和閱讀,欣賞名著作品。這樣可以讓學生加強對名著的閱讀。
3.把作文融入生活中
一般而言,學生的寫作離不開生活,這是不可分割的部分。所以,作文必須要從真實的生活出發(fā),這樣才能寫出真情實感。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回家做飯的文章,讓學生幫助媽媽做飯,做自己喜歡的飯菜,然后寫出自己的作文,表達自己的感悟,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只要學生與生活相聯(lián)系,那么就能夠寫出自己想要的東西,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另外,寫作也應該融入大自然,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是豐富多彩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帶領學生走出教師,走進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