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 那開憲
(接2018年12月下)
盡管目前不少新型口服抗凝劑問世,臨床上有逐漸取代華法林的趨勢,但是指南明確提出,對于房顫伴所有機械瓣均不適用于新型口服抗凝藥,房顫伴中重度二尖瓣狹窄(以風濕性心臟病為主)也不建議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藥,而應選擇華法林。
臨床實踐表明,華法林抗凝效果明確、可靠,其代謝易受藥物、食物、疾病狀態(tài)、種族、基因多態(tài)性等因素影響,難以維持穩(wěn)定的治療水平,使用時需要常規(guī)監(jiān)測。而由于頻繁的實驗室檢測和劑量調整,患者的依從性很差,且難以維持在治療窗范圍。由于其治療窗窄、起效慢,有效抗凝的INR常常和出血的INR相互重疊,故出血是華法林常見的并發(fā)癥。華法林應用于不同種族的人群中劑量差異比較大,對于中國人來講,由于基因型對藥物的抑制性,會導致中國人群對華法林的劑量需求是比較低的。也就是講,如果同樣要達到INR 2~3的水平,中國人群所需要的華法林劑量只有西方人群的一半甚至更少。因此,在應用過程中,密切觀察病情,不能夠照搬國外的經驗。需要定期對INR進行監(jiān)測。
目前臨床上新型口服抗凝劑有直接口服抗凝劑(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劑(達比加群)。新型口服抗凝藥物克服了一些華法林藥理作用機制上重要的缺陷,近年來,臨床研究表明,這些新型口服抗凝劑與華法林比較有如下優(yōu)點:新型口服抗凝藥的抗凝效果與華法林相當,甚至優(yōu)于華法林;起效迅速,無需常規(guī)抗凝監(jiān)測;無食物相互作用,不經CYP450酶代謝,較少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使用方便,可特異性阻斷凝血途徑;在不良反應尤其是出血方面,新型口服抗凝藥物明顯地優(yōu)于華法林。指南推薦,如果接受華法林治療的患者,INR控制不穩(wěn)定應考慮換用新型口服抗凝藥物。國外研究表明,新型口服抗凝劑所致大出血年發(fā)生率為2.13%~3.6%,顱內出血年發(fā)生率為0.23%~0.5%,顱內出血風險顯著低于華法林。我國目前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新型口服抗凝藥物的價格還是比較昂貴的,均不在醫(yī)保報銷范圍內,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夠承擔得起。
新型口服抗凝藥物與華法林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它多多少少需要通過腎臟來進行代謝。尤其是達比加群,80%~85%需要通過腎臟來排泄。一些比較少的,像沙班類藥物也有30%~50%需要經過腎臟進行排泄。因此,如果患者的肌酐清除率下降或是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的話,就會造成藥物的過量和蓄積的問題。因此,在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藥物時要監(jiān)測腎功能并及時調整劑量。在指南當中關于劑量推薦有著明確的建議:在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中,肌酐清除率小于50ml/min的時候,要采用低劑量治療。新型口服抗凝藥物對終末期或透析患者不宜使用。對于房顫伴人工心臟瓣膜患者或房顫伴中重度二尖瓣狹窄(以風濕性心臟病為主)患者應避免應用新型口服抗凝劑,而應使用華法林抗凝治療。研究表明新型口服抗凝藥目前已廣泛應用于房顫伴非瓣膜疾病患者,并有逐漸取代華法林的趨勢。新型口服抗凝藥在臨床應用過程中要注意與其他藥物間反應,如:新型口服抗凝藥均不得與酮康唑類抗真菌藥合用,達比加群和阿哌沙班不得與利福平、卡馬西平、苯妥英鈉及苯巴比妥合用,達比加群不得與決奈達隆合用,利伐沙班不得與HIV蛋白酶抑制劑合用(如利托那韋),達比加群與維拉帕米聯用時應減量。
當患者服用口服抗凝藥物出現出血的話,首先一定要分清出血的嚴重程度。輕微出血絕大多數患者是不需要停藥的。如果是應用華法林的話,首先要查看患者合并疾病及合并用藥的情況。如果是中、重度以上的出血,是要求立即停藥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尋找出血的原因。找到原因以后能夠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情況下,可以重新再啟動口服抗凝治療。在出血的處理當中還有幾條原則。第一就是停藥以后藥物會從一定時間之內排泄掉,但是華法林本身排泄比較慢,排泄周期比較長,所以可以用維生素K拮抗劑來進行調整。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筆者注意到華法林有效抗凝的INR常常和出血的INR相互重疊,故出血是華法林常見主要并發(fā)癥。長期抗凝治療每年出血發(fā)生率為1.1%~8.1%。出血可涉及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出血,顱內出血最為嚴重甚至可危及生命。最常見的出血部位是皮膚、黏膜、胃腸道及泌尿生殖道。一般來講出血的并發(fā)癥最常出現于治療的前三個月,而且出血風險常常見于以下人群:高齡,嚴重的腦、心臟、腎臟或肝臟疾病,腦血管或周圍血管疾病,抗凝強度不穩(wěn),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飲酒及外傷等人群。研究表明出血的危險程度和抗凝強度有關,當INR為3.0~4.4時,出血的發(fā)生率是INR為2.0~2.9的2倍;INR為4.5~6.0時,出血的發(fā)生率是INR為2.0~2.9的4倍;INR大于7.0時,出血的發(fā)生率是INR為2.0~2.9的5倍。在我國,研究表明合理的INR強度為2.0~3.0。INR<1.5時栓塞危險明顯增加,INRI>3.0時出血危險增加。
新型口服抗凝藥物的半衰期比較短,因此出血時停藥是最好的處理方法,停藥之后短時間內(1~2天)就從體內排泄掉了。輕度出血可停藥一次或兩次,中重度出血需采取相應支持措施,如機械壓迫、手術止血、補液或輸血;達比加群使用者可接受idarucizumab(靜注5g)治療;發(fā)生致命性出血時就要補充一些新鮮凝血因子。選擇凝血酶原復合物濃縮物(25U/kg)或者是單個的凝血因子,比如凝血七因子來治療特別嚴重的危及生命的出血。
指南就如何進行藥物轉換給出了具體原則,即在保持抗凝作用最大化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出血風險。華法林轉為新型口服抗凝藥時需在INR<2.0時起始新型口服抗凝藥;2.0<INR<2.5時,可在當時或第二天起始新型口服抗凝藥;INR≥2.5時,應預計INR<2.5所需時間,監(jiān)測INR值。由注射用抗凝藥轉換時,普通肝素停藥后(半衰期+2h)立即起始新型口服抗凝藥,低分子肝素在下次需注射時起始;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停藥后立即起始新型口服抗凝藥。由新型口服抗凝藥向華法林轉換時,建議兩者(依度沙班減半量)合用,直至INR達標;需注意的是,首次合用需要3~5天監(jiān)測一次INR,若INR<2,1~3天后復查;若INR>2時停用新型口服抗凝藥;停用新型口服抗凝藥1天后監(jiān)測INR值以確??鼓Ч?;停藥后1個月內密切監(jiān)測INR(至少于3次于2~3之間)。新型口服抗凝藥向注射抗凝藥轉換時,下次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藥時起始注射抗凝藥即可。新型口服抗凝藥與新型口服抗凝藥之間轉化時,下次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藥時起始其他新型口服抗凝藥,注意藥物濃度可能增加的情況(腎功能不全)。
新型口服抗凝藥一般無需常規(guī)監(jiān)測凝血指標,也不應根據凝血化驗指標進行劑量或服藥間隔的調整?;颊叱霈F以下情況時需要凝血指標化驗,例如出血事件、血栓事件或需進行緊急手術,還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潛在藥物相互作用及懷孕藥物過量等情況。新型口服抗凝藥達峰時間很短,解釋凝血指標時必須要了解取血與服藥的時間間隔;峰值多在服藥后3小時左右,6小時后的結果可能會有很大差別,同時醫(yī)生也應根據不同腎功能對藥物半衰期的影響進行判斷,一般服藥后至少24小時以上采血才能準確評估患者真實凝血功能。常規(guī)凝血指標對指導沙班類藥物使用沒有意義,目前僅有達比加群可用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方法,指南給出谷值150mg:40.3~76.4s,110mg:37.5~60.9s,當測量值>2倍上限值時提示出血風險增加。此外,稀釋的凝血酶時間(dTT)及蝰蛇毒凝血時間(ECT)也可預測達比加群的出血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