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摘 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轉化”的思想是一種發(fā)散思維的體現。這表現在只要是“轉化”就必然至少存在兩個部件,如果方法足夠靈活甚至可以延伸至多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轉化”的思想幾乎無處不在。從簡單點的加法和減法之間的“轉化”到復雜一點的“數形結合”,都能夠體現出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和變式。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善于運用“轉化”策略既是學科的內在要求,更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思路拓展的好手段。
關鍵詞:“轉化”策略;小學數學;數學教學;課堂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轉化”策略,可以是宏觀方面數形之間的“轉化”,也可以是基于對某個具體題目理解上運算律的“轉化”。對小學生而言,所要掌握的這種“轉化”策略不能僅局限于數學知識方面,還應該重點考慮學生的思維層面,即要最大化地將這種“轉化”策略應用于教學實際中?;诖?,就要充分考慮學情,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融會貫通,將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轉化”成一種習得性的數學素養(yǎng)。
一、善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
有的人認為“學好數理化”的時代已經過去,“數學無用論”人們也不再陌生。甚至有觀點提出我們現在所學的數學是“古代”的數學,即在數學領域上,基礎教育并不怎么接觸最新的數學研究,而是將目光停留在之前的成果中。而小學數學教學的定位,不僅是學校開設的一門課程,更應該是生活中的一種觀念、一種方法論。換句話說,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實現生活經驗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轉化”,讓他們在教學中能意識到數學的實用性。例如,在學習“估算乘法”的時候,就可以實現二者之間的“轉化”。
本部分主要學習兩位數乘法的估算,進而直指兩位數乘法的筆算。既然是估算,自然離不開一定的規(guī)則。怎樣算估?估完如何算?這些都需要學生明確。而教師則應該給學生構建好掌握這種估算方法的知識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那么,最簡單易行的方式就是將估算的方法“轉化”成生活經驗,即將我們生活中如何思考的模式直接遷移至課堂。例如,在練習題里有購買籃球的問題,三種不同價位的籃球,分別是48元,38元和28元,當總錢數是1000元的時候,需要買24個同樣的籃球應該選哪個?這無疑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不妨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把價格相應縮小10倍,那么就成了拿100塊錢買24個同樣的東西,大約買多少價位的商品,然后再擴大10倍。對小學而言,三、四塊錢的商品他們接觸得更多,估算起來就比較簡單。在此基礎上的“轉化”策略就能夠幫助他們直接解決數學問題,甚至不用列豎式,張口即來。
二、在熟悉和陌生之間搭建橋梁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在教學中手機也占有一席之地。有的教師用手機投屏功能直接和多媒體相連,而家校共育更少不了手機的參與。手機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自然而然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如十幾年前還必不可少的年歷、日歷,在當前也多以一種紀念的形式出現。日常中大家更傾向于用手機直接調取日歷軟件。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對其的了解就更少了。很多學生并不關心我國的天文歷法,對他們來說手機能夠查到的就不需要識記。但是,年歷、日歷的知識宏觀上可以上升到天文宇宙,而其中含有的排列規(guī)律更值得學生學習、探究。因此,在教學“認識年月日”的時候教師就要在學生熟悉的事物和陌生事物之間建立聯系,以激發(fā)學習興趣。
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記憶一年有12個月時可以引導學生類比12個星座。星座的概念在小學生中流傳較廣,甚至有的學生能將各個星座分析得頭頭是道。那么,在教學中就可以不遺余力地從學生所熟悉的事物進行切入,再對比不同,從而實現教學。在區(qū)分完12個月后,就可以讓學生繼續(xù)通過思考自己是哪個星座的,以及是如何判斷的,而直面大、小月的劃分,讓學生篩選出哪些星座里包含大月,哪些包含小月。通過這樣的“轉化”,數學問題會變得更像是同學之間熟悉的交談。
三、靈活思考用簡單替代復雜
數學中有一種常見的運算方法叫做“簡便運算”,是運用一些運算律進行變式,從而達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效果。不得不說,數學中的“簡便方法”有著無窮的魅力,它使很多繁瑣的流程變得一目了然。但是,基本所有的“簡便”都體現在形式的簡單上,對思維的要求則相應高了一點。那么,在數學教學中,怎樣去訓練學生這“高了一點”的思維?這還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靈活思考,將復雜“轉化”成簡單。例如,在學習“認識噸”的內容時,就可以不要過于執(zhí)著。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感知噸的概念,學會將其和千克進行換算。很多老師將前者作為教學的難點,這無可厚非,但是卻忽略了后者才是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建立噸的概念可謂是費盡心機。一會兒給學生看卡車的圖片,一會又出示200斤的大米,再不行就直接上學生的體重??墒菍W生來說,這些究竟代表著什么呢?就拿體重來說,自己的體重對自己來說其實更像是一個數字,試問,誰能感知到自己有多重?這樣想來,其實教師在無形中將“噸”的概念解釋復雜了。那么,就簡單一點,抓住教學的重點,直接讓噸和千克建立概念,“1000倍”中的數值對學生來說更有影響力,因為他們的腦海里有“1000”這個數字的概念。然后通過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來推測1噸,既形成了印象又掌握了換算,復雜就“轉化”成了簡單。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思考“轉化”策略,讓數學更貼近生活,變得更加熟悉、簡單。
參考文獻:
[1]金曉萍.數學思維培養(yǎng)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體現研究[J].教書育人,2016(13).
[2]陳志強.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4).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