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構建內容與推進路徑

      2019-02-14 05:55:04吳南中張巖
      職業(yè)技術教育 2019年31期
      關鍵詞:推進路徑學分銀行終身學習

      吳南中 張巖

      摘 要 學分銀行體系構建內容不清的問題阻礙了學分銀行有效推進。透析學分銀行的功能發(fā)現,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是實質性的開展學分銀行服務工作、對學分銀行進行宣傳推廣、促進學分銀行服務業(yè)務與學習者交流融合的體系。基于此,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構建內容包括縱向層面的學分銀行服務體系主干脈絡建設,橫向層面的學分銀行服務內容譜系建設。要實現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建設,需要通過學分銀行制度建設落實服務內容譜系,依托教育行政落實實體架構,通過機制建設完善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內部架構,通過服務業(yè)務激活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參與積極性,實施階段性評估促進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完善,并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夯實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能力基礎。

      關鍵詞 學分銀行;終身學習;服務體系;構建內容;推進路徑

      中圖分類號 G72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9)31-0049-06

      自2010年印發(fā)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了“建立學習成果認證體系,建立‘學分銀行制度”以來,學分銀行理論設計與實踐推進工作在全國迅速開展。2019年,國務院印發(fā)的《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再次重申要建立職業(yè)教育國家“學分銀行”。然而,2020年即將到臨,國家學分銀行還沒有真正得以建設并實質性運行,部分省級政府雖建立了自身的區(qū)域性學分銀行,但都還沒有真正起到“溝通各級各類教育的立交橋作用”,更沒有“建立學習成果認證體系”。分析學分銀行建設問題,“學分認定主體不清、學習積累能力不濟、學分轉換需求不足”是阻礙學分銀行建設推進的癥結所在[1]。同時,缺乏相應的服務體系,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學分銀行實體,不能真正有效服務有需求學習者,沒有從根本上支持學習者參與學分銀行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習者與學分銀行產生距離感和疏遠感。建設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是目前學分銀行建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學分銀行服務體系:一個不能回避的話題

      (一)學分銀行是“制度”還是“實體”

      1.從學分銀行起源來看,學分銀行是一個蘊含多種制度要求的實體組織

      眾所周知,包括《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等諸多文件,都提出要建設“學分銀行制度”,故許多學分銀行建設者將學分銀行建設等同于制度建設。疏理各類文獻可以發(fā)現,學分銀行的概念來自韓國,后逐漸與終身教育“立交橋”建設契合,逐漸發(fā)展為中國版的“學分銀行”概念。在韓國,學分銀行是“認定先前學習的教育體系,當學分累積到某個特定標準時,即可獲得學位,從而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的、終身學習的社會”[2]。作為“教育體系”而存在的學分銀行,顯然不是單純的“制度”,而是具有頒發(fā)證書權力的實體。而在中國,很多文件將學分銀行定義為“激勵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學分銀行是“制度”還是“實體”?這是決定學分銀行功能能否實現的問題,也是學分銀行建設過程中的基本理論問題,決定了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建設學分銀行。按照《辭?!返慕忉?,“制度”指“要求成員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辦事的規(guī)則或行動準則”[3]。學分銀行顯然不僅僅是辦事的規(guī)則和行動的準則,而是通過規(guī)則、準則支持社會民眾參與學習的具體承載物。在韓國,學分銀行起初由韓國教育開發(fā)學院負責運行和管理,2008年以后,轉為國家終身教育研究所負責運作[4],但二者都可以為學習者頒發(fā)文憑,都具備完善的組織架構,這就表明學分銀行不是制度體系,而是具有實質性職能的社會實體,它包含了特定的制度,比如“通過學分積累獲取學位證書”的制度,以及蘊含了“完全學分制度”的制度、按照標準建設課程和獲取專業(yè)資歷的制度等內在要求。

      2.從學分銀行功能來看,學分銀行要有運行的實體來真正實現其所潛在的功能

      在社會系統(tǒng)的形成過程中,“功能”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特征”。比如大學的功能是“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文化傳承、社會服務、國際交流”[5],大學是圍繞這些功能進行組建和運轉的。從有關學分銀行的政策文件來看,學分銀行的核心功能是實現“各級各類學習成果的認證、積累與轉換”,進而拓展為其他形式的“功能”,比如出具相關證明等。一般來說,制度并不一定需要相應的機構作為支撐,比如我們熟悉的“彈性學年制”“完全學分制”等制度,只需要在傳統(tǒng)的教育機構中,將這種制度附載進去即可;比如“選修制”的建設,不會為“選修”成立一個專門機構。而作為學習成果認定、積累與轉換的學分銀行,顯然不止作為一種嵌入的“制度”那么簡單,涉及到了由誰認證、積累與轉換的具體業(yè)務問題,還涉及到什么樣的成果可以認證、為什么認證、為什么轉換的核心問題,這是一個現有教育機構中并沒有存在的“業(yè)務”——與零星的英語等級證書等認證不一樣,學分銀行認證的內容非常廣泛,作用到教育的各個領域和不同階段,既有學歷教育,又包括各類非學歷、非正規(guī)教育,需要一個專門的組織機構來開展制度建設、標準建設和認證。

      (二)學分銀行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實體

      既然學分銀行有特有的業(yè)務,無法與現行的制度架構實現真正融合,那么必然是一個實體。那么,學分銀行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實體?可以從已經具有一定內部架構的學分銀行探析學分銀行的組織形態(tài)。

      對全國現有14家省級及以上學分銀行進行組織架構上的挖掘,收集到8家實質性開展了相關工作的學分銀行的內部架構信息。盡管從形態(tài)上看,學分銀行還存在與其他機構合署的情況,但其業(yè)務的獨立性和組織的實體性已經得到了充分展現。分析整個學分銀行的組織形態(tài)可以看到,學分銀行標準建設、認證服務、技術支持是核心的組織形態(tài),最為核心的業(yè)務是為學分銀行參與者服務,也就是本文要探討的“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基于此,本研究嘗試得出如下結論:學分銀行是運行實體與制度建設結合的組織,制度是學分銀行的內在靈魂,認證服務是學分銀行作為特定機構參與對外服務的核心。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指的是根據學分銀行建設的目的、功能和工作內容所形成的服務體系,包括了各級學分銀行機構及其涵蓋的服務內容。

      (三)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在學分銀行實體中的功能

      當然,從遠景來看,僅僅依靠省級及以上學分銀行認證相關的人員是不能完成龐大的學分銀行認證服務任務的,一旦學分銀行真正建成,需要前瞻性地布局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具體來說,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具有如下功能。

      1.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是學分銀行各類業(yè)務的實際開展者

      學分銀行是終身教育體系的連接器,是各級各類教育溝通與銜接的“立交橋”,是民眾參與終身學習的記錄體,是各類學習成果轉換為學分、學習成果和相關資歷的途徑,同時學分銀行還通過業(yè)務拓展衍生許多其他功能,比如學習積分的社會化應用。這些業(yè)務的開展,需要大量的群體參與,形成獨有的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實現學分銀行所蘊含的功能。

      2.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本身是學分銀行的宣傳載體

      學分銀行作為新生事物,盡管近年來的研究與實踐推進較快,但整體來說,社會感知不足、宣傳面不廣、影響力不大都實質性地束縛了學分銀行的發(fā)展。對學分銀行宣傳、推廣、功能拓展而言,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扮演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學分銀行建設是一項公益性事業(yè),缺乏以利益獲取為特征的強力推廣機制和以經濟為基礎的推廣物質資源,需要以優(yōu)質的服務支持學習者通過學分銀行獲取便利。其次,參與學分銀行的群體相對比較集中,他們通常通過朋友圈子、學習共同體等方式關注到學分銀行的運行,學分銀行需要有目的性地聚集這樣的群體,實施推廣宣傳。再次,學分銀行諸多業(yè)務的拓展需要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去開展。比如學習成果的應用,需要與企業(yè)、行業(yè)以及相關職能管理部門去對接。同時,學習者積分的使用,也需要借助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形成有效的推廣關系。

      3.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是學分銀行業(yè)務與學習者之間交流的粘合劑

      學分銀行是為學習者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的制度體系和實體。但從業(yè)務的角度來講,學分銀行和學習者的訴求并不完全一致,比如學習者更關注通過學分銀行使自身的資歷訴求、學分訴求、學習時間證明等,進而提升自身獲取相應資源的能力;而學分銀行則需要與國家職業(yè)管理部門、行業(yè)企業(yè)等用人單位的用人訴求和標準保持一致,使自身兌換的資歷、學分或者相關的學習積分有質量,這中間就存在一定的沖突。學分銀行服務體系通過搭建學習者與學分銀行業(yè)務之間的理解橋梁,實現兩者之間的交融,幫助學習者理解學分銀行的標準要求是對學習者自身利益的保證,這種理解和溝通機制在學分銀行推廣初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學分銀行長期發(fā)展的基礎。

      二、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構建內容

      (一)在縱向層面,形成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主干脈絡

      從功能來看,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應該具備不同層次的工作內容。在學分銀行的最高層次,一般稱之為學分銀行總部或者中心。作為一個非盈利性組織,稱之為學分銀行管理中心更符合現實,也是大部分省級學分銀行慣用的方式。學分銀行管理中心服務社會和學分銀行內部的方式是確立學分銀行的建設目標,設計學分銀行的標準體系,制定相關的認證、積累與轉換標準,并按照終身學習的要求為學習者開設學分銀行學習賬戶。但學分銀行管理中心不可能承接所有的學分銀行業(yè)務,學分銀行諸多工作也不可能通過學分銀行信息平臺的方式來實現,而是需要建立體系性的結構。通過建立空間維度的科層結構,形成不同層級之前的權責結構,實現“條條—塊塊”的權威分配,是實現學分銀行深入到教育機構、行政社區(qū)和學習群體的有效辦法。在現有情況下,按照國家的科層結構,形成“國家學分銀行——省級學分銀行——區(qū)縣學分銀行(教育機構學分銀行)——學分銀行受理點”的主干脈絡是較為穩(wěn)妥的方式。通過各級學分銀行的支撐,確保學分銀行在目前狀態(tài)下,充分深入到學習者,并按照相應的權力和可以調動的資源,形成“差序結構”的權力分配形態(tài),比如省級以上學分銀行需要對行業(yè)通用標準進行建設,需要統(tǒng)籌省級資源,服務自身所在省份的學分銀行用戶,而各個受理點更多的是獲取上級的指引、根據自身的能力和資源組織較為簡單的學分銀行工作。關于不同層次學分銀行實體所應該負擔的責任和義務,有興趣的研究者可以跟進本研究團隊的其他相關成果。

      (二)在橫向層面,確定學分銀行服務內容譜系

      從目前學分銀行建設的樣態(tài)來看,終身學習賬戶的開設與維護、學習成果的認定與轉換、學習成果標準體系的建設、不同層次教育機構之間的溝通與銜接、學習成果的應用以及學分銀行信息平臺是學分銀行的核心業(yè)務,也是學分銀行的具體服務內容。落實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服務內容和標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具有清晰邊界的學分銀行主體業(yè)務。從形式上看,學分銀行的服務分為標準提供服務、成果認證服務、結果使用服務以及業(yè)務咨詢服務、成果證明服務等各類一般性服務。由于學分銀行嘗試將資歷框架作為標準建設的內核,并與行業(yè)合作發(fā)布行業(yè)通用能力標準,對教育內容、形式和結構有自身的要求,同時隱含了質量保證的隱喻,通過標準建設服務學校教育教學深層次改革,即為教育教學深層次改革輸送標準。從內容來看,學分銀行服務體系需要與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教育機構溝通,建立學分銀行制度體系,作為服務的基礎;需要與行業(yè)溝通,通過行業(yè)通用能力標準建設,實現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之間的溝通與融合,促進終身教育體系成型;需要通過資歷等級及其相關內容,指導學習者開展一致性、階段性、持續(xù)性學習;需要為學習者開展與學分認證、積累與轉換相關的業(yè)務辦理。這些都需要學分銀行明確內容譜系,并安排好相關人員的工作,以支持學分銀行的整體發(fā)展。

      二是強化業(yè)務之間的協同合作。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內容確定是一個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整體,是圍繞終身教育體系搭建的“立交橋”,學習賬戶的開設與學習成果相關的業(yè)務是服務學習者內在關聯性學習、持續(xù)進階性學習、階段一致性學習的核心[6]。學分銀行業(yè)務中應該是相互關聯的整體,需要形成協同合作關系。比如學分銀行應該建設和維護好學分銀行信息平臺,以基于相關平臺做好對外服務,但學分銀行平臺建設是支持學分認證等相關業(yè)務的。同樣,作為學分銀行的業(yè)務,認證的目的是為了學習成果獲得社會行業(yè)與企業(yè)等用人單位或教育機構的支持。要取得外界支持的效果,質量保證就起到關鍵作用。因此,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相關業(yè)務,要形成相互支撐的作用關系。

      三是強化業(yè)務之間一致性邏輯。除了業(yè)務譜系的協同與合作,學分銀行服務內容的一致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學分銀行服務內容的一致性指學分銀行提供的服務應該具有統(tǒng)一的目標,就是服務學習者隨時隨地可以參與終身學習的制度體系和服務實體。體現在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內容上就是所有的內容都圍繞這個功能開展。因此,學分銀行服務體系要敢于對偏離自身業(yè)務邏輯的內容說“不”,比如自身組織培訓,這樣的內容會消解學習成果認定的權威性,同時也會使自身的服務內容發(fā)生根本性轉向。在某種程度上,以培訓等為附屬業(yè)務的學分銀行已經實質性脫離了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設的內容。

      三、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推進路徑

      (一)通過學分銀行制度建設落實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內容譜系

      要建設覆蓋全域的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先是要讓民眾有學分銀行的概念,了解學分銀行的服務內容,進而促進其參與學分銀行的體驗,通過不斷互動與學分銀行保持聯動。要讓民眾了解學分銀行,最便捷的方式是在學分銀行制度建設中,落實學分銀行服務內容。首先,通過相應的文件落實學分銀行的建設任務,實施以政策推動的學分銀行體系建設,引發(fā)教育系統(tǒng)及相關群體對學分銀行的關注,實現學習銀行服務體系“自上而下”的任務譜系建設。其次,對服務體系的空間規(guī)劃、人員安排、績效考核、發(fā)展規(guī)劃形成周密的指導,通過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實體化建設,直觀形象地形成業(yè)務內容。再次,要對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相關業(yè)務進行流程化表達,并以張貼、宣傳、活動、媒體宣傳等多種方式進行擴散,在對外宣傳的同時,促使學分銀行工作者將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任務進行理解和內化。最后,要對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服務內容進行章程化表達。章程是規(guī)定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權力關系、服務方式等制度化的保障體系,真實支持服務內容的質量表達。

      (二)依托各級教育管理部門迅速落實不同層次學分銀行實體組織架構

      組織架構是學分銀行體系履行服務職能的載體,是落實學分銀行功能的基本依托。建立不同層次的學分銀行實體組織,是落實學分銀行服務職能的關鍵舉措。在我國,政府實行的是層層授權、分層監(jiān)督的“科層結構”,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建設,在服務內容上需要政府形成統(tǒng)籌規(guī)劃,對實體組織架構進行有效組織。一般來說,區(qū)縣建立學分銀行分中心需要區(qū)縣政府層面教育主管部門的有力推進,協同區(qū)域行政壓力和業(yè)務壓力,落實承接區(qū)縣學分銀行服務組織。在學分銀行建設初期,由于社會對學分銀行的認知不足,服務體系中實體組織架構的業(yè)務工作量不足等現實原因,需要政府以行政權力對組織架構進行前瞻性建設,只有對人員、空間、資源等方面有足夠的支持,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實體才能迅速建立起來。

      (三)建設和完善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運行機制

      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是一個全新的組織架構,其運行需要科學的機制建設為支撐,具體來說,需要構建其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層次機制、形式機制和功能機制。從層次機制上,需要對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層次架構進行服務內容和權力的梳理,確保各個層次的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明確自身的服務內容。從規(guī)模上講,學分銀行的服務內容廣泛,既有宏觀上的資歷標準建設,又有個體的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但學分銀行服務體系中的不同層次對學分銀行實際業(yè)務有一定的出入,比如高層次的學分銀行中心,需要在組織標準建設上發(fā)揮更大的作用,而低層次的學分銀行相對會低一些。服務內容的不一樣需要在運行機制中得到明確。在形式機制上,需要確定不同層次學分銀行服務架構以及與政府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在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構的初期,“指導——監(jiān)督”機制通常需要發(fā)揮更加實際的作用,“指導——監(jiān)督”機制是需要率先建立的機制;在學分銀行得到一定完善之后,“服務——監(jiān)督”機制是學分銀行服務體系運行的主要形式機制,即政府或者上級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為下層次的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提供支持。在功能機制上,需要綜合發(fā)揮激勵機制、制約機制、保障機制的作用。激勵機制指通過有意義的激勵,促進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比如對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設有成效的工作者和組織予以表彰。制約機制指運行權力,促使組織和個人不得不參與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設的辦法,比如將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設納入教育任務考核指標,將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設的成效與組織評優(yōu)、評項目、個人晉升等聯系起來。保障機制指為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設的組織和個人提供物質保證、組織資源保證等,激發(fā)組織和個人參與到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設中來的有效方式。

      (四)逐漸落實學分銀行業(yè)務,激活學分銀行服務體系自身的參與積極性

      當自身的工作得到積極反饋時,參與工作的積極性會得到極大提升。同理,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建設和拓展,要同學分銀行服務業(yè)務聯系起來,通過業(yè)務回饋參與者和參與組織的積極性,通過價值回應、使命感回應、參與感回應支持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在開拓性事業(yè)開展中,尤其是非盈利性、公益性事業(yè)的開拓中,價值認同發(fā)揮著積極作用[7],在教師培養(yǎng)領域,激發(fā)教師的“覺者精神”,促進教師的成長成為高校轉型發(fā)展中教師培養(yǎng)的重要策略[8]。學分銀行服務體系需要得到充分的價值回應。價值回應指的是通過具體的學分銀行服務工作,促使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組織和個人理解學分銀行以及服務體系在終身學習體系、學習型社會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切實體會學習賬戶建設、學習成果認定與轉換對學習者的積極性推動和資歷獲取的幫助,將組織和個人參與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設的內容和自身價值協同起來,自覺參與學分銀行的組織工作。使命感回應指的是將學分銀行建設的使命感,通過表彰、號召、激勵等方式顯示出來,號召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學分銀行的具體業(yè)務,進而滿足其使命期待。參與感回應指組織和個人通過承擔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設的具體任務,獲得有效的參與體驗,實現參與的積極性。在現階段的學分銀行服務體系中,由于政策的不明朗,參與民眾不夠,造成參與學分銀行建設工作的工作者和組織在整個體系中存在感不明顯,需要投入大量項目,將一些較為容易開展的項目開展起來,比如終身學習賬戶建設以及相關成果的登記,促使工作者真切體會學分銀行給學習者帶來的實際利益,培養(yǎng)參與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設的積極性。

      (五)實施階段性評估策略,促進學分銀行服務體系逐漸完善

      評估一方面促進管理者對學分銀行服務體系重視起來,另一方面為推進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提供反思依據。在教育領域,評估因“持續(xù)改進、科學決策、多元判斷服務”備受重視[9],逐步產生出許多整體性評估、專項式評估、多范式評估等概念和評估策略,促進了教育的發(fā)展。在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設中,評估體現為三重價值:首先,通過評估解決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持續(xù)發(fā)展問題。目前,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設缺乏相應的標準,也缺少大眾認可的切實目標,需要在逐步的評估中,厘清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發(fā)展標準,并將這種標準轉化為階段性任務,為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其次,通過評估解決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科學決策問題。在學分銀行預設的服務內容中,有許多和現實狀態(tài)有一定出入的業(yè)務,比如在學分銀行運行初期,遇到了學分認證需求不濟的問題[10],這就需要調整業(yè)務方向,將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工作內容從服務轉向需求創(chuàng)造中來,通過標準建設、機構之間的壁壘打通、實現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之間的成果轉化等方式,促進學分銀行的持續(xù)性發(fā)展。在面向未來更多的實踐中,學分銀行服務任務中哪些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哪些需要優(yōu)化平臺,哪些需要依靠大數據等技術支持,都需要根據階段性的評估進行調整。再次,通過評估解決學分銀行服務體系質量保證的問題。學分銀行最忌諱的是學習成果認定中的“公信力”問題。韓國學分銀行模式飽受詬病,其中部分原因是其學分的質量沒有得到應有保證[11]。學分銀行質量保證是學分銀行發(fā)展的基礎,對學分銀行服務體系階段性的評估,針對學分認證質量等方面進行有意識的判斷,對提升學分銀行服務體系認證質量有切實的意義。

      (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夯實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能力基礎

      技術的大規(guī)模應用改變了社會的發(fā)展形態(tài)。在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設中,需要深入利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區(qū)塊鏈技術,探索構建使用簡單、操作方便、作用顯著的學分銀行服務平臺。首先,針對學習者使用趨勢,移動終端會成為學習者參與學習成果認定、積累與轉換的主要途徑。這就要求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所構建的平臺支持多種終端,尤其是針對學習者使用習慣的移動終端,開發(fā)相應的APP和各類小程序,支持學習者快捷享受學分銀行服務。其次,學分銀行平臺要充分考慮云計算和大數據的布局,為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發(fā)展提供保障。在學分銀行中,由于終身學習賬戶的接入,政府需要借助學分銀行相關信息做決策方面的數據支持,學分銀行服務體系本身也需要通過獲取相關信息,為更好地開展學分銀行服務業(yè)務提供數據支持。這就要求學分銀行信息服務平臺中需要對相關數據需求進行“埋點”,有意識地收集學分銀行服務內容相關的數據,并充分考慮平臺支持體系的計算能力,購買足夠的云計算能力和存儲空間,實時獲取相關數據,支持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建設。再次,學分銀行信息平臺需要充分考慮區(qū)塊鏈技術,通過區(qū)塊鏈技術的嵌入,規(guī)避一些學習者和工作人員通過學分銀行信息平臺進行學習成果造假的問題,為學分銀行服務體系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技術保障。

      參 考 文 獻

      [1]楊晨.我國“學分銀行”建設的三大問題[J].中國遠程教育,2012(6):41-46,95-96.

      [2]樸仁鐘,劉音.終身學習型社會與韓國的學分銀行制[J].開放教育研究,2012(1):16-20.

      [3]夏征農,等.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1248.

      [4]凌磊.韓國終身教育改革新動向——基于學分銀行制和學位自學考試制度改革分析[J].現代教育管理,2018(2):117-122.

      [5]任燕紅.大學功能的整體性及其重建[D].西南大學,2012.

      [6]吳南中,夏海鷹.以學分銀行為支架的區(qū)域性終身學習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7(11):63-69,80.

      [7]張積家,邱炯亮.廣東省中小學教師心理契約的結構及影響因素[J].教育研究,2005(4):48-56.

      [8]吳南中.覺者為師:高校轉型發(fā)展中的危機與再造[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5(15):45-50.

      [9]王戰(zhàn)軍,喬偉峰,李江波.數據密集型評估:高等教育監(jiān)測評估的內涵、方法與展望[J].教育研究,2015(6):29-37.

      [10]吳南中.學分銀行建設阻力及其消解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8(2):9-14.

      [11]林曉鳳,安寬洙.韓國學分銀行十五年:成就、挑戰(zhàn)與未來[J].職教論壇,2015(3):42-49.

      猜你喜歡
      推進路徑學分銀行終身學習
      雙證制嵌入學分銀行社會服務體系策略研究*
      試析“學分銀行”在高等職業(yè)教育中的運用
      亞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19:19:37
      學分銀行—信息化時代學習體系變化的要求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基本原則與推進路徑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3:53:04
      基于終身學習理念高職財經教育品牌建設的探微
      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我國國家開放大學建設研究綜述
      考試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37:33
      論翻轉課堂在信息技術課堂應用的必要性
      終身教育背景下學分銀行制度在成人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新型城鎮(zhèn)化推進路徑分析
      學理論·下(2015年12期)2016-01-15 00:16:04
      镇江市| 兰西县| 广灵县| 浦城县| 林西县| 尚志市| 台东县| 凤凰县| 南汇区| 阜新| 白水县| 淮阳县| 锡林郭勒盟| 周至县| 馆陶县| 苗栗县| 兴义市| 姚安县| 吴川市| 芒康县| 许昌县| 翼城县| 台州市| 东阳市| 中江县| 清原| 柘荣县| 彭阳县| 诏安县| 贞丰县| 朝阳市| 平利县| 神池县| 大渡口区| 兴安县| 定南县| 石楼县| 湟源县| 沧源| 廉江市|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