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成功的閱讀教學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文章闡述了閱讀教學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提出了實施閱讀教學的有效路徑。
關(guān)鍵詞:閱讀教學;小學語文教學;作用
作者簡介:詹麗,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城內(nèi)小學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育。(湖北 襄陽 441000)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01-0104-02
在基礎(chǔ)教育階段,小學語文屬于必修科目,其成績是體現(xiàn)小學生受教育程度的一項標準。閱讀能力作為學生發(fā)展的必備技能之一,指的是人們對書面語言的閱讀、理解能力。語文閱讀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語文水平。但是在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限,在斷句方面有些吃力,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務必要重視閱讀教學的策略,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個人發(fā)展,培養(yǎng)其相關(guān)能力與閱讀意識。本文通過介紹開展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研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閱讀教學。
一、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分析
1. 為學生語文學習奠定思想基礎(chǔ)。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教學,使學生學會讀書,學會理解;通過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能力,提高學生感受、理解、欣賞的能力,使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如在進行詩詞學習時,教師可通過對詩詞的閱讀,使學生掌握朗誦技巧,并在朗讀中理解詩詞的含義;同樣的,在進行文段學習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分段閱讀,并引導學生在組間交流時與其他人分享學習心得。
2. 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較為單一,部分教師一味強調(diào)對基礎(chǔ)性知識的抄寫和背誦,而忽略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另外,受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只能圍繞課本開展教學,使學生在知識獲取方面受到限制,不能有效提高語文閱讀能力。而閱讀教學不僅能使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提高課堂活動的豐富性,也能深度挖掘課程內(nèi)容,為學生構(gòu)建相應的文學體系與框架,理解文學作品中所包蘊含的深刻含義,優(yōu)化語文教學課堂。
3. 增加學生課堂表現(xiàn)與思考機會。只有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才能在課堂上完成老師的要求,再通過語言表達,將自己的認識有條理地展示出來。在某種程度上,教師還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因此,課堂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參與,除教師講授之外,適當?shù)恼n堂活動能為學生提供討論機會,使學生體會研討的樂趣,參與課堂學習,提高課堂的吸引力。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閱讀討論活動帶動學生進行課堂思考,促進其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1. 小學生缺乏閱讀意識。隨著我國廣播電視事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娛樂節(jié)目大量出現(xiàn),這些節(jié)目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做到了寓教于樂。但也應看到,一些節(jié)目為博取眼球,出現(xiàn)了內(nèi)容低俗化、庸俗化甚至惡俗化的情況,對受眾尤其是小學生受眾的健康成長產(chǎn)生了不良影響。部分小學生盲目追星、沉迷娛樂節(jié)目,喪失了對閱讀的興趣,認為學習沒有意義。部分教師不顧教學內(nèi)容的差異性盲目堅持傳統(tǒng)教學方式,忽視學生學習訴求,這也導致學生缺乏閱讀意識,不利于閱讀教學的開展。這些語文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也是影響語文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學校與教師應高度關(guān)注。
2. 學生閱讀注意力難以集中。一方面,受單一教學模式的影響,小學語文課堂乏味無趣。教師為了學生取得較好的成績,往往照本宣科,講授課本內(nèi)容,嚴重影響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受學生身心發(fā)展階段的影響,小學生在此階段的注意力難以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擾,這同樣不利于閱讀教學的開展。另一方面,在推動語文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學校逐漸認識到素質(zhì)教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但對其重視度仍不足,如課堂形式單一、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師授課節(jié)奏過快等。因此,為完成語文教學改革的任務,教師應主動開展閱讀教學,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3. 過于重視課本內(nèi)容。語文教材是語文教學的載體,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通過對教材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學習相關(guān)文學知識,也能理解作品的作者的情感,陶冶個人情操。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過于注重課本內(nèi)容,忽視了課外閱讀的延伸,嚴重阻礙了學生的自我選擇與思考,使學生思維固化。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閱讀教學不僅能夠改善教學目的偏失問題,也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促使學生由被動閱讀轉(zhuǎn)為主動閱讀。在開展閱讀教學的課堂中,教師借助討論的形式使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感悟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進而推動語文教學的改革。
三、開展閱讀教學的有效措施
1. 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閱讀環(huán)境不僅影響語文課堂的進程,也影響學生對教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它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明確課堂主題,借助品讀符合課堂主題的文章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引發(fā)學生對其中心思想的思考,并通過小組討論的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如在學習“科技與生活”單元時,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談談自己身邊的科技產(chǎn)品,并以此為基礎(chǔ)引出對應的課文,然后在學生閱讀之后,進行感悟交流,再提出科技產(chǎn)品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最后引出科技改變生活的中心思想。通過這種方式,教師不僅可以營造濃厚的教學氛圍,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能力,使學生在交流中掌握語文閱讀的技巧,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2. 開展每日閱讀分享活動。教學不僅是課堂教學,更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教學,是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引導。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可通過聯(lián)系學生家長,將課后閱讀作為一項拓展作業(yè),并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心得交流,以此促進其對閱讀的興趣。此外,開展每日閱讀分享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和正確的閱讀方法。
3. 構(gòu)建完整的閱讀反饋體系。建立合理的知識框架不僅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能讓教師從宏觀把控教學進程,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學習。而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反饋體系的建立不僅需要教師熟悉教學方法,了解學生特點,也需要教師制定標準的反饋方法,如怎么樣開展心得交流體會等。借助此類體系,教師可有效開展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完成“讀、思、寫”的任務,促進其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這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開展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
總之,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閱讀意識缺失、閱讀注意力難以集中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教師應從學生個體入手,引導學生開展日常閱讀交流活動,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同時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鍛煉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在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各方面的書籍的同時,又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學生在長期的閱讀中逐漸形成閱讀習慣和閱讀特色,做到享受閱讀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鄧明志.小學閱讀教學中的一些創(chuàng)新[J].中國校外教育,2009,(S5):78.
[2] 苗春山.探討閱讀教學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點睛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32):62-63.
[3] 王玉元.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和閱讀教學的關(guān)系研究[J].才智,2018,(10):19.
[4] 劉楊.淺談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設(shè)計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7,(S1):106.
[5] 楊瑞紅.淺談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23):119.
[6] 郭麗蕓.技巧與素養(yǎng)并重——淺析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方向[J].教師,2018,(21):46-47.
責任編輯 張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