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艷
關鍵詞:農村基層干部;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12 — 0051 — 03
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是當前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一項政治工作和政治任務。要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靠的是干部紀律和干部作風。三年來的脫貧攻堅實踐一再證明,紀律嚴、作風硬,則工作實、成效好,脫貧贏;紀律松、作風散,則工作虛、成效差,脫貧輸。
通過近兩年持續(xù)開展“兩學一做”教育,抓基層組織建設和干部作風建設,特別是2018年開展了脫貧攻堅作風年建設和實施了“干部作風大提升工程”,使各級中心黨支部和各村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明顯增強,鄉(xiāng)、村兩級干部和“四支隊伍”的紀律作風發(fā)生明顯轉變,一個“要我干要我做”為“我要干我要做”的擔當干事氛圍正在形成,涌現出了脫貧攻堅優(yōu)秀第一書記、駐村工作標兵、見義勇為模范等一批先進典型,示范帶動和引領了脫貧攻堅作風的大轉變大提升。狠抓了干部紀律和廉政建設,始終把紀律和規(guī)矩挺在前面,深入開展“以案促改”工作,教育引導黨員和干部遵規(guī)守紀,嚴守中央八項規(guī)定和脫貧攻堅“十條鐵規(guī)”,依法秉公辦事,廉潔公道從政,自覺抵制腐朽思想,堅決同腐敗現象做斗爭,做到強免疫、零容忍,做四有合格黨員和為民務實清廉干部。各級中心班子成員和全體干部都能嚴格遵守廉政準則,依法依規(guī)行政,秉公辦事。重視和加強了干部意識形態(tài)工作,積極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十條措施,不斷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干部頭腦,凝聚了脫貧攻堅和追趕超越的強大精神力量。大力開展了精神風貌大提升“十二項”活動,充分利用“三會一課”“宜心講堂”、“宜民講習所”和“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評選獎勵等手段教育引導各級鄉(xiāng)、村干部和四支隊伍切實扛起脫貧攻堅責任,提高政治站位和責任感、緊迫感,極大地激發(fā)了鄉(xiāng)、村兩級干部和“四支隊伍”奮力投身脫貧攻堅,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內生動力,把精準扶貧變成了每個干部的自覺行動,為脫貧攻堅提供了人才和作風保障??傊骷夃l(xiāng)、村兩級干部都充分認識到了和正視當前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作風建設的現狀:一方面全市鄉(xiāng)村兩級和“四支隊伍”脫貧攻堅以來一直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脫貧攻堅作為全市鄉(xiāng)村兩級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尤其在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奮斗過程中不斷加強作風建設堅定自覺抓到底。另一方面全市鄉(xiāng)、村兩級緊緊把握脫貧攻堅成效檢驗標尺,緊緊圍繞2018年全市實現貧困人口脫貧總目標,按照精準扶貧的基本攻略、問題和項目為導向,尤其是啟動了干部大走訪、政策大宣傳、措施大落實活動,真真正正做到精準了扶貧對象,精準了扶貧產業(yè)、精準了扶貧方式、精準了扶貧成效、精準了脫貧退出,為進一步提升脫貧攻堅的精準度,切切實實增強貧困群眾獲得感。
農村基層扶貧干部的作風主流是好的。但是還是有一少部分干部的作風還沒有發(fā)生根本性改變,個別干部的作風還很浮躁、態(tài)度還很不端正,還不夠認真,直接影響脫貧攻堅進程和成效。除各級檢查督查、巡視巡察反饋的問題外,經過對自查發(fā)現的問題梳理后主要表現在:
1.政治紀律政治規(guī)矩意識不強
“四個意識”沒有入腦入心,在“四個維護”上還有差別,有的甚至搞“兩面派”,做“兩面人”;仍然有少數黨員干部熱衷于表態(tài),而真正落實到行動上就差得很遠了,對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傳達貫徹執(zhí)行不重視,不及時,打折扣,搞變通,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部分干部和“四支隊伍”對脫貧攻堅的認識和站位還不夠高,工作主動性積極性不夠,工作推進慢,不扎實,進展不平衡、工作質量不高、效果不佳。有部分扶貧干部扶貧走了親情路線,不講紀律不講規(guī)矩,表現在有意識的把自己熟悉熟知的親戚朋友納入扶貧對象行列,使扶貧工作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說到底,還是以往黨的干部身上固有存在的作風頑疾問題突出的反映在扶貧攻堅戰(zhàn)中,影響了普通老百姓對扶貧工作的深刻認識,更是影響了扶貧攻堅戰(zhàn)中干群關系甚至黨群關系。
2.學習風氣不濃
學工矛盾解決不到位,“三會一課”制度堅持不夠好。個別干部對脫貧攻堅政策學習掌握不到位,理解不透徹,工作“事倍功半”,成效不佳,部分干部對重點工作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主觀能動性不強,被動接受任務,缺少工作活力和亮點。扶志扶智抓的不緊,缺乏載體和創(chuàng)新。扶貧干部文化層次不在一個水平上,對扶貧文件的解讀不到位,領悟有偏頗,僅僅局限在有限的文件、規(guī)則上,沒有深入的全方位系統(tǒng)性的學習有關扶貧資料、尤其是對扶貧攻堅戰(zhàn)的解讀,學習氛圍不濃厚。
3.群眾觀念不強
首問負責制和便民代辦制落實不到位,個別干部工作缺乏熱情,工作效率低下。個別干部對自己要求不嚴格,缺乏主動學習做好群眾工作的精神,工作上手慢,不能獨當一面。有的扶貧干部錯誤的認為扶貧依靠老百姓自己扶貧,沒有把群眾的事情放在心上。個別干部缺乏集體主義觀念和主人翁意識,大局意識不強。干部下鄉(xiāng)和出外辦事告知不及時,群眾辦事不知道扶貧干部是誰,去哪里了,《學習工作紀實》填寫不規(guī)范,意見簽署不及時。無其他幫扶措施。個別干部對群眾的來訪和訴求缺少耐心,對群眾提出的困難問題不做記錄,不調查不研究,敷衍了事,打發(fā)走人,遇見矛盾繞著走。面對幫扶對象冷漠,沒有和老百姓同吃同住的精神,同群眾一起吃苦的精神更是不夠。
4.存在一定的形式主義
脫貧攻堅從黨中央提出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脫貧攻堅”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形式主義”問題。主要反映在四個方面:一是精準識別不準。扶貧干部沒有認識到精準識別是扶貧攻堅戰(zhàn)的首要任務,識別不準確,談何扶貧脫貧。二是數字扶貧現象嚴重。有扶貧干部淺顯的認為扶貧只要朝上級報一些數字就算完成任務,純粹走了形式。三是展板表冊檢查滿天飛。這些做法簡單的就是為了應付一些不必要的檢查,導致資源浪費嚴重。四是扶貧政策混亂無統(tǒng)籌。接收文件不記錄存檔,每一次扶貧力度的加深要求不明確導致推進力度不夠。扶貧政策躺在檔案柜里而不是惠顧老百姓。
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也是基層干部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具體來講,有以下兩點:
第一,農村基層干部自身主觀因素
由于農村基層干部文化層次低,知識能力水平有限,加之理論學習方面跟不上,領悟文件精神不深刻,吃透不了扶貧攻堅戰(zhàn)略主旨。所以基層工作長期以來略顯薄弱,這也勢必使得黨風政風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尤其是在脫貧攻堅戰(zhàn)中不同層次的都反映了出來。
第二,農村基層干部選拔任用機制不夠完善
一是選人標準不夠具體。德才兼?zhèn)涞挠萌藰藴蕸]有貫穿始終,導致脫貧攻堅力度不夠,只是在浮表淺顯的理解脫貧攻堅工作,干部具備的才干和脫貧攻堅工作要求相差甚遠。二是選人程序不夠規(guī)范。導致在后備干部隊伍建設上存在培養(yǎng)、激勵、使用上的不完善。影響了脫貧攻堅工作的創(chuàng)新和完成質量。
借力“周三夜校”活動,強化干部對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理解,加強對新《條例》《準則》的學習,增強干部紀律意識、為民意識、勤政意識和工作水平;要進一步提高對脫貧攻堅的認識和站位,切實把脫貧攻堅當做一項政治任務和政治工作來抓,在工作安排上要重統(tǒng)籌重謀劃,再量化再細化,工作推動中勤于檢查指導,最大限度地讓干部做到齊頭并進,精益求精;堅持“周三夜?!焙汀叭龝徽n”制度,加強干部政策理論領學和講解,持續(xù)提高干部理論水平和政策執(zhí)行水平,解決學工矛盾。圍繞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堅持“夜學夜考”、推行“集中活動日”制度,探索黨員積分管理制度,牢固黨員“四個意識”。轉變作風,就要真正落實落細。
要徹底糾正和杜絕慢作為、不作為、亂作為等行為。各分管領導在安排工作時要提前精心謀劃,預判可能存在的問題和難點,安排時做到抓住重點、言簡意賅,必要時借助PPT進行演示說明,最大限度地讓干部理解透徹;每項工作明確任務和完成時限,并通過匯報、督查、通報等形式保證工作有序推進;開展馮新駐案“以案促改”思想大研討行動,讓干部談工作、談想法、談打算,激發(fā)擔當干事、勤奮干事的熱情和動力,并對工作中提出意見和建議的干部及時表揚,充分調動大家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嚴格按照《2018年銅川市精神風貌大提升“十二項”活動實施方案》,積極開展“十二項”活動,促進各級鄉(xiāng)、村干部和“四支隊伍”作風大轉變大提升;充分利用農閑時間,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蘋果、核桃、花椒、畜牧養(yǎng)殖等方面的技術培訓,使每戶至少有一人掌握種養(yǎng)殖產業(yè)技術,夯實群眾脫貧致富產業(yè)技術基礎。嚴明工作紀律,尤其干部下鄉(xiāng)、上縣辦事要及時告知主管領導或包片領導,主管領導和包片領導要隨時抽查,發(fā)現不屬實的要在干部大會上提出批評;要對《學習工作紀實》填寫進行培訓,并嚴格按照填寫說明進行簽署意見,填寫必須認真規(guī)范精準。
利用談心和會議教育干部要認識到脫貧攻堅工作的特殊性,要統(tǒng)籌安排好工作時間,強化組織、紀律和時間觀念,充分利用白天,合理科學利用夜間,把工作時間拓展到8—24小時,淡化下班時間,白天接待群眾和配合縣部門開展工作,晚上要主動處理業(yè)務工作,做到工作沒完成不下班、群眾事沒辦完辦好不下班,群眾啥時間到啥時間辦、隨叫隨到,隨到隨辦、不推諉,不拖延;健全監(jiān)督機制,每季度對干部進行一次民主測評,及時發(fā)現存在的問題,通過談心提醒、改進制度等方式進行了整改,徹底糾正存在問題,讓干部能記住要干什么、標準是什么、應該怎么干、什么時候干完,不能太理論抽象,太沉長虛空。扎實工作,徹底糾正和克服杜絕“慵、懶、散、慢、虛”現象。此外,為了方便群眾辦事,還要更新每個辦公室門牌,讓群眾一目了然,及時找得到要找的干部。同時要領導帶頭,對于進院群眾主動問詢,詢問政策的及時答疑,遇到辦事的及時領辦、代辦,讓群眾真正感到便民、為民,轉變作風是提升扶貧成效的重要保證。必須讓基層扶貧干部站得住腳、定得下神,做到“不到脫貧不罷休、不見成效不回頭”,堅決克服畏難的膽怯、保持務實的態(tài)度、涵養(yǎng)為民的情懷。
基層日常工作被填表格、報材料等形式主義耗費了大量精力,實際工作卻沒去干,令基層干部苦不堪言。針對這一情況,在實際工作中,一是轉變考核方式,讓考核實起來。二是轉變干部思維,讓痕跡真起來。三是轉變監(jiān)察力度,把形式主義查起來。整治基層形式主義是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是明辨是非的思想洗禮,要真治、真改、真查處、堅決遏制住基層形式主義發(fā)展的勢頭,讓基層脫貧攻堅工作“真抓實干”起來,避免事事留痕,把“痕跡”當“政績”,把精準扶貧搞成精準填表。加強紀檢監(jiān)察機關重點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的監(jiān)督執(zhí)紀問責工作,尤其要用活生生的案例如陜西省銅川市通報曝光的幾起扶貧領域工作作風不實問題教育我們的扶貧黨員干部,讓他們明白這些案例雖然沒發(fā)生在他們身邊,但是起到了警示作用。
不要讓作風問題成為脫貧攻堅的羈絆。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雷明.論習近平扶貧攻堅戰(zhàn)略思想〔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2018,(04).
〔2〕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印發(fā).關于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的通知〔Z〕.2017-12-11.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