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玉華 郭星宇
[摘要]許淵沖先生是中國翻譯行業(yè)的翹楚,他在文學(xué)翻譯方面,尤其是詩歌翻譯方面,造詣頗深。本文從李白的長詩《長干行)出發(fā),以許淵沖先生的《長干行》譯本為研究對象,從字、詞、句多方面入手,結(jié)合實例,分析、探討、欣賞先生在詩歌翻譯中的三美理論,理論結(jié)合實際,更好地學(xué)習(xí)許淵沖先生的翻譯思想和方法。
[關(guān)鍵詞]《長干行》;許淵沖;詩歌翻譯;翻譯理論
漢語詩歌的英譯向來是漢譯英的最大難題之一。盡管詩歌是否具有可譯性這個問題在學(xué)術(shù)界依然爭論不休,但這并沒有停止中外名家不斷嘗試、不斷探索的腳步。詩歌是否可澤其實并不絕對,其內(nèi)容大多是可譯的,但是其形式、音韻以及意境是很難翻譯的。在翻譯詩歌時,無論原作是漢語詩歌還是英語詩歌,都應(yīng)該先理解詩中的字句,熟悉其問世時的社會背景與作者經(jīng)歷,研究其所用的修辭與典故,才能著手去譯。在翻譯進程中,先要達(dá)意,再考慮傳神,先注重內(nèi)容的契合,再考慮形式與音韻的對等。中國詩歌以唐詩為最,而說到唐詩,必提李白。本文分析的《長干行》,正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長干行二首》中的第一首。許淵沖先生的譯本是《長干行》的英譯本中較為著名的版本,本文將通過分析先生的譯本來探討一些翻譯詩歌的技巧。
一、許淵沖及其詩歌翻譯理論
許淵沖先生是亞洲首位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杰出文學(xué)翻譯獎的翻譯家,為中國的文學(xué)翻譯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許先生在六十多年的翻譯生涯中,不僅翻譯了大量的中西文化典籍,還寫過幾本探討翻譯理論的著作。許淵沖先生翻譯詩歌的“三美論”,分別指“意美”“音美”和“形美”,“意美”指再現(xiàn)原詩的意境美, “音美”指譯詩的節(jié)奏及韻式與原詩的對應(yīng)程度,“形美”主要指譯詩的行數(shù)與原詩的行數(shù)是否一致,分節(jié)是否得當(dāng)。
詩歌作為漢語文化中的瑰寶,用翻譯作為橋梁,讓外國讀者感受和領(lǐng)略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是譯者的責(zé)任,也是譯者的理想。在“三美”翻譯原則的指導(dǎo)下,許淵沖先生翻譯了不少的經(jīng)典詩篇,為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做出了杰出貢獻。
二、許淵沖與《長干行》的翻譯
在所有的中國詩人當(dāng)中,許淵沖先生無疑是非常欣賞李白的,他翻譯了很多李白的詩歌,譯本廣為流傳,受到很多譯者的贊譽。
(一)《長干行》詩歌內(nèi)容簡介
《長干行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此詩為李白初游金陵時所作,時間在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秋末之后不久。長干,是地名,在今南京市秦淮區(qū)中華門外秦淮河南。詩歌以古代商婦的口吻自述了自已在不同的生活階段的生活狀況,描述了商人夫妻之間的生活與情感。第一首詩描繪了商婦與商人青梅竹馬結(jié)為夫婦后又離別的故事,塑造了一個期待生活熱愛生活的商婦形象;第二首詩從商婦等不到丈夫的歸來展開敘述,抒寫了她對遠(yuǎn)行的丈夫的摯愛和思念。全詩將敘事、狀景、抒情集合于一體,敘事條理清晰,藝術(shù)特點鮮明。
在《長干行二首》中,第一首的藝術(shù)成就更高,內(nèi)容更生動,所以大多數(shù)譯者都只譯了第一首,例如許淵沖、埃茲拉·龐德、王玉書等。
(二)《長干行》譯文
先生挑選了李白流傳最廣并且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百首詩進行了英譯,成書《許淵沖英譯李白詩選》,《長干行》正是其中一首。譯文如下。
《長干行》Ballad of a Merchant's Wife
妾發(fā)初覆額,My forehead covered by my hair cut straight,
折花門前劇。I played with flowers pluckd before the gate.
郎騎竹馬來,On a hobby-horse you came on the scene,
繞床弄青梅。Around the well we played with mumes stillgreen.
同居長干里,We lived,close neighbors on Riverside lane.
兩小無嫌猜。Carefree and innocen仁we children twain.
十四為君婦,I was fourteen when I became your youngbride,
羞顏未嘗開。I'd often turn my bashful face aside.
低頭向暗壁,Hanging my head,I'd look towards the wall,
千喚不一回。A thousand times I'd not answer your call.
十五始展眉,I was fifteen when I composed my brows,
愿同塵與灰。To fix my dust with yours were my dearvows.
常存抱柱信,Rather than break faith,you declared you'ddie.
豈上望夫臺。Who knew I'd live alone in a tower high?
十六君遠(yuǎn)行,I was sixteen when you went far away,
瞿塘滟滪堆。Passing Three Canyons studded with rocksgray,
五月不可觸,Where ships were wrecked when springblood ran high,
猿聲天上哀。Where gibbon's wails seemed coming fromthe sky.
門前遲行跡,Green moss now overgrows before our door,
一一生綠苔。Your footprints,hidden,can be seen nomore.
苔深不能掃,Moss can't be swept away:so thick it grows,
落葉秋風(fēng)早。And leaves fall early when the west windblows.
八月蝴蝶黃,The yellow butterflies in autumn pass,
雙飛西園草。two by two o'er our western-garden grass.
感此傷妾心,The sight would break my heart,and I'mafraid,
坐愁紅顏老。Sitting alone,my rosy cheeks would fade.
早晚下三巴,Sooner or later,you'll leave the western land.
預(yù)將書報家。po not forget to let me know beforehand.
相迎不道遠(yuǎn),I'll walk to meet you and not call it far
直至長風(fēng)沙。To go to Long Wind Sands or where you are.
三、淺析《長干行》譯文與許淵沖先生的三美論
許先生在《毛澤東詩詞四十二首》英法文格律體譯文的序言中首次提出了詩詞翻譯的“三美”理論。他后來也補充說過:“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是最次要的。我們要在傳達(dá)原文美意的前提下,盡可能做到三美齊備。如果三者不可得兼,那么首先可以不要求形似,也可以不要求音似;但一定要盡可能傳達(dá)原文的意美和音美”。
(一)《長干行》譯文與意美
《長干行》原詩是商婦自述自己的心理歷程與生活狀態(tài),許先生的譯文還是沿用了第一人稱敘述,用+h.來指代商婦,用"you"來指代其丈夫。
例I.Ballad of a Merchants Wife《長干行》
《長干行》屬樂府《雜曲歌辭》的調(diào)名,ballad一詞指a long song or poem which tells a story in simple language,這個用法是與“長干行”作為調(diào)名的本意更為貼切的,能夠用ballad來對應(yīng)出題目的傳統(tǒng)內(nèi)涵,可見先生語言功底之深。
例2.On a hobby-horse you came on the scene,
Around the well we played with mumes still green.
We lived,close neighbors on Riverside lane.
Carefree and innocent,we children twain.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這兩句詩作為全詩中傳世度最廣的兩句話,還演變成了現(xiàn)代漢語中的成語,青梅竹馬與兩小無猜,都指代男女幼年時期親密無間純真無邪的情感。竹馬是中國的一種兒童玩具,以一根長桿做主體,一端是竹子做的、像馬頭一樣的模型,另一端裝輪子或支在地上,小孩跨坐在長桿上,就像騎馬。許淵沖將其譯為hobby-horse,不難看出許淵沖先生選擇對“竹馬”其形進行翻譯?!伴L干里”是中國南京古代著名的地名,過去是船民集居之地,許淵沖先生此處譯為Riverside lane,沒有直澤長干里,而是將其所處的地域特征描繪出來?!皟尚o嫌猜”,許淵沖譯為Carefree andinnocent,we children twain,運用意譯,用男女幼童無憂無慮、天真無邪的童年相處來指代“無嫌猜”。
例3.Hanging my head,I'd look towards the wall,
A thousand times I'd not answer your call.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千喚”其實是漢語詩歌中常用的夸張的修辭手法,不是真的有一千次,而是為了表示呼喚的次數(shù)之多,李白的詩中經(jīng)常用到這種修辭,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等,此處譯文用a thousand times保留了原文的夸張修辭,體現(xiàn)了千呼萬喚也不回來的效果,實現(xiàn)了翻譯之意美。
例4.Moss can't be swept away: so thick it grows,
And leaves fall early when the west wind blows.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fēng)早。
結(jié)合卜下句,這幾句的意思是:你離家時留在門前的足跡還在,上面逐漸長滿了青苔。青苔越來越厚難以清掃,葉子飄落,秋天來得很早。此處,先生把“秋風(fēng)”譯為westwind,這個地方其實有待商榷,中國人一般認(rèn)為東風(fēng)溫暖,是春天的象征,西風(fēng)凜冽,寒冷刺骨,從這個層面來說,這里用西風(fēng)代表秋風(fēng)并無不妥,但是由于東西方地理位置不同,西方人認(rèn)為西風(fēng)代表希望和溫暖,例如雪萊就曾用“西風(fēng)”來指代“革命”,所以此處可能會有誤解。
例5.Sooner or later,you11 leave the western land,…,Togo to Long Wind Sands or where you are.早晚下三巴,…,…,直至長風(fēng)沙。
無論何時你想離開三巴踏上歸途,預(yù)先捎一份書信給我。只要能迎接你回家,我不怕路途遙遠(yuǎn),一直能走到長風(fēng)沙?!叭汀保孛?,指巴郡、巴東、巴西,今在四川東部地區(qū)。商婦家鄉(xiāng)在長干里,今南京,而“三巴”地處四川,相對于南京是在西方,所以此處許淵沖先生沒有直接音譯地名,而是用the western land來代指,使外國讀者更清晰明了?!伴L風(fēng)沙”也是地名,位于現(xiàn)在的安徽省安慶市的長江邊上,與南京相距700里。此處這個地名表達(dá)的是只要商人回家,商婦不為路途遙遠(yuǎn)都愿意去接他,許淵沖先生此處譯為Long Wind Sands or where you are,將原文及其引申義都清晰地表達(dá)了出來。
縱觀全部譯文,許先生對詩歌原文的理解還是十分到位的,在翻譯時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了他所倡導(dǎo)的意美。
(二)《長干行》譯文與音美
唐詩在中國古典文化中的地位之高毋庸置疑,除了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底蘊深厚意境之外,還與其平仄、押韻以及疊詞等音韻之美息息相關(guān)。唐詩最顯著的押韻方式莫過于尾韻,粗看《長干行》原詩,好像并沒看到押韻的規(guī)律,但是仔細(xì)端詳會發(fā)現(xiàn),整首詩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轉(zhuǎn)折,換了幾次韻。如下:
1.“弄青梅”“不一回”“始展眉”“塵與灰”“滟滪堆”是十八韻中的八微,即韻母是ei、ui;
2.“竹馬來”“無嫌猜”“未嘗開”“望夫臺”“天上哀”“生綠苔”,是九開,即韻母是韻母ai、uai;
3.然后從“不能掃”開始,“秋風(fēng)早”“西園草”“紅顏老”這幾句是十三豪,韻母是ao;
4.最后幾句中,“下三巴”“書報家”“長風(fēng)沙”是一麻,在新華字典里,韻母a、ua、ia同屬一個韻部。
5.首句“妾發(fā)初覆額,折花門前劇”,根據(jù)現(xiàn)在的押韻規(guī)則來看好像是不押韻的。事實上,從古漢語角度來說, “額”“劇”這兩個字是押韻的,它們都是人聲韻,現(xiàn)代漢語中不再有這種韻腳。
看完原詩之后,再通篇看許淵沖先生的譯文,可以看出,先生選擇用每兩個短句壓一個尾韻,即雙行押韻來表達(dá)音韻美。從首句開始,所押韻腳分別是:(此處不再贅述句子)
straight和gate押/t/、
scene和green押/n/、
lane和twain押/n/、
bride和aside押/d/、
wall和call押/l/、
brows和vows押/s/、
die和high押/ai/、
away和grey押/ei/、
high和sky押/ai/、
door和more押//、
grows,blows,pass,grass押/s/,
afraid,fade,land和beforehand押/d/、
far和are押/a:/。
這種押韻方法和原詩的幾句即換韻在某種程度上是很相似的,許淵沖先生用aabb的押韻方式完美地展現(xiàn)了原詩的韻律美。
原詩與譯文所用的押韻方式并不相同,可見在追求譯詩音美的時候,并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原詩的押韻方式,而是要根據(jù)不同語言的特點靈活變通,最終達(dá)到音美的目的。許先生的譯文傳達(dá)了原詩的音韻美,韻腳、音步整齊,讀來朗朗上口。不難看出,許淵沖先生在應(yīng)用理論時十分靈活,正如楊振寧先生曾說,許先生在翻譯詩詞時,像“戴著音韻和節(jié)奏的鐐銬跳舞,跳得靈活自如,令人驚奇”。
(三)《長干行》譯文與形美
中國古典詩詞的形美包括句式簡練、工整、對仗等。唐詩以格律著稱,對仗工整,前后長短相同,錯落有致,譯者在翻譯時要盡可能將其譯為有相同效果的譯文。在許淵沖先生進行詩詞翻譯的時候,將詩歌譯成英詩的偶句,這樣的話。中國古詩詞特有的工整對仗就能夠完美地體現(xiàn)出來。
例1.《長干行》原詩為五言詩,許淵沖先生在翻譯時,譯文句數(shù)與原句相當(dāng),并將五言詩都譯為每行10個音節(jié)的句子,《長干行》全詩較長,許先生卻能做到將每一句都譯為10個音節(jié),可見他在翻譯時用心之精,語言底蘊之深。即使詩歌中多次用典,許淵沖先生的譯文都始終保持10個音節(jié)成句。
例2.Rather than break faith,you declared you'd die.
Who knew I'd live alone in a tower high?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這句表達(dá)的是商婦愿與丈夫長相廝守的堅定信念,卻不曾想自己后來卻成為日日盼丈夫歸來的癡人。《莊子·盜跖篇》記載,“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贝颂幰玫涔蕘肀磉_(dá)商婦之情深。而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望夫臺”指的是丈夫久出不歸,妻子登臺眺望,天長日久變成了一塊石頭,故名此石為望夫石,妻子所登之臺為望夫臺。許先生這里通過意譯,未明指典故,而是概括典故之意,將“抱柱信”譯為寧死不會違背誓言,將“望夫臺”譯為獨居高高的塔臺。詩歌中用典是很常見的,許先生在這里沒有多費口舌來解釋典故或者另外做注,而是用寥寥數(shù)語概括總結(jié)典故之意,更有利于外國讀者的理解,維持了譯文的簡潔凝練,保持了譯文的形美。
結(jié)語
《長干行》作為五言長詩,又作于詩歌發(fā)展的巔峰時期,想要將它翻譯到令人滿意是很難的,可是許淵沖先生卻做到了?!堕L干行》的每句譯文都準(zhǔn)確表達(dá)出了原詩句的意思和意境,即“意美”;句尾押韻,韻腳整齊,音步整齊,即“音美”;句數(shù)與原詩相當(dāng),譯文節(jié)奏明快,簡潔凝練,即“形美”。由此可見,先生并不僅僅提出了“三美論”,還運用到了他的翻譯實踐中,讓后輩的譯者們從他的譯作中真實的感受“三美論”,給大家?guī)砩顚哟蔚乃伎寂c啟迪。
許淵沖先生作為翻譯行業(yè)的翹楚,本著對翻譯的濃厚興趣和文化傳承的使命,兢兢業(yè)業(yè),承前繼后,為翻譯行業(yè)的發(fā)展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實踐經(jīng)驗。作為當(dāng)代翻譯工作者和學(xué)習(xí)者,我們能夠站在前輩的肩膀上學(xué)習(xí)和進步,是非常榮幸的。在不斷吸取前輩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也應(yīng)該勇于實踐,積極創(chuàng)新,鉆研出更多更好的理論與技巧,為翻譯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韓立釗.《長千行》三個英譯本的對比解讀[J].西藏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5,36(3):138-141.
[2]李琛.許淵沖翻譯理論對詩歌翻譯的啟示[J].語文學(xué)刊,2012(1):82-84.
[3]許淵沖.翻譯的藝術(shù)[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
[4]許淵沖.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粹:許淵沖英譯李白詩選[Ml-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有限公司,2014.
[5]葉若舟.中國古典詩歌的可譯性[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01(2):20-23.
[6]張巧平.詩學(xué)視域下李白《長干行》兩英譯本的對比研究——以龐德、許淵沖譯本為例[J].發(fā)展,2017(1):89-90.
[7]趙夢琪.論許淵沖“三美”理論在古詩英譯實踐中的運用[J].大學(xué)英語(學(xué)術(shù)版),2014,11(02):286-289+293.
[8]周方衡.許淵沖“三美”論在唐詩英譯中的再現(xiàn)[J]欽州學(xué)院學(xué)報,2015,30(4):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