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華
摘要:本文運用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理論來解讀英美文學名篇《亂世佳人》。通過小說作者形象、小說背景、小說名字寓意的解讀和借助電影經(jīng)典片斷對小說的精彩對白進行鑒賞,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說主題。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理論使英美文學名篇的意義解讀更全面準確,為英美文學作品的欣賞提供新的視角。
關(guān)鍵詞:多模態(tài) 英文電影 《亂世佳人》
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理論(朱永生,2007)指的結(jié)合系統(tǒng)功能語法理論和視覺語法理論,分析一個包含多模態(tài)或多符號系統(tǒng)的語篇。電影《亂世佳人》即多模態(tài)語篇。然而,《亂世佳人》純文本小說卻為單模態(tài)語篇,因為其僅含有視覺感官系統(tǒng),且僅含一種符號(文字)。李站子在2007年指出,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理論引導人們開始關(guān)注文本語篇語言與文學電影圖像意義之間的關(guān)系,其對英語教學具有積極意義。根據(jù)小說改編而成的英語電影對英美文學小說進行解讀,可以使學生更直觀理解英美文學作品所要傳達的語篇信息,從而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當文學文本這一單模態(tài)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對原著的理解時,可以利用多模態(tài)來進行強化補充,激發(fā)學生的英美文學賞析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英美文學的教學效果。本文運用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理論來解讀英美文學課名篇——《亂世佳人》。
一、文化背景解讀
英美文學課前導入部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了解書名寓意、作者生平事跡、小說創(chuàng)作背景、小說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其中最主要的是書名寓意和小說文化背景知識。通過運用PPT展示作者的形象圖片和當時的時代風貌圖片,可知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于1900年出生在小說的創(chuàng)作背景地亞特蘭大。自孩提時起,瑪格麗特就時時聽到她父親談論南北戰(zhàn)爭。因此,以南北戰(zhàn)爭為背景的長達六十二章的文學巨著《亂世佳人》于1936年一經(jīng)面世,就取得了巨大成功?;诖烁木幍耐娪啊秮y世佳人》是好萊塢影史上的一部曠世巨片,影片時長四小時,在1939年奧斯卡獎中一舉奪得八項金像獎。
小說《亂世佳人》亦翻譯為《飄》。小說的書名取自書中第二十四章節(jié)。書名的原意是指女主人公斯嘉麗的故鄉(xiāng)已經(jīng)“隨風飄去”?!帮h”有“飄揚”“飄逝”之義,這一個字足夠表達小說的蘊義:一切隨風飄散,女主人公破繭成蝶,成為“亂世佳人”。
二、人物語言形象解讀
運用多媒體教學,教師應該牢記電影教學只是一個輔助作用,是輔助學生更快地吸收文本語篇知識的工具。因此,在課堂上,老師不能整堂課播放影片,播完就了事,而是應該提前讓學生在課下自己觀看完整部影片,課堂上老師應選取一些有助于提高學生理解文本的精彩片段進行播放。在影片重要之處停下進行探討,如探討影片的視覺、聲響、音樂、旁白、獨白等是如何有機結(jié)合以達到文學文本所要傳達的意義。如影片在描述戰(zhàn)爭場景時非常震撼,場面宏大,戰(zhàn)爭激烈,死傷無數(shù),畫面非常凄慘。此時老師應暫停影片,讓學生感受戰(zhàn)爭給民眾帶來的苦難,并探討小說以此傳達的主題:和平。老師應就當前國內(nèi)外局勢給學生展示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危害的相關(guān)圖片、視頻等,以此來深化文本中人們渴望和平、渴望自由的思想。又如斯嘉麗在幫助玫蘭妮生產(chǎn)時的緊張與無助畫面也應該引導學生去體會當時人物的處境與心情,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電影只是輔助作用,老師在教學中起引導作用,引導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們?nèi)ジ惺堋⑷シ治鲂≌f人物形象。在課堂上,老師應該多聽聽學生的聲音,和學生積極互動探討。老師不能僅兜售自己的學識,自己在那講一家之言。應該聽聽學生對不同人物的不同理解,允許不同觀點的產(chǎn)生。通過電影經(jīng)典片斷與小說相關(guān)文本語篇的對照學習,來理解小說的人物形象,鑒賞小說精彩對白,更好地理解小說主題。
通過電影和文本的互補,分析選取的文本,可以探討出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本次語言分析選取了兩個電影臺詞和文本語言均一致的精彩語言片段。第一個精彩語言片段是斯嘉麗在南北戰(zhàn)爭即將結(jié)束時回到南方故鄉(xiāng)塔拉莊園。此時的塔拉莊園一片破敗,母親因病剛于她回之前的一個晚上去世,兩個妹妹均病重在床,父親因受打擊而變得癡呆,黑人仆人也只剩下三個,不會田間勞作,家中沒吃沒喝;而剛生完孩子的玫蘭妮極其脆弱,需要照顧,剛出生的孩子也沒有奶吃,同時斯嘉麗也極度疲憊與饑餓。斯嘉麗來到塔拉莊園的田間,用手在土里使勁刨,才找到一顆極其細小的紅蘿卜。她狼吞虎咽地吃著蘿卜,卻被嗆得痛苦呻吟。此時她對天發(fā)誓,終有一天她會變得強大,不再受貧窮、饑餓、疾病之苦。第二個精彩語言片段是當瑞德在遭遇喪女之痛及斯嘉麗的精神背叛后離她而去之時,她說她總會想到解決的方法的,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通過對小說精彩語言的分析,可以使學生了解語言的結(jié)構(gòu)及其巧妙運用,欣賞語言之美。
精彩片段之一:
Scarlett:As God as my witness.as god as mywitness.they're not going to lick me.I'm going to livethrough this and when it's all over,Ill never be hungryagain.No,nor any of my folk.If I have to lie,steal,cheat,or kill,as God as my witness,Ill neverbehungryagain.
這一段話運用了三個重復句“As…as…”,可以看出斯嘉麗的堅定決心,她絕不會被困難嚇倒。并且兩次重復“Ill never be”,從這可以看出斯嘉麗決定不管用什么方式,她絕不會讓自己再受饑餓之苦。四個排比句“l(fā)ie”“steal”“cheat”“kill”,表現(xiàn)了斯嘉麗決心以后即使不擇手段,不管是用撒謊、搶劫、欺騙還是殺人,她都不會再貧窮與饑餓。此時,一個全新的斯嘉麗出現(xiàn)了。她不再是以前那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會勞作、沒有擔當?shù)母患遗?,而是變成了一個決心不論通過任何方式,也要拯救莊園,照顧父親妹妹及玫蘭妮一家的堅強女性。這個電影臺詞和原著語言一致。當斯嘉麗手向天舉著蘿卜,對天發(fā)誓時,畫面背景變成了一片紅色,這時斯嘉麗處于畫面的中心突出位置。通過女主人公堅定的獨白、含著眼淚的悲憤的情感分析,可知這時的斯嘉麗已完成了最艱難的蛻變,由不諳世事單純高傲的富家小姐蛻變成了一個堅強、勇敢、不屈不撓的女性。
精彩片段之二:
Scarlett: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
當瑞德離開后,斯嘉麗步履蹣跚地回到屋里,跌坐在長長的樓梯間。此時她想起了她的故鄉(xiāng)——塔拉莊園。她決定返回故鄉(xiāng),去尋找希望,去尋求問題解決的方法。她的父親曾經(jīng)說過,他們是愛爾蘭人的后代,身上流著愛爾蘭人的血,愛爾蘭人是個堅強、勇敢,不為困難所屈服的民族。所以,斯嘉麗決心回到故鄉(xiāng),回到那片她熱愛的紅土地。畢竟,土地給人以希望和力量,是值得人一輩子去為之奮斗與犧牲的地方。悲痛過后,生活還要繼續(xù)下去,斯嘉麗要自己更堅強,像這個家族的人一樣不怕失敗。這樣的勇敢與力量,一切都是最新的。一切都會在明天變得好起來。
三、結(jié)語
由此可見,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理論可使英美文學名篇的意義解讀更全面準確,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英美文學鑒賞和語篇理解能力等英語應用能力,如通過PPT來演示小說作者的形象,通過圖片展示社會時代風貌,通過視頻片段來理解小說背景和小說名字寓意,通過電影經(jīng)典片斷來鑒賞小說精彩對白,更好地理解小說主題。多模態(tài)英美文學教學使學生能更深入地剖析小說,更多地了解英美文化。本研究證明了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理論可應用于英美文學教學中,為英美文學作品的欣賞提供了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