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文
摘要:杜甫—生共作約一千四百五十首詩歌,其中以夔州時期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數(shù)量最多,成就最高??疾於鸥υ婎}中帶有“雨”字的詩就有四十余首,而夔州時期,純粹以“雨”為題的詩歌,更高達十二首,而與“雨”相關(guān)的詩歌更多。這些詩主題各異,其中有對久旱逢雨的喜悅,有對陰雨纏綿的厭煩,有對所居夔州生活的多面描寫,有對國家時事的關(guān)懷,以及感嘆自身滯留夔州,抒發(fā)飄零之苦。藝術(shù)莽去方面,詩人善用感官摹寫,使詩歌富有動態(tài)美感,廣征典故傳說,賦予詩歌浪漫與想象的瑰麗色彩。
關(guān)鍵詞:杜甫 夔州 雨
杜甫一生以夔州時期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數(shù)量最多、成就最高,考察杜甫詩歌題目中帶有“雨”字的,就有四十余首,而夔州時期,純粹以“雨”為題的詩歌,更高達十二首,而不以“雨”為詩題但詩篇中描寫“雨”的詩歌更多。夔州多雨,夔州姿態(tài)萬千的“雨”使得這類詩歌各具風(fēng)貌、內(nèi)容多樣。詩歌中融合夔州山水景觀,以及風(fēng)俗民情,用以表達杜甫個人的心志及日常生活情狀,主題各異、感隋豐富。藝術(shù)手法方面,詩人善用感官摹寫,主要是聽覺和視覺結(jié)合,渲染、襯托等手法的運用,使詩歌富有動態(tài)美感,更廣征典故傳說,賦予詩歌浪漫與想象的瑰麗色彩。本文試就杜甫夔州詩的“雨”意象來分析其中的思想情感和藝術(shù)特色。
一、抒發(fā)滯留他鄉(xiāng)的飄零之苦
唐永泰元年(765)四月嚴武去世以后,杜甫離開成都草堂,沿岷江舟行人長江,順江而至渝州、忠州、云安。于云安臥病數(shù)月之后,大歷元年(766)晚春,杜甫到達夔州。從大歷元年晚春“伏枕云安縣,遷居白帝城”到大歷三年(768)正月中旬“臥病巴東久,今年強作歸”,杜甫在短短一年又九個月的時間里寫了四百多首詩歌,其中很多都在抒發(fā)其常年滯留他鄉(xiāng)的飄零之苦,而“雨”這一飄落天地之間的意象便常常出現(xiàn)在抒發(fā)此類情感的詩歌之中。杜甫初到夔州,在《船下夔州郭宿雨濕不得上岸別王十二判官》中寫道:
依沙宿舸船,石瀨月娟娟。風(fēng)起春燈亂,江鳴夜雨懸。晨鐘云外濕,勝地石堂煙。柔櫓輕鷗外,含凄覺汝賢。
此詩描述詩人因“風(fēng)起春燈亂,江鳴夜雨懸”而不能登岸與朋友道別,心中羨慕“柔櫓”以外的“輕鷗”可以自由飛翔,尾聯(lián)除了用“覺汝賢”表達對朋友送別的感激之外,“含凄”更是表達了詩人風(fēng)雨之夜漂泊江上的凄涼之感。頷聯(lián)對江上風(fēng)雨的描寫語言簡練,視覺和聽覺結(jié)合,讓人讀來頓覺江雨飄落之景如在眼前,雨擊江面之聲如在耳畔。同時“雨”這一意象不僅渲染了詩人漂泊之環(huán)境,還暗合了詩人自身“飄零”的形象。
這樣的情感在《老病》這首詩里也有體現(xiàn):
老病巫山里,稽留楚客中。藥殘他日里,花發(fā)去年叢。夜足沾沙雨,春多逆水風(fēng)。合分雙賜筆,猶作一飄蓬。
這里“夜足沾沙雨”中“雨”不僅僅是一個景物描寫中的意象,更是詩人借以抒發(fā)情感的關(guān)鍵。全詩抒發(fā)了詩人“稽留楚客中”、“老病”猶如“一飄蓬”的孤獨飄零之苦。頸聯(lián)關(guān)于“夜雨”景色的描寫,呈現(xiàn)出詩人猶如一幽人夜游沙岸,冒雨而行的畫面。晚風(fēng)吹拂,他目之所及,心之所想,都有說不盡的愁緒。
二、久旱逢雨的喜悅之情
杜甫于大歷元年(766)春夏之交到夔州之后,在夏秋之際經(jīng)歷了很長時間的炎熱和干旱,后遇甘霖的喜悅在多首詩歌里均有表述,如兩首《雨》和《晨雨》等詩。我們先來看其中一首《雨》:
峽云行清曉,煙霧相裴回。風(fēng)吹蒼江樹,雨灑石壁來。凄凄生馀寒,殷殷兼出雷。白谷變氣候,朱炎安在哉?高鳥濕不下,居人門未開。楚宮久已滅,幽佩為誰哀。侍臣書王夢,賦有冠古才。冥冥翠龍駕,多自巫山臺。
仇兆鰲評此詩首四句“云霧先興,風(fēng)雨并作,此曉時驟雨之勢”?!帮L(fēng)吹蒼江樹,雨灑石壁來”把夔州風(fēng)雨并至,蒼樹在風(fēng)中搖擺,石壁受雨拍打的情形再現(xiàn)。整首詩表達了杜甫久旱逢雨的喜悅之情,詩人不禁感嘆說:“白谷變氣候,朱炎安在哉?”詩人對這次雨水到來的喜愛洋溢在每一次景色描寫之中。
勤奮而穎慧的詩人難抑心中的情感,在另外一首題為《雨》的詩歌中同樣表達了喜悅之情:
萬木云深隱,連山雨未開。風(fēng)扉掩不定,水鳥過仍回。鮫館如鳴杼,樵舟豈伐枚。清涼破炎毒,衰意欲登臺。
此詩前六句寫雨中之景,后二句抒雨后之隋。前六句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江上風(fēng)急雨驟的圖景:云霧濃重,萬木隱藏其間,因雨氣連山而未開。風(fēng)吹過,門扉掩不住,就連水上飛翔的鳥兒飛過又飛回。雨落江面,聲音如鳴杼一般,樵舟也因雨受阻不能伐枚。就是在這樣一個風(fēng)急雨驟的環(huán)境下,詩人卻感覺“清涼破炎毒”,即使是“衰意”卻仍想“登臺”,而詩人為何要登臺呢?那首寫于同一時期的名篇《登高》也有“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之感傷。而這首詩歌也是如此,人至暮年,體衰多病,懷鄉(xiāng)情切,所以才會有一年后的去夔出峽。反過來看此詩,在前六句運用多角度描寫“雨”景之后,最后兩句仍然是表達了詩人對雨水帶來的涼爽的喜悅。
詩人在夔州作于大歷二年(767)的《晨雨》也表達了喜悅的情感:“小雨晨光內(nèi),初來葉上聞。霧交才灑地,風(fēng)逆旋隨云。暫起柴荊色,輕沾鳥獸群。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晨雨在晨光初開之時到來,不辨形色,先聞打葉之聲,而這次晨雨卻如此微小又短暫,如霧一般,風(fēng)一來旋即而去。黃生日:“‘微雨不滑道一章,以為微雨難寫,故多從題外著筆,及閱此詩,能字字實寫小雨,以正面還題,真如化工肖物?!?/p>
以上三首直接以“雨”為題的詩歌都正面描寫了雨景,不論是描寫江上風(fēng)急雨驟的大雨還是清晨淅淅瀝瀝的微雨,詩人多運用聽覺和視覺的結(jié)合,通過生動寫景,渲染氣氛,表達了詩人對不同時間的雨景的喜愛之情。
三、對陰雨纏綿的不適與煩惱
杜甫在炎熱的夏天感覺暴雨的爽直,在曦光初開的清晨又感覺微雨的可愛,但詩人畢竟是“北客”,對“淫雨霏霏,連月不開”的天氣無論如何也無法適應(yīng),從而在一些描寫“雨”景的詩歌中就表達了這種煩惱與不適。
久雨巫山暗,新晴錦繡文。碧知湖外草,紅見海東云。競?cè)怔L相和,摩霄鶴數(shù)群。野花干更落,風(fēng)處急紛紛。(《晴二首·其一》)
啼鳥爭引子,鳴鶴不歸林。下食遭泥去,高飛恨久陰。雨聲沖塞盡,日氣射江深。回首周南客,驅(qū)馳魏闕心。(《晴二首·其二》)
“久雨巫山暗,新晴錦繡文”,可見乃就雨初晴而作,表達對晴天的喜愛,后文便著重寫雨后天晴的美景。“雨聲沖塞盡,日氣射江深”,后又言“回首因南客,驅(qū)馳魏闕心”,這里表達了詩人喜晴厭雨,傷感自己羈旅在外不得歸鄉(xiāng)。杜甫晚年身體多病,他的詩作中大量出現(xiàn)“老病”“衰鬢”等詞便是明證,《返照》中“衰年病肺惟高枕,絕塞愁時早閉門”也是例證。而夔州詩中大量對“雨”意象的描寫以及一些專門以“雨”命題的詩篇大都表達了詩人對夔州多雨的不適及厭煩。這是我們在關(guān)注夔州詩歌感時傷事懷人等諸多情感之外又一不能忽視的情感,便是通過夔州詩歌中“雨景”的描寫看出詩人對南方氣候的不適應(yīng),以及對家鄉(xiāng)的懷念,這也是詩人離開夔州的一個重要原因。
杜甫作于大歷二年(767)初旬的《月三首·其一》“斷續(xù)巫山雨,天河此夜新。若無青嶂月,愁殺白頭人”,更是直言不諱地表露出對斷斷續(xù)續(xù)下個不停的巫山雨的愁煩,同時也表達了對“青嶂月”的喜愛。這種對比手法的運用把“巫山雨…‘青嶂月”同時呈現(xiàn)給讀者,就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一樣,詩人即使不用直接抒情,也情感自明,何況《月三首·其一》中“愁殺白頭人”這一直接抒發(fā)詩人對長期下雨天氣的厭煩呢?《久雨期王將軍不至》同樣表達了此類情感。詩人開篇即說:“天雨蕭蕭滯茅屋,空山無以慰幽獨。銳頭將軍來何遲,令我心中苦不足。”這里詩人因久雨不晴無法出門,只能“幽獨”,所以期盼朋友王將軍的到來,但王將軍卻是久盼不來,或許是因為久雨難行,等待中的詩人心中覺得“苦不足”。毋庸置疑,詩人心中所苦的不僅僅是朋友的“來何遲”,蕭蕭天雨也是詩人所苦的一大內(nèi)容。
本已年老體衰的杜甫流寓夔州期間所寫的大量詩歌均由心中所感促成,而對南方多雨天氣的不適應(yīng)也是其夔州詩歌的一大內(nèi)容。
四、對夔州生活的多方面反映
杜甫于大歷元年(766)暮春移居夔州,到大歷三年(768)正月中旬去夔出峽。短短一年九個月的時間里,詩人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居西閣,在這期間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優(yōu)秀詩歌,如《西閣雨望》和《閣夜》等。詩人大歷二年(767)春自西閣移居赤甲;大歷二年(767)三月又遷居滾西草屋;秋,因收獲稻谷暫住東屯。詩人在夔州的生活相對安定,但也遷居多處,多樣的生活給了詩人豐富的情感體驗,就產(chǎn)生了大量反映夔州生活的詩歌。而本章主要就幾首描寫“雨”景的詩歌來分析期間詩人的復(fù)雜情感和詩歌的藝術(shù)特色。
寫于大歷二年(767)夏的《夔州歌十絕句·其六》:“東屯稻畦一百頃,北有澗水通青苗。晴浴狎鷗分處處,雨隨神女下朝朝?!蔽覀冏x之可以發(fā)現(xiàn)在移居夔州一年之后,詩人早已由《最能行》中“此鄉(xiāng)之人器量窄,誤競南風(fēng)疏北客”,以及《峽中覽物》中“舟中得病移衾枕,洞口經(jīng)春長薜蘿。形勝有馀風(fēng)土惡,幾時回首一高歌”中對夔州的生疏、不融合變成了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夔州風(fēng)物了?!扒缭♂蝥t分處處,雨隨神女下朝朝?!痹诙鸥ρ壑校瑹o論晴雨,夔州都是幽美的,比如那晴空下親呢著的鷗鳥和夏雨中忙碌的神女。詩人以欣賞的眼光寫著夔州美景,這也正是杜甫相對安定閑適的生活和心理的體現(xiàn)。依仇兆鰲本,引梁權(quán)道依舊次編在大歷元年(766)夔州詩中的《雨不絕》:“鳴雨既過漸細微,映空搖飏如絲飛。階前短草泥不亂,院里長條風(fēng)乍稀。舞石旋應(yīng)將乳子,行云莫自濕仙衣。眼邊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歸?!睂懹暧伞傍Q雨”轉(zhuǎn)向“微雨”,又描寫了“階前短草…‘院里長條”等物,其中描述雨景,為我們展現(xiàn)了夔州天氣的變化及雨中景物的多姿。《返照》“楚王宮北正黃昏,白帝城西過雨痕”雖不是專門寫雨,但在首聯(lián)提到夔州黃昏時分短暫的雨景。詩歌題為《返照》,卻由寫景引出后文衰病離亂之傷感。詩人言“衰年肺病準高枕”,認為夔州是“豺虎亂”,不可“久留”。由此可見,不論夔州天氣如何,是風(fēng)雨交加還是返照后的晴好,杜甫終究認為夔州不可久居,除了表達詩人的飄零之感以外,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出夔州的動蕩不安。
《白帝》寫于大歷元年(766)秋:“白帝城中云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詩人開篇就描寫了洶涌宏大的白帝城雨景,雨勢“翻盆”,高江之上雷霆相斗,而天地一片昏暗,詩人用“明昏”這一情景,就像天塌地陷的大災(zāi)難到來一般。詩人運用大量比喻、擬人的手法,把白帝城宏大的暴雨之景描寫出來。而后四聯(lián)才是詩人寫此詩的主旨所在:“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詩人運用以小見大的手法,以一家之寡婦求被誅盡的哀傷痛絕,寫出了當(dāng)時整個大的社會局勢的混亂給百姓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而這一混亂的社會和百姓的深重災(zāi)難,詩人在首聯(lián)頷聯(lián)的昏天暗地的雨景描寫之中就有暗示,這不僅是以景襯情,同時也有象征手法的運用,既再現(xiàn)了夔州混亂的局勢,也表達了詩人對底層受難百姓的深切同情。
“樓雨沾云幔,山寒著水城。徑添沙面出,湍減石棱生。菊蕊凄疏放,松林駐遠情。滂沱朱檻濕,萬慮傍檐楹。”這首《西閣雨望》,前兩句寫西閣雨涼,中間四句寫閣中望雨,最后兩句則對雨寄慨。這首詩為讀者展現(xiàn)了夔州的風(fēng)物,同時藝術(shù)特色也很豐富。首先此詩最能體現(xiàn)詩人用筆的簡練,一句多景,如“樓雨沾云幔”,既寫了“樓上雨”“雨中樓”,也寫了廣大的“云?!薄M瑫r杜甫擅長以一字點染全句,如“菊蕊凄疏放”,一個“凄”字把在雨中開放的菊花的狀態(tài)描摹得十分生動,就像一個在風(fēng)雨中堅持自我的人一樣。菊花不畏風(fēng)雨,依然“凄疏放”,杜甫的語言如此簡練傳神。其次,詩人寫“雨望”并不是處處直接寫雨,但處處都有雨的存在,如“沾”“冰”“湍”“凄”“滂沱”“濕”等,雨的氣味、雨的溫度漫延整首詩歌,可見杜甫的詩歌筆力與巧思俱佳。
《解悶十二首·其一》“草閣柴扉星散居”也詠了夔州的山水和風(fēng)土人情,寫雨是“浪翻江黑雨飛初”,交代了夔州的地勢、天氣等?!督暧袘燕嵉湓O(shè)》寫了雨的“紛亂”,借懷人描寫了雨中的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