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一輪高考改革將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高度。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情感教學在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作用,應做到遵循學生的情感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培育政治認同、學科認知;創(chuàng)設民主、輕松的對話環(huán)境,釋放、尊重學生的真實情感;將課堂情境與情感互動融為一體,豐富教學層次;深度挖掘教材內外的情感因子,提升教師情感人文素養(yǎng)。
關鍵詞: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學;有效性
作者簡介:襲鳳臣,曲阜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教師。(山東 曲阜 273165)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06-0105-02
情感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精神現(xiàn)象,情感教育是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如今普遍存在重視知識傳授、經(jīng)驗積累而輕情感交流、情緒表達,重視認知目標、認知考核而忽視情感目標、綜合評估的現(xiàn)象。這種相對模式化、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情感訴求,背離了新課改所提倡的全面發(fā)展教學理念,直接影響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加強落實情感教學,既是提升教學親和力和時效性的有效手段,又在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的目標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一、遵循學生情感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培育政治認同、學科認知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必須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目的”。[1]從教育教學任務來看,與其他學科側重于培育科學精神的教學任務相比,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還擔負著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學科任務。也就是說,思想政治課要解決的不僅僅是“知”與“不知”的矛盾,更要解決好“信”與“不信”以及“信”與“行”之間的問題,而后者則更體現(xiàn)出高中政治的學科屬性。
當然,培育政治認同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學生長時間的自我感知、追問、積淀、構建,在此過程中,情感教學的開展必將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學習高中政治必修三“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這一課題時,教師可以結合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家園,是一方水土幾千年滄海桑田沉淀下來的智慧”的重要論述,結合自身人生經(jīng)歷,借助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設、展現(xiàn)充滿自豪情感的真實情境,讓學生在真實情感中切實感悟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文化領域的巨大變遷,感悟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國人民所創(chuàng)造出的色彩斑斕的文化成果,感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和科學性。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認知,引發(fā)情感共鳴,促使學生逐步實現(xiàn)由“知”到“信”,再由“信”到“行”的實質性轉化。通過借助情感的教育功能,傳遞思想真能量、正能量,使學生在內心深處深化政治認同和學科認知,增強學生學習政治學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創(chuàng)設民主、輕松的對話環(huán)境,釋放、尊重學生的真實情感
師生間能否平等展開對話,直接影響學生的情感表達和教師的教學成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啟示我們,要從需求視角出發(fā)解釋和調動學生學習的原動力,重視并滿足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各種需求。因此,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準確進行角色定位,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輕松的對話氛圍,構建平等、和諧、包容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充分流露釋放自己的真實情感。當然,學生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并處于不斷變化調整的過程中,這些需求中既有渴望學習進步、提升思想境界的需要,也有希望得到關注、受到教師和同學肯定的需要。這些都需要教師與學生在平等對話中和互尊互信的溝通中,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充分了解并把握學生的各種需求,捕捉到困擾學生進步的各種因素,并據(jù)此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結合自身的社會經(jīng)驗,根據(jù)社會、未來對新時代人才發(fā)展的要求,合理引導和提升學生的情感訴求,讓學生對政治學習產(chǎn)生信賴、對未來自我發(fā)展充滿期待。
三、將課堂情境與情感互動融為一體,豐富教學層次
情境教學目前已經(jīng)成為開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主要手段,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能否真情地融入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之中,直接影響到教學過程的開展和預設教學效果的獲取?!耙幻麅?yōu)秀的教師往往會通過調動學生情感,讓學生逐漸進入課堂學習狀態(tài),并慢慢融入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課堂情境當中,對課堂效果起著關鍵的作用?!盵2]上課伊始,教師要通過設置合理有效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在情感上熱身,以便其充分調動情緒,參與到后續(xù)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情境之中。例如,在講授高中政治必修一“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課題時,教師可以通過展現(xiàn)“雙十一”全民購物狂歡的情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雙十一”購物體驗,自主選擇角色進行角色扮演。在該活動中,學生不僅成為情境創(chuàng)設的主角,而且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切身體驗不同角色下的行為反映,激起學生在消費情感上的共鳴和反思。該過程中,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教師不要隨意打斷,以確保不同角色間的“爭執(zhí)”能夠引起學生內心情感的互動。
該活動能夠引導學生真正融入教學情境,把“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具體要求通過這種活動內化于學生的認識、情感之中,最終將課堂情境與情感互動自然地融為一體,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深度挖掘教材內外的情感因子,提升教師情感人文素養(yǎng)
“思想政治課教材是教師授課的重要基礎,情感教學法的實施也應當依據(jù)教材的內容進行”。[3]最新修訂的“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圍繞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將情感教學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高度。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內容政治性、抽象性較強,稍顯枯燥,不利于教學開展和學生領悟,這點可以從高考改革省份的政治選考人數(shù)較少得以印證。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治教師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利于提升教學成效的情感因子,并結合自身教學風格、人生閱歷,對教材內容進行情感處理,將教材中一些枯燥、難懂的內容融入情感的形式和內涵,使學生能夠對加工后的教材內容引發(fā)聯(lián)想,進而產(chǎn)生積極的課堂情緒。例如,在講授高中政治必修二“公民的權利義務相統(tǒng)一”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圍繞“如何在市區(qū)養(yǎng)犬”這一被大家所熟悉和關注的熱門話題進行講解,結合自己喜歡的作品如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忠犬八公”,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對“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這一認識產(chǎn)生情感認同。教師也可以對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狗咬人”等惡性事件的描述,刺激學生敏感的神經(jīng),深化養(yǎng)犬者應盡的義務。通過正反兩方面的直觀比較,在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情感烘托下,學生在頭腦中會自主形成對“如何規(guī)范養(yǎng)犬”的理性判斷。通過深度挖掘教材和背景材料中的感情因子,既達到從情感角度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效果,又實現(xiàn)了培育學生理性精神、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深層目的。當然,教師在講授這些內容時一定要講究藝術性,要結合自身教學風格將信息真情實感地傳遞給學生,一個眼神、一句鼓勵甚至一個慢動作,每一份情感的表達都可能對教學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反之,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進行知識灌輸,學生會逐漸變得冷漠、麻木甚至抵觸。因此,對每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師而言,積極主動培育自身內在的情感品質以及外化的情感能力,是提升教師情感人文素養(yǎng)的應有之意。
隨著新一輪高考改革的推進,從試題選取的背景材料和考查方向來看,更加凸顯對三維目標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考查,更加凸顯了對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的重視,更加強化了對黨的主張和國家意志的貫徹。面對題型的新變化,考生在答案組織、生成上,僅僅依靠課本上的學科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政治老師引導學生帶著真情實感走入國家政治生活、了解國家大政方針和社會熱點,這些都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有著直接聯(lián)系。與以往相比,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更需要情感教育,并從實踐層面將其融入高考備考的方方面面,逐步探索出一條能適應高考改革更有利于高中生全面發(fā)展的培養(yǎng)路徑,這也必將為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改革提供新的路徑和參考。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劉卓.情感教學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D] .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03.
[3] 粟維軍.淺談如何在中學思想政治課中實施情感教學[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0,(3).
責任編輯 羅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