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倉兵
摘 要:中國在教育方面一直都是緊隨時代步伐,步步改革。而小學語文教育更是根基,是小學生成長路上的根本。因此小學的教學方法也應與時代相結合,就像應用“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一樣”,要根據(jù)中國自己的發(fā)展情況與時代大背景相結合。而教育改革要立足實踐而不是教育機構憑空猜想,不付出實踐。對于教學教育我們應該繼續(xù)改革,打持久戰(zhàn),不要半途而廢。小學教育改革更加出彩出色,與美好的未來更近一步。
關鍵詞:小學教育;時代背景;新式教學
一、與時代大背景相結合
在當今社會中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們的文化素養(yǎng)、人格素質都是由教育來進行培養(yǎng)的。如果社會沒有秩序,每個人都沒有素質,那么我們生活的時代就會回到原始時期的生活。所以教育活動是不可缺少的,而小學教育又是根基與根本,因此就更應該重視小學教育。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的能力提升、學習自主性的培養(yǎng)、學生在各個方面的發(fā)展。最重要的是小學教育,小學是小學生開辟新領域的重要階段,也是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是孩子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yǎng)的重要時期。而當今時代,教育注重的是自我學習、自我培養(yǎng),而不是過度依賴老師和家長。時代在不斷發(fā)展過程中,對小學教育、老師、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與時代背景相結合,才會讓教育走上科學化的道路,只有這樣,才會使小學生更好地走向社會,在社會中更好地生活和發(fā)揮自己的潛能。
二、注重學生本身,把握課堂節(jié)奏。
課堂上應該是以學生為主,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牽引者和指導者,也是課堂的把控者。在課堂上,老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變化和課堂的節(jié)奏。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掌握度,在學習課本的同時又要加強對學生三觀的培養(yǎng)。要營造活躍和輕松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進而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使小學生從小就喜歡學習和讀書,而不是討厭學習,認為游戲是最重要的。所以課堂要以學生為主,使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并帶動課堂,使小學生的自主性提高,提高學習興趣。
三、注重新方法的使用。
新型課堂應是教師與學生密切配合,并與學生進行積極互動,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課堂教學要使學生享受其中,使學生全身心都投入到課堂中。而老師也要用新式方法來激發(fā)小學生的自主性。過程是重要的,結果又是過程來進行影響的。新式方法就是讓學生和老師互動,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學生從不明白到明白的過程,是提升學生自己能力的過程,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的熱愛,使學生暢游學習世界的海洋。因此在新型課堂中,老師要使用新方法,摒棄老式方法,注意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自主學習,而不是一味地講課,單純地講解書本內容,要注重學生的內在潛力。而評價學生也不能只顧成績,也要從學生本身出發(fā)考慮,不能以一張成績單作為判斷標準。教師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這就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配合。
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要以黨為中心、以社會價值觀為線,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意識。但是在當今社會中考試依舊存在而高考就是分數(shù)線,所以很多時候家長都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培養(yǎng)其考試重要的意識,逼迫孩子進行學習。雖然家長的望子成龍的心理可以理解,但要從孩子的本身出發(fā),注重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而不是一味地強加家長自己的心愿。而老師也要積極開導學生,要引導學生在正確的道路上成長。
四、學校的教育概念
學校領導的教育方案也是影響小學教育的因素之一。若學校注意學生的成績,那么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就會受到壓制,而老師的新型教育方法也無法施展,必將使學生的能力無法提升,只是一味地注重成績。所以學校要積極地開展與學生的自主性有關的活動,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效提高。否則一味地延續(xù)老式教學方法,使小學生就對學習喪失了興趣,對生活抱有一種悲觀的態(tài)度。所以學校應該營造良好的氣氛,使學習與娛樂相結合。學校也應該緊隨黨的領導和教育部門下達的改革方案進行教育活動。學校這個大環(huán)境,影響學生的方方面面發(fā)展,所以學校要學會運用科學的教育理論來教育學生,助學生成長一臂之力。
五、注重感情教學
在課堂上,老師在教學中注重感情的注入,不應是無味、無感情的教學,這樣也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會使課堂更加沒有激情,老師與學生沒有互動,老師只講自己的,學生也只是裝樣子,達不到學習的本身目的和教育的標準。所以老師應該注重感情使學生投入其中,活躍課堂氣氛,使得老師與學生的感情聯(lián)系更加深厚。老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路人,老師也是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人物,在小學就應該培養(yǎng)學生對老師的尊敬,師生關系是平等的,小學老師就像父母一樣,對學生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
小學教育是根本,而教師要推動小學教育的提高和改革。但是教育的根本意思是不變的,教育依舊是教書育人。不管如何改革,教育的本質都不會改變,要使老師、學生、家長互相配合,使小學教育不斷緊隨時代步伐獲取更好的發(fā)展。為此,教師和家長要付出努力,緊隨黨的改革,學校的科學規(guī)劃,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得小學教育教學改革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安香梅.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育管理改革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3):295.
[2]張旭光.小學教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電子制作,2014(24):173-174.
[3]馬桂英.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育管理改革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17):90.
[4]董虹.小學教育如何加強教學管理效果[J].課程教育研究,2014(8):3.
編輯 劉瑞彬